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沛县敬安镇禇口村,百亩牛蒡种植示范基地在春光照耀下欣欣向荣。在这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沛县黄皮牛蒡已实现四季播种。60多岁的牛蒡专家胡传银每日来到田间巡视,查看牛蒡品种提纯复壮工作。
不久后,又一黄皮牛蒡新品种将在这里完成培育。沙壤地上,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印证着数十年来沛县牛蒡产业发展的稳健步伐。
牛蒡,因营养价值丰富、根叶都可食用,被人们赞为“东洋参”。沛县作为“牛蒡之乡”,其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近年来,沛县聚焦推进牛蒡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其上下游产业链,各类牛蒡产品年产值突破20亿元,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韩等国。去年,沛县黄皮牛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获批,保护区位于敬安镇、河口镇和栖山镇共15个行政村,区域面积公顷,牛蒡年产量6万吨。
过去,沛县牛蒡多为零星种植,主要品种有地黄、白肌大长、白肌早生、柳川理想等。“这些引进品种在本地种植后,由于适应性差,食用部分不能保持原有色泽,香味及营养成分也达不到品质要求。”胡传银介绍,上世纪90年代,沛县开始产业化种植牛蒡,继而探索牛蒡品种改良。
年,徐州天马敬安食品有限公司等以沛县野生黄皮牛蒡为母本、柳川理想牛蒡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优势品种,沛县黄皮牛蒡由此诞生。
一方水土一方物。沛县黄皮牛蒡表皮金黄、色泽均匀、根毛稀少,其肉质呈灰白色,且气味清香;蒸后食之,口感软糯、清香甘甜,腌制食之则鲜嫩清脆、爽口宜人。沛县黄皮牛蒡富含膳食纤维,从中医药性上来说,具有健脾祛湿、清肺利咽、润肠通便、滋阴补肾的功效;从西医药理上来说,有助于抗氧化、增强体力,既是可口美食,又具药用价值。
记者了解到,牛蒡多种植于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且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壤土或沙壤土。沙质壤土不难寻,为何只有沛县黄皮牛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呢?
沛县地处黄泛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沙质透气,土壤中富含有机质,且地下水资源丰富,温度湿度均适合根茎类蔬菜生长。近年来,沛县围绕以徐州天马敬安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多家企业,全力建设集牛蒡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贮藏为一体的省级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
沛县黄皮牛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工程获批后,当地政府快马加鞭,成立农业指导站,与南京农业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徐州蔬菜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进一步改良牛蒡种植技术,制订沛县黄皮牛蒡徐州地方标准,出台绿色操作规程;与谱尼集团、绿城农科等公司合作建立质量品控机制,常态化接受权威机构检测。
沛县黄皮牛蒡徐州地方标准,涉及术语定义、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栽培管理、质量要求以及产品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及贮存规范,还特别增加菊糖检测方法,这在国内属于首创。
“从种植、采收到加工,沛县黄皮牛蒡实现全过程绿色生产,精耕细作,确保了产品品质。”徐伟介绍,通过技术攻关,沛县黄皮牛蒡种子发芽率不低于90%,有效破解了冬季种植难题。种子播种前特殊处理,用麸皮包衣膜,双层双色薄膜覆盖,同时在土垄上用竹篾撑起4-5厘米的空隙,预防幼苗长出后叶片碰到薄膜造成损失。“冬播牛蒡可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采收上市,时间上晚于秋播牛蒡且早于春播牛蒡,填补了以往的上市空白期。”
围绕沛县黄皮牛蒡地方标准制订,相关单位与徐州工程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实施食品监测。“在进行黄皮牛蒡表皮全基因组测序后,我们初步判断其与国内目前已知品种皆有不同,拥有较高的菊糖含量和营养功效,能有效增加人体肠道益生菌群。”徐州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刘恩岐说。
去年10月,首届江苏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在南京举行,沛县黄皮牛蒡吸引众多客商驻足。胡传银作为参会企业代表发言时表示,特色农业要做大做强,关键在于打造品牌,“要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以高品质产品助力沛县牛蒡产业蓬勃发展。”
在胡传银带领下,敬安镇多户牛蒡种植农民成立了合作社,由原来的纯线下农户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合作社+示范户+农户”模式,提高种植规模。目前,敬安镇每天可供应牛蒡达10吨以上,成为当地最大的牛蒡批发市场。眼见效益稳步提升,种植户们信心满满。
冲洗、刮皮、切片、杀菌、烘干、烘焙、包装……牛蒡深加工园区一派繁忙景象。“我们卖的不仅是牛蒡,还有品牌!”徐州康汇百年食品有限公司车间负责人杨启超说,十多年前,该厂只能人力加工简易牛蒡茶,如今建成多条现代化生产线,牛蒡产品增至四五十种,热销全国各地。
为开拓牛蒡销售渠道,沛县连续多年举办以牛蒡冷面、凉拌牛蒡丝、牛蒡拔丝等为典型菜品的沛县河口牛蒡宴;研发绿色健康的黄金牛蒡茶、牛蒡枣杞茶、牛蒡五宝茶等特色产品。同时,鼓励企业面向学生、上班族、老年人等不同人群,推出牛蒡酥、牛蒡凤凰卷、牛蒡酱和牛蒡代餐粉等四大系列食品。通过开展营销路演,线上直播带货、进驻商超等措施,拓宽牛蒡产品销售渠道。
记者辛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