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象鼻山景区全程导游词
TUhjnbcbe - 2021/12/13 17:55:00
象鼻山景区全程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光临象山景区,我是讲解员小某,请大家随我到这边来,小某先为各位做个概述。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景区的讲解员XXX,我谨代表5A级城徽景区象鼻山欢迎各位的莅临。景区成立于年,占地面积14.公顷,水域面积9.42公顷。山体位于漓江与桃花江的交汇处,早时被称为漓山、沉水山,后因它酷似一匹大象在江边饮水便得名象鼻山。景区自成立以来接待了众多外国元首和国家领导,被誉为“中国最美赏月地”“中国符号”,还被选为年央视春晚的南方分会场。难怪有人说不到象山就不算到过桂林。

象鼻山的著名景点有(指引手势)象山水月、普贤宝塔、三花酒窖和爱情岛。

景区有四个出入口(指引手势)(大门、二号门、三号门、云峰寺),以象鼻山为主体景观。因为大象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象征着吉祥和美好,所以象山之行也被称为吉祥之旅,此次游程约一个半小时,请各位贵宾在游览过程中保管好自己的物品,注意安全,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高兴而来,满意而归。现桂林是全国文明城市,在游览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保护环境卫生及文物古迹,另外景区靠近江边,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请注意脚下安全,谢谢配合。现在就开启我们的吉祥之旅吧。

现在您在一号门的象山广场。它始建于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在广场种有桂花树近百株。且整个广场与外广场呈桂花型,以达到与市徽相呼应的效果。

“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桂花是我市的市花,每年农历八月桂花开时,桂林满城飘香,沁人心脾。桂花以花香著称,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当地百姓用它制成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保健和药用价值极高。桂花树在古代还被称为状元树,因为每年农历八月正好是科考时节。于是人们常用“蟾宫折桂”来形容高中状元。那么是谁提倡种桂花树的呢?这个人就是桂林的第一个进士曹邺。当年他高中进士回到桂林,正好是八月十五的晚上,明月当空,他想起自己为蟾宫折桂而寒窗苦读的艰辛,便提倡广种桂花树,他希望桂林的学子们能勤奋读书,做国家栋梁之才,也寓意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此以后,桂林便广种桂花树。

整个景区的园林绿化达到92%以上,除了桂花树外,在不同季节您还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美景。例如现在看到的这种树叫做银杏,又叫做白果。每到秋天,树叶就会变黄,观赏效果非常好。桂林有个银杏之乡,叫做海洋,每年秋天都有很多游客去打卡。银杏的生长周期较为漫长,所以银杏还有个名字,叫做公孙树,顾名思义,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辈才能享用果实。银杏树分为雌雄株,雄株不结果,而雌株一般要在生长到20年以后才开始结实。怎么分辨银杏树的公母呢?大家看,树枝往上长的就是公的,树枝往四面八方散开的就是母的。银杏可以说浑身都是宝,树枝是优良木材,供建筑、家具、室内装饰等用。果实供食用及药用。叶可作药用和制杀虫剂,亦可作肥料。

身边这些颜色亮丽,一簇簇的矮树丛大家可以猜猜看是什么花?没错了,这是杜鹃花,在外国还有个名字叫金达莱。如果有人听过映山红这首歌就知道这一种花的其中一种意味了,因为这种花还有一个名字叫作映山红,而这种花特别火红,有人说是用革命热血染成的,所以这也是自强顽强的象征,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它只在自己的花季开放,而且还给人比较热闹的感觉,而且如果不是在花季的话,它的叶子会使深绿色的,也很适合作为花园里的矮墙或者屏障。(花期通常在到5月,具体根据温度和品种花期会提前或延后)

面前这种像一串风铃的花卉叫做毛地黄,也叫做吊钟花。因为它有著布满茸毛的茎叶及酷似地黄的叶片,因而得毛地黄名。也叫做心脏花,药用价值主要针对心血管方面。这种花有一个传说,传说坏妖精将毛地黄的花朵送给狐狸,让狐狸把花套在脚上,以降低它在毛地黄间觅食所发出的脚步声,因此它也叫狐狸手套。

