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王氏内科至今已延传七代,历余年,从理论到临床,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僵蚕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王氏内科在灵活辩证的基础上将僵蚕的功效运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当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选取了新安王氏妙用僵蚕治疗3种不同类型疾病的医案,可让读者从多个角度学习了解中医世家对僵蚕的辩证应用。
1.配僵蚕息风通络、活血化瘀治心脑血管病王氏内科认为,血虚为心脑血管性疾病病变之本,血瘀为病变之标,因虚致瘀,瘀可致虚,互为因果,而肝主藏血,血虚血瘀积之日久致肝血失养、内风扰动、络脉阻塞不通乃发而为病,病程日久风痰瘀阻越重,往往迁延难愈。王氏内科见微知著,治疗时除从虚、瘀两个方面辨析病机、立法遣方外,在选用药物时重视虫类药物的应用,常配以僵蚕、蜈蚣等虫类药,取其搜风通络、活血化瘀之功。
医案
袁某,男,44岁。9年5月16日初诊。
原有高血压病史,去年9月出现多发性脑梗死,医院治疗。症见血压偏高,头目眩晕,颈项及脑后作僵,转动欠爽,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左膝酸软,脉来微弦,舌淡红苔薄白。以滋阴补血涵木、活血搜风通络入治。
拟方:炙僵蚕、白蒺藜、冬桑叶、钩藤(后入)、南沙参、北沙参、制豨莶草各15g,夏枯草、苦丁茶、炒川芎、密蒙花、谷精草各10g,葛根、珍珠母(先煎)各30g,干地黄、炒怀牛膝、杜红花各12g,蜈蚣2条。
按:患者属阴血不足、水木亏乏之质,阴不潜阳,致肝阳上亢而暴张,症见猝然昏仆,西医诊断为多发性脑梗死,急救之后暴张之阳得收,但肝阳上亢之头目眩晕犹存,累及颈项及脑后亦作僵欠爽。肝开窍于目,阴液亏乏则两目不得濡养而干涩,肝和则目能辨五色,不和则视物不清。故肝血不足、肝肾亏虚、水不涵木乃病之本,内风扰动、络脉瘀阻、滞而不通乃病之标,当滋水涵木治其本、搜风活血通络治其标。
方中僵蚕息风止痉、开通风络,配合蜈蚣、川芎、红花活血以通络;生地黄滋水以涵木;夏枯草、苦丁茶、白蒺藜、钩藤、珍珠母、豨莶草等潜纳上亢之阳以降压;密蒙花、夏枯草、珍珠母清肝养肝以明目;怀牛膝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应对左膝酸软之症状。对于颈项及脑后作僵、转动欠爽症状,王氏内科喜选用葛根,且此药亦有一定降压作用,诸药相合共奏滋水涵木、活血通络之效。方中僵蚕的应用不仅能息风止痉,而且可助阳气升腾,使清阳上下互通,浊阴降有去处,清窍得阳气充养,阳亢自除。
2.取僵蚕疏散风痰、健脾化湿治痰湿内阻病证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此种体质人群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肝主气机疏泄,肝失疏泄则机体气机不畅,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也是痰湿体质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此种类型患者,王氏内科多选僵蚕取其疏肝化痰之功,健脾化湿,效果满意。
医案
王某,男,49岁。年4月初诊。
症见嗜睡时作,难以自控,鼾声明显,痰涎偏多,夜寐欠安,后脑作胀,脉来弦滑,舌质偏红,苔薄白微滑。脾主运化水湿,又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则痰湿内聚,脉来弦滑乃肝脾不和、风痰作祟之征,治当健脾化痰为主,配合疏散风痰为法。
拟方:僵蚕15g,苍术、白术各20g,茯苓60g,法半夏、广郁金、泽泻、川芎、决明子各12g,陈皮、石菖蒲、陈胆星各10g。
按:本方选择苍术、白术合用以健脾利湿;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广郁金行气解郁;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泽泻利水渗湿;陈胆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川芎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决明子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方中所用僵蚕有其独到之处。《本草思辨录》云:“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即指出本品的功效特点是“散风”和“祛痰”。僵蚕辛咸,归肝肺二经,有息风止痉、化痰散结之效,且本品气薄、轻浮而升,功可调肝理肺,是治疗痰湿的良药。因其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其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临床每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综观全方,从涤痰汤化裁,诸药相合共奏化痰息风、通络宁神之效,风阳得潜、痰浊得化则清窍清、心神宁。
3.合僵蚕祛风、息风止痒治疗风疹瘙痒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究其病因有风、热、虫、湿、毒、虚,大多以风立论,即无风不作痒,治以祛风止痒或息风止痒。通过研读相关医籍,总结王氏内科的临床经验,根据临床观察笔者发现,僵蚕有较强的祛风、息风止痒之功。
医案
