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白蔹,掌握它的特性和功用
TUhjnbcbe - 2023/1/2 20:26:00

白蔹在中药系统里,只能算一味普普通通的不常用之品,很多朋友或许都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

但作为一味中草药,在古代中医的手里,白蔹其实有着相当多的特点,今天我们也一起来学习一下。

从植物属性来说,白蔹属于葡萄科植物,入药的部位是白蔹的干燥块根,主要产于华北、华东及中南等省区。

白蔹每年可以有两个时间段采集,一般是春、秋二季采挖,采挖回来后去掉附着的泥沙和细小须根,再洗干净,切成斜片后晒干即可。

现代科学发现,白蔹的主要成分有黏液质和淀粉、酒石酸、龙脑酸、24-乙基甾醇及其糖苷,脂肪酸和酚性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有不错的抗肝毒素、抗脂质过氧化活性的作用。

传统本草家认为,白蔹的性味苦辛而微寒,能够入心胃二经,主要就是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此外还可以敛疮生肌。

白蔹的这些功用,其实和它名字里的“蔹”字也有或明或暗的联系。如果古文学得好的朋友,看到这个名字就能多少联想一些。

早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白蔹入药的记载,并被列为下品。认为它能够散结气而止痛,清热而截疟,主要适合痈肿疽疮、眼睛红赤、小儿惊痫、温疟等问题。

而《本草经疏》则认为,白蔹味苦,所以能泄,味辛又能散,而甘可缓急,寒能清热,所以才适用于痈肿疽疮,散结止痛,并把白蔹推崇为疔肿痈疽家要药。

归纳历代医家对白蔹的运用经验,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疮痈肿毒,瘰疬痰核:

由于白蔹苦寒清泄,辛散消肿,所以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并具有敛疮生肌、消肿止痛的能力,适合各种热毒壅聚导致的痈疮初起,且红肿硬痛者。

古人在疮痈肿毒时多数会用到白蔹,且内服外用都行,也可以单独一味研末水调后涂抹。

如果是内服的话,一般常与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伍,以更好地消肿散结。

如果是疮痈已经成脓而不溃,这时候可以和苦参、天南星、皂角等配伍外用,能够促进排脓。

如果疮疡溃后不敛,可与白芨、络石藤为末外用,能够生肌敛疮,如白蔹散;

如果是痰火郁结所致的痰核瘰疬,白蔹也可以和玄参、赤芍、大黄等配伍,加醋外用。

2、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从性味来说,白蔹性味苦寒,所以能清解火热一类的毒邪,由于还有敛疮生肌止痛之功,古人常将其用于各类水火烫伤,也就是单味为末外用;

值得提出的是,古代的白蔹还有一些军事用途,也就是北方天寒地冻的时候,士兵的手足容易冻伤皲裂。这时候,白蔹可以和地榆、白芨、大黄、冰片等做成冻疮膏使用。

3、凉血止血:

白蔹性味苦寒,而苦寒能够清热解毒,对于热入营血而迫血妄行之证,如咯血、吐血等等,白蔹可以和生地黄、阿胶珠等配伍,以起到凉血止血之用。

4、扭伤外用:

古人还有将白蔹作为“金疮药”使用的记载,一些于扭挫外伤导致的肌肉关节疼痛,可以磨水外涂揉按。

需要注意的是,白蔹性味看苦寒,容易伤脾碍胃,所以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最后,根据“十八反”的记载,“半蒌贝蔹芨攻乌”,白蔹反乌头最好还是不要一起配伍。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白蔹,掌握它的特性和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