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宋·朱淑真《冬至》
今日冬至,一阳复始
虽然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但太阳已经从离我们最远的地方
开始走上了回头路
古人将芦苇的薄膜烧制成灰
放入十二乐律的管内,埋于地下
管端上口齐平,覆以绢帛
下端长短不一,第六管是黄钟最长
因此得地中阳气最早
冬至到来之时,由于阳气舒展
黄钟律管的膜灰便自动飞出
这就是所谓的飞灰候气法
杜甫就有吹葭六管动飞灰的诗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冬至说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至”是极致的意思
南朝梁人崔灵恩曾撰《三礼义宗》
其中说道冬至的“至”有三义
一者阴极之至
二者阳气始至
三者日行南至
故谓之冬至也
阴极之至
冬至日阴寒达到极致
一年中最冷的“数九”严寒到来了
从冬至起,每数九天算一个“九”
数到九“九”八十一天
春天便翩然而至
数九寒冬中,人们便唱“数九歌”
一声声数着季节的变迁
数着年岁的更迭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
阳气始至
天寒地冻的冬至,恰是下一年温暖的开始
旧时以冬十一月为正月
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
因为这天阳气始生
地底下的暖意已悄悄萌发
万物来复是大吉
人们也要准备吃个“贺冬”饭
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
——唐·王建《冬至后招于秀才》
日行南至
太阳行至最南,昼最短,夜最长
按古人说法,冬至是安静之节
这是为顺应阳气刚萌动的天时
它初萌微弱,需大家一起呵护
以天下之静,扶助微气,生成万物
共同守候一个明媚的春天
因此这一日要关闭城门和市场
停息战事,禁止喧闹
这一夜也成了一年中最安静而漫长的夜晚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唐·白居易《冬至夜》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
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科,却有阴阳不同
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
冬至之时一阳生
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
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
可以流动且温热
中宵忽见动葭灰,料得南枝有早梅
四野便应枯草绿,九重先觉冻云开
阴冰莫向河源塞,阳气今从地底回
不道惨舒无定分,却忧蚊响又成雷
——唐·韩偓《冬至夜作》
冬至大如年
冬至是藏之终,生之始
故也称“亚岁”、“冬节”
重要性仅次于除夕
很多地方至今依然保留着庆贺冬至的习俗
旧时上海人家有句俗语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在南方,人们会用糯米粉
搓成面团,包上各种馅料
揉成一颗颗汤圆,丢进沸水里
此时小儿最喜趴在窗口上,边看边等
甜汤咕噜咕噜地沸腾,汤圆滑溜溜地跳舞
最后撒几粒桂花米盛出,全家一人一碗
在滴水成冰的日子
吃得五脏六腑都暖了起来
老一辈说,这是“添岁”
北方则会吃饺子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而对于潮汕人来说
冬节没返没祖宗
外出的人无论如何
这一天都要回家祭祖拜神
不然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冬至是大吉之日,象征着团圆
也是下一个生命循环的开始
我们就在这“春去秋来,多少荣枯事”里
迎送着一个又一个丰盛的年月
领略着天地间分明漏泄的禅机
如傅大士颂云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天岸升禅师冬夜小参
朔风凛凛,寒月丝丝
书云节届,大地咸知
毕竟阳来何所,试看阴去何之
好消息,露风规
何事男儿眼搭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