云峰寺位于象山西南麓,是一座双层顶马头墙,绿瓦红梁的南方古刹。相传唐代曾在此建有温灵庙,宋代曾是文人方信儒的别墅,取名“云崖轩”,说到方信儒,他号称桂林石刻第一人。他在桂林为官6年,酷爱桂林秀丽的山水,公事之余曾遍游桂林山山水水,留下各类题刻25件,是历代在桂林留下题刻最多的人。他尤其钟爱陆游的“诗境”二字,在桂林的中隐山、月牙山、隐山都留下了“诗境”二字。;明代万历年间建“范方祠”;光绪末年,因住尼姑,改名福胤(yìn)庵(ān)。寺内先后有佛、道及盘王诸(zhū)像,是桂林著名的古刹(chà)之一。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攻打桂林时是洪秀全的占地指挥部。现存寺宇是年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照原建制改建修葺(qì),为二进五开间、硬山式二层仿古建筑。内有中庭、小院,依崖而围的放生池。后寺岩壁上是桂林唯一一龛唐代彩绘观音像,仔细看她的怀里抱着一个小婴儿,这是民间的送子观音。造像立体饱满颜色鲜艳,原本的颜色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冲刷已经氧化变淡,现在的颜色是后期文物保护工作队对它进行修复后的样子。清咸丰二年()四月,太平天国围攻桂林,将南路前线指挥部设在云峰寺内,组织了长达0多天的攻坚战,云峰寺成为太平军路经桂林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指引手势)现二楼辟为《太平革命在桂林》专题陈列馆,其匾额为国画大师刘海粟所提。展出太平军曾使用过的武器、炮弹、战旗及有关文字、图片等,为了解和研究、陈列桂林近代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手势指引)

洪秀全(~)太平天国领袖。广东花县(今花都)人。出生农家,读过村塾,但屡试不第。年又一次应试落第后,他阅读了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以为自己是上帝派来拯救中国的使者,按照书中所言,自行施洗,并创立了拜上帝会。

(指引手势)

此后两年间,洪秀全还撰写了《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谴责当时社会的腐败、堕落,要求人们净化思想,信拜上帝,以恢复到古代“天下为公”的盛世。

(指引手势)

在当时来说,洪秀全提出的一些观念还是具有先进性的,所以他在广西桂平紫荆山传教时获得巨大成功,信徒日增。由于影响不断扩大,拜上帝会与当地封建传统势力发生冲突,斗争日剧。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聚集2万多会众举行反清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并在广西永安封王建制。

(指引手势)

太平天国起义与我们象山又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在这开建《太平天国陈列馆》呢?这还得从太平天国攻打桂林说起。年4月开始进军桂林,因为象鼻山是桂林唯一的一座平顶山,非常适合架设和固定枪炮。所以太平军在象鼻山顶用炮轰,用枪打,把清政府府衙打的落花流水。这里展示的就是太平军进军桂林的作战图,他们分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桂林形成包围。(指引象山图片)

他们以云峰寺为战地指挥部,在象鼻山顶普贤塔的四周架设大炮攻打桂林城长达4天,水陆交战24回,展开了艰苦的攻坚战,也是在这次战役中,太平军第一次学会了挖城墙,第一次启用女兵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打破了封建传统。但因为太平军并未对桂林行成一个大的包围圈,所以清军援兵得以从北门进入,而且城内的地主团也慢慢组织起来了,逐渐形成了力量的悬殊,太平军处于劣势,所以攻打了4天都没能破城。洪秀全纵观全局,决定撤兵北上。

(指引手势)

太平军驻守象山攻打桂林一个多月,在云峰寺内留下了许多当年太平军使用过的武器、炮弹和图文资料等。比如(指引手势)长枪、长矛、木炮等。这些作战装备现在看起来很简陋但却凝聚了农民军最淳朴的智慧。

(其他图片展示的是太平军在永安、攻桂林、克全州一路征战所攻下的山头、据点的遗址)

