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人文兴县兴县人孩提时的ldquo
TUhjnbcbe - 2022/2/26 19:43:00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bdfyw/index.html
孩提时的“八月十五”退休干部史建春

每逢中秋节,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过“八月十五”的情景。儿时在农村没人说过中秋节,都说过八月十五,这可能是“洋话”与“土话”的区别,如同俗称“过年”、“寒节”、“五月端五”、“七月十五”一样。

本人出生于五四年,能记事就到了六十年代。当时农村已进入集体化生产时期,农民家庭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取决于年景丰歉和本村当年集体生产如何。我所在的村还算好一些的,吃粮、分红是比较高的。就这样也只能是勉强“揭开锅”,还远达不到温饱水平。过节只能做到按习俗样子不少,东西不多,程序不缺。就我们家而言,过八月十五,同样是烙饼子、吃饺子、献月明。就是母亲提前一两天用白面搅米面和好擀开,中间包点红糖,外面和锅里抹点黄油,放在锅里烙成死面饼子顶月饼,父母只尝一点,其余都留给孩子们吃。八月十五中午吃饺子,这顿饺子比较事大。因为除白面是自家积存的外,剁馅用的羊肉、胡萝卜都得靠村集体分。

记得我们村共八十多口人,每年八月十五杀两只羊。由队长派两至三个会杀羊的人,在八月十四这一天专门杀羊,包括杀、剔骨,洗、煮、切羊下水和给每家每户分肉、分下水。杀羊时,孩子们围着看,男孩等着要羊尿泡,蒙小鼓鼓玩;女孩等的要羊关节骨,抓齿齿玩;大人要羊腿棒,做烟袋用。剔完骨先分生肉,分别按人口、劳力的一定比例计算分配,每人也就是四两到半斤,一个劳力顶两口人,每家每户也就是分二至三斤肉,最多的也超不过四斤。煮熟的撕骨肉和羊下水还要各分一次,这两种一般是按人口分,每家每户也就是半斤八两。

在分肉的同时,队长另派人刨胡萝卜、分胡萝卜。到十四晚上,可以说吃饺子的食材就都准备就绪了,晚饭能吃羊下水,尽管肉少,放进山药、胡萝卜丝丝,做成白面条条羊杂碎汤,吃起来很香,特别是孩子们,做的时候就迫不及待了,到吃时简单是狼吞虎咽,能吃到“肚饱眼不饱的”程度,因为大部分人家一年只能吃这么一顿。吃完晚饭,大人就开始剁饺子馅。八月十五早饭后,就开始和面捏饺子。当时吃饺子就是干吃饺子,没条件、没东西炒菜、喝酒,就这样也是吃饱撑得。因为一年正月初一吃了饺子就只能等八月十五吃第二顿了。

晚上等月亮当空时,开始祭拜月亮,村里叫“献月明”,就是在院里朝着月亮的方向放一个小方桌,上面摆放上西瓜、苹果和自家烙的饼子,象征着团团圆圆。最初还摆着香爐,大人点香,男孩子叩头祭拜。拜完,要把桌子上放的这些供品全家人分的吃了。记得,这西瓜是自家自留地里种的,苹果是自家树上摘的。当时我们家的树木还是比较全的,既有水桐、柳树等木材树,又有苹果、海棠、桃、杏等水果树,尤其是这个苹果,个不大,味很浓,闻比吃还好。在自家用的同时还可支援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用。

到祭拜月亮结束,八月十五也就算过完了。东西虽少,可有情有味。到后来条件一年比一年好,吃羊肉、吃饺子已成为家常便饭。月饼从自家备料,到专门店打直至现在干粹用钱买,只是不想吃,不是买不起。东西充足了,但小时候那个情、那个味怎么也找不到了!最后,用宋代苏轼《水调歌头》的诗句与君共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恭祝各位中秋节快乐,阖家安康幸福!

文:退休干部史建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兴县兴县人孩提时的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