张某,女,50岁。年5月25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使用染发剂之后全身过敏,皮肤红疹、瘙痒明显、局部泛红,破损后有血水渗出。近则伴有头目眩晕,左耳胀痛,屡经施治症情略有缓解。脉微细弦,舌淡红,苔薄白微腻。姑予化湿解毒、祛风止痒。
拟方:炙僵蚕、白蒺藜、苦参各15g,赤茯苓、赤小豆各30g,土茯苓20g,生甘草、炒牡丹皮各10g,地肤子、泽泻、白鲜皮各12g。
按:方中炙僵蚕祛风通络、息风止痒;赤茯苓利湿热,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白蒺藜祛风止痒;土茯苓味甘、淡,性平,解毒利湿;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炒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行瘀;泽泻利小便、清湿热;白鲜皮可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风盛则痒,僵蚕入走肝经,味辛能散,故能疏散肝风、风木能散则痒自止矣。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僵蚕主要含蛋白质和脂肪,尚含多种氨基酸以及铁、锌、铜、锰、铬等微量元素;白僵蚕体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铵。僵蚕具有抑菌、抗凝、抗血栓、促纤溶、抗惊厥、抗癌、催眠以及降糖、降脂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肝、肾和血液病变等。王氏内科正是结合中医学与现代研究对僵蚕的认识,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恰当配伍,从瘀、热、风、痰等不同的致病因素入手,分别取僵蚕祛风、止痉、息风、化痰、散瘀等作用巧妙应用于临床,获得良效。
本文节选自《世医之道》。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世医之道》,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延传七代,历余载,理论独特,医术精湛,学养弘深,经验丰厚,传承有道。
《世医之道——新安王氏内科学术经验撷要》一书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中医理论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编号:CB531)和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4号)资助,是由“新安王氏内科”传承弟子共同整理编撰而成。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新安医学研究,以论新安医学为主旨;下篇为新安王氏内科研究,以“新安王氏内科”学术特色和临床经验为主题。本书是对“新安王氏内科”从事中医学术研究及临床经验的阶段性总结,使“新安王氏内科”独特的理论观点、精湛的医术经验、弘深的人文学养、独到的治学风格得以传扬,以惠及学者、医者与患者,当是中医学术传承的一种很好的体现方式。
在进一步论述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和中医学术传承的基础上,发掘新安地区古今名家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突出“新安王氏内科的治学心得和诊疗特长,并结合新知予以辨析讨论,传承新安医学学术经验的过程中彰显了“新安王氏内科”的特色,以飨读者。
该书的出版对于继承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丰富遗产,整理和发扬名中医的诊治经验,无疑是一种贡献。
作者简介
胡建鹏,男,年10月生,安徽肥西人,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第二届安徽省十大优秀“”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助理,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安王氏内科”主要传承人。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及其规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中医药防治以及新安医学研究,临床擅长中医脑病、脾胃和肝胆疾病诊治。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或课题7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三等奖3项,安徽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科研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余篇,主编学术专著4部,副主编1部,副主编“十二五”“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3部。
END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世医之道》,胡建鹏主编,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新安王氏内科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新安医派验案3则讲透“湿邪”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