(指引手势)

后期太平军逐渐偏离了之前提出的很多革命口号,革命纲领。洪秀全等人入主天王府后、生活奢靡。年9月,太平天国发生内乱,极大地打击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加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加紧镇压太平天国。年(同治二年)太平天国统治的地盘相继失陷,天京遭清军包围。年,洪秀全因病去世。一个半月后,7月19日,清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中央政权灭亡。为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画上了一个不完美的句号。

(指引手势)

在这个橱窗内还陈列着两枚玉玺,据说一个是洪秀全用的,一个是他儿子洪天贵用的。这个是复制品,真品存放在江苏博物馆内。玉玺的使用标志着太平天国政权正式以国家的形式出现。

太平天国起义前后历时14年,最终因内讧而失败告终。至今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起义运动评价仍然有分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太平天国起义是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沉重地打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人们受太平军革命的影响,一直没有停止对封建王朝的抗争。今天云峰寺陈列馆为我们还原了太平天国的部分历史片段,感谢大家的参观。

关于太平天国的历史我们暂且聊到这,现在请大家随我到象山的后山去看看那里的景致,这边请。(指引手势、安全提示)

(指引手势、安全提示)

桂林位于广西东北部,“湘西走廊”的南端,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辖11个县6城区,有壮、侗(dòng)、苗、瑶等十多个少数名族。人口万。年平均温度19摄氏度左右,总体来说桂林是个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宜居城市。穿过云峰寺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路上种植了许多的竹子,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中提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意思是没有肉吃人最多是变瘦,但是没有竹子那人就会变得庸俗。人们也喜爱将竹子种植在自家庭院内。景区内这种竹子叫凤尾竹。年周恩来总理第四次来桂林很关心漓江的环境保护,他提到“桂林山水很好,就是树木少了一点,两岸可多种一些竹子,竹子不但美观,还可以做许多有用的东西。”自此漓江两岸及周边便逐渐种植了很多竹子。当时靠近北边的兴安县竹子较多,那这些竹子要怎么运送下来呢?以前多是走水路,那么长的竹子只能并排着绑在一起,让它顺漓江而下,因此也造就了一道美景叫做竹排渔火。当然这竹子也不单单只有凤尾竹,还有撑蒿竹、麻竹、粉单竹等等。

漓江是桂林人的母亲河,发源于华南的最高峰猫儿山。靠近猫儿山山顶处,有一片铁杉林,长时间积累的厚厚的落叶像一层巨大的海绵,在雨季时存水,在旱季时为杉树林补水。落叶中的水滴汇集成了一条条涓涓细流,这些溪流又汇集成了一条江。这条江在猫儿山脚下叫做乌龟江、华江,也叫做大榕江。流经兴安的榕江镇时与灵渠汇合,变成了漓江。从桂林平乐到梧州段叫做桂江,汇入西江,流入珠江,最后流入南海。

漓江全长48公里,其中从桂林至阳朔有8公里的河段被誉为百里画廊,是漓江的精华所在。据说漓江有99道弯和54条滩,象鼻山刚好坐落于这第一滩和第一弯上,是百里漓江的第一景。漓江的上游是花岗岩地貌,中下游是岩溶地貌,河床是由砂石和砾石组成,江水的自净力非常的强,属于国家标准二级水质。

漓江为什么要叫“漓江”呢,它有两种说法。兴安县境内至今还保留着秦始皇时期修建的“灵渠”,它是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它把漓江的水和湘江的水连接起来。湘江在湖南境内,属于长江水系。大自然赋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无水不东流”是因为地球西部地形高,东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漓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谓“湘漓分流”、“相离而去”,漓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另外漓江的“漓”字,在字典里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漓江名称最佳的含义。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象鼻岩。象鼻岩是一个高19米,宽0,长1米,南北对穿的半封闭形通道,因在象鼻后侧故而得名象鼻岩。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研习周易,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岩口刻下“读书岩”三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

