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
TUhjnbcbe - 2023/2/6 11:07:00

作者:上海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何琳

中医膏方,属中药传统剂型丸、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为基础,按照君臣佐使原则,组成复方并经多次煎煮,滤汁去渣,浓缩后加糖及胶类收膏而制成的半流体或半固体制剂。

膏方按是否选用动物胶(阿胶、龟板胶、鹿角胶、黄明胶等)加工收膏分为荤膏和素膏,按是否加糖类(如蜂蜜、冰糖、白糖、红糖、饴糖等)收膏分为糖/蜜膏和清膏。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其中含有膏剂0余方,此时膏剂被称为“膏滋”。中医膏方是祖国医药学宝贵的遗产,一直沿用至今,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

膏方的源流

1、膏方发展的萌芽阶段

膏方的起源可上溯到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书中有关膏剂的记载如马膏、豕膏,是以动物脂肪为基质,主要外用以治疗外科、伤科疾病。

---东汉末年

中药膏方已经明确作为内服制剂,如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用大乌头煎、猪膏发煎,其制法就类似于现代膏滋方的制法,也是视为膏滋方作为内服用途的最早记录。

---汉唐时期

膏煎同义,凡称膏者,一般含有动物类药,亦有用枣肉等物料,而“煎”的范围较广,凡煎煮粘稠度较高的药物,如蜜、酥、饴糖、滋腻的药汁、枣膏、动物脂肪及皮骨等都可称为“煎”。

---唐宋时期

中药膏方不仅从制备和使用方法上有了新的发展,也扩大了其临床适用范围,膏方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形。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膏方逐渐从外用制剂发展为外用、内服并用制剂,并将外用膏方称为“膏”,内服膏方称之为“煎”。

---宋元时期

基本沿袭唐朝。如宋《太平圣惠方》的地黄煎、栝楼煎,元代朱丹溪的知柏天地煎等。南宋《洪氏集验方》所载琼玉膏等。至今,仍广为人知。

2、膏方的发展成熟阶段

明清时期,膏方进入发展的成熟阶段。膏方为各类方书所记载,数量大增,反映了当时运用的普及。主要表现为:膏方的名称用“某某膏”的方式命名,以及用水多次煎煮,对形成的药液进行浓缩,最后加蜂蜜的制备方法已基本固定;临床运用日益广泛,明朝孙一奎的补真膏,首开现代定制膏方之先。清代膏方不仅在宫廷亦多,在民间也流传甚广。

、当代膏方的发展与应用

当代膏方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其研制与运用取得丰硕成果,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膏方的数量增加和膏方专著面世。

■除补益膏剂外,还有具有其他治疗功效的夏枯草膏、蒲公英膏、忍冬膏等。

■膏方的研究也有较规范的临床研究报道和现代药学的研究内容。

■定制膏方呈现持续增长。以长三角地区为主的居民形成以膏方冬令进补的习惯风俗,近十余年逐步在其他地区推广流行。

海派膏方

自年上海开埠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繁荣开放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优秀的海派文化。上海的“海派膏方”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海派膏方以其名家辈出、学术精湛备受中医界推崇。海派膏方强调一人一方、辨证施治,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药性缓和、药力持久,具有治病纠偏、抗衰延年的临床功效。

中医膏方的创新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亚健康人群的增多,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更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膏方的源流与制备工艺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