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幽汤,出自《脾胃论》卷下。具有润燥通塞的功效。主治胃肠燥热,阴液损伤,通降失司,表现为噎塞,便秘,胀满等。中医学认为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脾的运化,小肠吸收其气血精微之后,所剩之糟粕而经大肠传输,肛门排出而为大便。《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所谓“变化”就是指水谷精微经过腐熟,传入大肠变为粪便而排出体外,故大肠传导失职可引起便秘。
但便秘不只是与大肠有关,如《石室秘录·大便燥结》说:“大便秘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唐宗海在《医经精义·脏腑之官》中说:“大肠之所以能传导者,以其为肺之腑,肺气下达故能传导”。循腑病治其脏,宣降肺气助大肠传导,也被称为“提壶揭盖”。如此方剂,《东垣试效方》作“导滞通幽汤”;《中国医学大辞典》引作“导气通幽汤”。“幽”,指深暗隐微之处。这里指幽门,即胃的下口,通小肠,如曲径通幽之处。本方用滋补阴血,活血升阳、生津润肠之品,入药相伍、滋阴养胃,升清降浊,从而使脾阳发越,胃气和调,幽门通畅,噎塞得平,便秘可愈。故名“通幽汤”。
上面讲了,幽门它是胃的一个出口,正常胃有两个门,一个开口的地方叫贲门,出口的地方叫幽门。食物通过食道,通过贲门进到胃里面,然后通过幽门进到12指肠、小肠。幽门一旦堵上了,食物会在胃里面慢慢地积累,越来越多,病人会出现呕吐,有时候病人会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有食物,有胃酸,但没有胆汁,这是它的症状。这里的狭窄或者堵塞的疾病现代医学称为幽门梗阻。中医学认为胃中燥热,阴液损伤,津亏失润,则导致通降失司。幽门不通,逆气上冲,必然导致呕吐,甚至噎塞,气上下不通,肯定会大便难。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胃炎、食管癌、胃癌等由于血枯不润,从而导致噎塞,便秘,胀满等。
本方证就是针对于上述情况而设,是治疗胃中燥热,浊气不降的噎隔、便秘等,是很有效的方剂。故适用于治疗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贲门痉挛、食管憩室、食管神经官能症、食管炎、胃炎、食道痉挛、膈肌痉挛、胃癌、食道癌、肠粘连、术后肠麻痹、老年性粪便梗阻、产后便秘、慢性咽炎、胃窦炎等病证。但必须症见噎膈反胃,胸膈疼痛,饮食不得下,或食入反出,口干舌燥,大便燥结,舌质暗红,多燥而少津,脉细涩的病人。这也是本方剂的辨证要点。那这个方剂究竟由哪些药物组成的呢,下面来讲。
本方剂的组成为当归身1钱、升麻1钱、桃仁研1钱、红花1钱、甘草炙1钱、生地黄5分、熟地黄5分、槟榔细末5分。《兰室秘藏》中本方的用法:上都作一服,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调槟榔细末五分,稍热食前服之。方中当归身,辛甘而润,滋而能行,可以化湿而为血,调热而顺气,以养血而专治幽门。生地黄滋阴血以达于上,以助当归而润幽门之枯槁;熟地黄坚肾水以守于下,而安下焦命门之火,活血养血,滋阴通便。桃仁苦甘辛润,缓肝火,和脾土,去瘀血,生新血,润肠通便。红花辛甘苦,功专润燥行血,去瘀生新。升麻甘辛寒,行肝气以达脾胃,而达之膻中,使清气升则浊气自降。炙甘草厚脾土而滋血气、和阴阳。至于槟榔末,其性苦涩温,能敛气而降泄,燥湿除痰,使下行而达于下极,常治二便闭结,里急后重等。
总之,此方重在治胃而不是大肠,故《医方集解》说:“通幽汤手足阳明药也。当归、二地滋阴以养血,桃仁、红花润燥行血,槟榔下坠而破气滞。加升麻者,天地之道,能升而后能降,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经所谓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也”。用本方加减化裁可治疗很多重症,腹胀明显者可加瓜蒌皮、川楝子、枳壳等。疼痛剧烈者可加三棱、莪术、乳香、没药等。肠粘连性梗阻可加莱菔子、大黄、枳实。产后便秘气虚甚可加党参、黄芪、白术。阴虚甚加制首乌、桑椹子。气滞甚加瓜蒌皮、枳壳、厚朴。阳虚甚加肉苁蓉、胡桃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