在象鼻岩的石壁上刻有历代诗人的诗作,现存石刻55件,其中这第三幅便是唐代著名诗人韩愈为送好友严谟出任桂管观察使时所作的《送桂州严大夫》。

韩愈虽未到过桂林,却有咏桂林的诗,可见在唐代,桂林山水也已闻名遐迩,令人向往。其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两句巧妙的将碧澄蜿蜒的漓江誉为仙女飘飘的裙罗带,将桂林的山比作女子头上的碧玉簪。这两句诗抓住了桂林山水形状的特征,现已成为描写桂林山水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佳句。

(指引张孝祥、范成大、蓟北处士的诗)

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有一个卷蓬式的半圆大洞。每当月明之夜,与江中的倒影,正好合成一个大圆形,如一轮明月静浮于水上,故称“水月洞”。洞中最著名的诗是宋代蓟北处士的《和水月洞韵》,诗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huán)流。”这首诗将水月洞最美的景致描绘的淋漓精致。

洞内最早的石刻是唐代诗人元结的篆书“水月洞”题字。

在水月洞的象鼻一侧,我们可以看到宋代张孝祥所留刻的《朝阳亭诗(并序)》。水月洞曾经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朝阳洞。南宋乾道一年,由于主战派的失势,受到牵连的张孝祥被降职来到桂林。强烈的爱国之志不能实现,张孝祥内心郁闷难解。象山寺庙的了元和尚,在象山东麓为他和张维修建了一处观景亭台,在这里可以看见升起的朝阳,供他们散心。谁知道,一年以后,张孝祥又遭谗言被降职,即将离开桂林,张维在朝阳亭中置酒为他送行。这天,江对岸的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水月洞沐浴在阳光之中。面对此情此景,张孝样随即吟咏、书写了《朝阳亭诗》。这首诗是他在建康时所作,在水月洞再次题写,是为了鼓励接任他职位的张维要继续报效国家。写完后,张孝祥看着面朝朝阳的水月洞,便将其更名为“朝阳洞”。

那后来是谁将它的名字改回“水月洞”的呢?这个人就是六年后任知静江府的范成大。他在反复吟咏了张孝祥的题刻后,作了《复水月洞铭并序》,摩刻在洞中。在文中,范成大描绘了水月洞的自然风光,还盛赞水月洞为”漓山之英,漓江之灵”。因为“水月洞”的名字与自然风光相符,新名字也未被百姓接纳,而且桂林的隐山也有了朝阳洞,不应重名。范成大将水月洞恢复原名,并叮嘱“百世之后,尚无改也”。不管是张孝祥还是范成大,他们都为桂林历史文化城的建设,书上了重重一笔。

范成大在桂林任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在桂林两年,范成大为桂林做了许多贡献,受到了普遍的好评。一是范成大到桂后整饬盐政,同意广东盐商来广西贩盐,合理分配盐利。又改革马政,发展边贸,与大理互市。二是营建风景点,范成大在桂林修建的亭台楼阁的数量超过了前人的总和。三是范成大注重文教,鼓励士子勤学苦读。他在桂林广种桂花树,勉励学子好好读书,蟾宫折桂。他还疏浚了朝宗渠,不仅有利于农田灌溉,还是如今桂林两江四湖的前身。此外,范成大还深入调查,写出了一部富有科学价值的《桂海虞衡志》。详尽记载了宋代广西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以及当地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等情况﹐内容翔实﹐是研究广西少数民族的重要资料。

(指引手势、陆游的诗札)

水月洞中石刻多数属于宋人题刻。说到宋代诗词,不得不提的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浙江人,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特别向往桂林山水,但却没有机会来,刻在水月洞内陆游的书札,共四幅,是他写给在桂友人杜思恭的一封信和七首诗,行文为飘逸而又雄劲的草书,堪称桂林石刻中的精品。杜思恭到广西为官后,仍与陆游保持密切的书信往来。杜思恭去信向陆游索诗,年正月二十四日陆游便给他寄来了七首诗及信札一封。杜思恭想,自己一生风尘仆仆,行踪不定,万一哪一天把陆游的墨宝遗失,那就不好办了。于是在当年的四月,杜思恭命工匠把陆游的诗札刻于水月洞崖壁上,“与世人共之”,并在跋记中赞它“语精而墨妙。”

(补充资料:陆游(—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工诗、文,长于史学,与尤袤(mào音贸)、范成大、杨万里同是南宋颇负盛名的诗家,并称“中兴四大诗人”。杜思恭,字敬叔,当时为昭州(今广西平乐)太守,与陆游是同乡好友。他到广西为官后,仍与陆游保持密切的书信往来。杜思恭去信向陆游索诗,南宋庆元丁巳三年(年)正月二十四日陆游便给他寄来了《自警》、《读李泌事有感》、《闲趣》、《白首》、《太古》、《舟中戏书》、《春近》等七首诗及信札一封。这些诗后来都收录在《剑南诗稿》中。由于当时金人的入侵,南宋王朝屈辱苟安,腐败不振,陆游郁郁不得志,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政治抱负难得实施,只好隐居家乡,把满腔热情倾注在诗歌创作之中。他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例如刻在象山水月洞内《白首》一诗中的“玉关青海今安在?麦野桑村送此生”和《舟中戏书》一诗中的“平生万事付之天,百折犹能气浩然”,诗句明白晓畅,雄浑奔放。让人读罢,不得不为之动容,使人精神振奋,激励斗志。当时陆游已是七十三岁的古稀老人,穷居家乡,体弱多病。在《闲趣》一诗中的“岂惟自得闲中趣,要遣儿孙世作农”,洋溢着拳拳爱国之心,强烈的爱国热情溢于言表。尽管人们并不太清楚,陆游是否知道自己的诗札刻在象鼻山。但从陆游的落款“庆元丁巳正月二十四日笠翁陆游务观书”中,可以透出一点消息。落款中既有名,又有字,又有号,显得很慎重。不像是朋友间的书信来往,而是赠书或题刻的落款形式。由此看出,杜思恭可能是跟陆游商量过刻石的事,陆游也答应了的。“象山水月”为桂林著名的风景点,杜思恭之所以把陆游的诗札刻于此,是想从某个角度喻示陆游的诗是可与桂林山水同美之瑰宝,而且他的墨宝在桂林山水间将流芳千古。)但非常可惜,陆游的诗扎已经模糊不清,现在桂林市文物工作队正对此类石刻进行抢救性的修复,所以我们也呼吁人们要保护文物。

(指引手势)

在水月洞外上方,我们可以看到“放生池”三个字,每逢初一十五,就会有一些信佛向善之人来此放生,久而久之便取名为放生池。这是清代的广西布政使黄国材所题写的,他非常擅长大型榜书,在桂林许多名胜古迹都留有墨宝,如七星公园普陀山上的“玉笋参天”、独秀峰上的“南天一柱”等等。

(补充资料:黄国材为雍亲王胤禛的家奴,在康熙朝即为福建巡抚。胤禛取得帝位以后,黄国材更是平步青云,历任工部、兵部尚书。说到黄国材,还一定要说到台湾的西瓜。在清雍正以前,台湾是不产西瓜的,正是由于黄国材的奏请,才使雍正帝将西瓜种子赏赐给了台湾,让台湾人品尝到了西瓜的美味。)

这边还有泰国老华侨丁耀江老先生年题刻的“象山水月”四个大字。

在我们的左上方题刻的是清代广西巡抚倪文蔚篆体的《皇清中兴圣德颂》碑,高厘米,宽厘米,是桂林多件石刻中最大的一幅,他站在清政府的立场抨击太平天国,说他们是“群盗”和“娼乱。”

公元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曾三次造访象山,为的是能得到这些石刻的精美拓片。

桂林虽然处处有山,山山有洞,但像水月洞这样有水穿行,可乘舟而过的石洞却不多。洞内面积虽不大却汇集了历代著名诗人的佳作,现存石刻55件,其中唐、宋历史文化石刻22幅,文字个。因此景区在年还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水月洞为唐、宋历史文化石刻最多的水洞。看好之后,请大家随我登上象鼻山,去鸟瞰桂林的城市风光。

水月洞在古代还是桂林的一处老码头,据说,每到科考时节,各州县的考生都会汇集到桂林来赶考,人称“考相公”。当时的考生,有钱的骑马,没钱的走路,而更多得人选择坐船。所以每年8月科考时节,漓江上满眼皆是舟船。夜幕下、江面上,渔火点点、书声琅琅,一天,一位相公在水月洞内读书,一个船家出了一幅对联来考他:“象神望穿江底月”,相公听后脱口而出:“鲤鱼惊破水中天”,船家听后大喜,说相公此行一定高中,果然他便是当年的头名状元——刘福姚(清代),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水月洞内留题了“读书岩”三字榜书。

(指引手势)

象鼻山海拔米,高出平地55米,占地1.公顷,请各位在登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指引手势)

象眼岩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为南北对穿的岩道,因位于象眼的位置而得名象眼岩。

(指引手势)

始建于明代,为喇嘛式实心砖塔,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塔高1.6米,因塔身正北面嵌有一幅青石线刻的菩萨像,象的上端有“南(na2)无(mo1)普贤菩萨”六子真书,因此得名为普贤塔。又因为整座塔的造型像一个宝瓶,又名宝瓶塔。大象驮宝瓶寓意着和平、美好和幸福。

在塔身四周有许多太平军攻打桂林时留下的炮洞。当年太平军乘着夜色撤围时。给清军长了一场调虎离山之计。太平军撤兵时,在普贤塔四周扎草人、用山羊击鼓作响、引燃长短不齐的火绳依次鸣炮等计谋掩护太平军安全撤离,直到第二天早上,清军才发现中计上当了。

登上象山的山顶,我们还可以看见一处别致的景色,是一座古色古香的舍利塔,这一景叫做青碧上方。青碧上方景点位于桂林市象山区民主路万寿巷开元寺遗址内,当年开元寺内环境雅静,有很多苍松和菩提树,这里的青松高耸蓝天。传一日风雨大作,树化青龙腾飞入云,寺僧指天而言:它到上方去了,故名“青碧上方”,景点沿用此名。(补充资料:据记载,开元寺建于隋代梁武帝在位期间(一年),初名缘化寺,因纱灯燃火,寺被烧毁,后重新建寺。唐初,缘化寺更名善兴寺。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和尚在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成后,由合浦至梧州,然后来到桂林。当年,鉴真一行就住在开元寺里。鉴真到达桂林时,桂林都督冯古璞还亲到城外欢迎。鉴真住此约一年,桂林不少官员都跟他学佛受戒。唐玄宗开元26年(78年),善兴寺改名开元寺。宋代先后改名寿宁寺和永宁寺,寺内殿宇幽深,规模宏大,是桂林最古老的一个佛寺。到了明代,每逢节日,桂林的大小官员都来这里演习礼仪,为皇帝祝寿,故又改名为“万寿寺”。民国以后复称开元寺。可惜因年代久远,几经沧桑,开元寺最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仅有古老的舍利塔。)

(指引手势)

巨型榜书“西南保障”,为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参谋长何宣于年冬天题刻,说明桂林自古以来都是南方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指引手势)

不知道大家一路是否闻到一股芳香扑鼻的酒香?我们寻香而来,会发现这浓郁的酒香源于陈酿在象山酒窖之中的三花酒。

桂林山山有洞,洞洞有宝,而我们的象鼻山就是个独体的大岩洞,整座山的三分之二是空心的,面积约平米,冬暖夏凉,常年温度保持在18-19摄氏度,早从宋代开始就作为官窖用以贮(zhù)藏三花酒。三花酒无色透明,味香而辣,它秉承上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结晶,汲(jí)漓江之精、漓水之魂,成为中国米香型代表酒,被誉为“中国米酒之王”,(中国白酒分为酱香(茅台)浓香(五粮液)清香(汾酒)和米香四种型态。)窖酒更是在北宋时期就被定为朝廷贡品,是桂林三宝之一。至今藏酒近千吨。明代应天府通判张鸣凤称象山酒窖为醉乡,在象山脚下结庐而居。

说到这里您一定想了解三花酒的由来吧,民间在过去把三花酒称作“三蒸酒”“三熬酒”,后来才改称三花酒的。桂林三花酒是用龙胜的优质稻米配上特别的酒药,经过三次蒸、熬、过滤后,放置象山洞中窖藏。那时由于古代没有酒度计,酿酒师们便总结出了“观花论酒”的经验。当酒的度数在55—60度时,由于液体表面张力,酒面晃动泛起数层酒花,经久不散。这时酿酒师们会说“起花了,起花了”,就开始接酒,酒花有粗花、中花、细花、堆花、和不满花、跑马花之分。又以细花和堆花质量最佳。“三花酒”便由此而来。也许因为象山位于漓江和桃花江的交汇处,这的水富含矿物质,加上几百年的藏酒历史,使得洞内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空气中富含微生物群诺,人们都说前面鼻子卷进的是清幽幽的漓江水,后面送出来的是香喷喷的三花酒。从象山肚子里边酿出来的三花酒有“酒质晶莹,蜜香清雅,入口柔棉,落口爽冽,回味怡畅”的特点。难怪清代工部郎中舒书在《象山记》中说:粤西之奇以山,粤西之山之奇以石,而省城相对之象山,则又奇之甚焉者。

因为窖藏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以我们现在只能隔门闻一闻酒香,每年过年前一周,桂林市就会在此举办隆重的三花酒开窖仪式,届时,市民游客们都能到酒窖中打酒、品酒,以弘扬桂林的酒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那时来象山尝一尝我们的洞藏三花。

看好之后,请大家随我往这边走,继续我们的游览。(指引手势)

(指引手势)

您看左边的这个象照壁,前面用浮雕的形式展示大象0万年来进化过程的照壁。几千年来,人们与大象结下了不解之缘。善解人意,勤劳能干,聪明灵性的“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与“祥”字谐音,故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家知道大象家里是雌象做主还是雄象做主呢?其实啊,大象家里是老婆说了算。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交流,在无干扰的情况下,一般能传播11千米。如果象群一起跺脚,产生强大的“轰轰”声,这种方法最远可传播2千米。那远方的大象如何听到呢?总不能把耳朵贴在地上听吧?其实大象用骨骼传导,当声波传到时,声波会沿着脚掌通过骨骼传到内耳。那大象是这么睡觉的呢?非洲象通常是站着睡,亚洲象姿势就比较多了,会跪着,躺着,极少站着睡。

后壁是《象字百形图解》,集“象”字百家笔意,囊括了中华5多年来历代名家对象字的不同写意,其中有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手笔,大家不妨细心找一下。整块“照壁”展示出象文化的渊远,同时也向人们宣传要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环保意识。

(指引手势、安全提示)

象山位于漓江与桃花江的汇流处。前方这条江就是桃花江了,它发源于灵川县的思磨山和维罗岭,全长47公里,因据说在江的源头有一花岩洞,洞中时常有桃花瓣流出而得名。我们团里要是有没结婚的就可以用江水洗洗手,沾沾桃花运。到底灵不灵只有那些洗过手的人才知道了。在桃花江有一个船闸,这是两江四湖的一号船闸。年桂林历经了一场城市改革后,彻底改变了以前东西一座桥,南北一条街的旧貌,成为今天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其中的两江四湖工程把漓江、桃花江、榕湖、桂湖、衫湖、木龙湖连成了一条环城水系,再现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情景,是人文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典范。

过了桃花江,我们来到的是象山的侧面。桂林自古被誉为山水甲天下,可以说桂林的山光水色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于.6亿年前。亿年前,当时广西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底由碳酸盐类不断沉积、钙化堆积形成了一座座石山。2亿年前地壳(qiào)运动,山体上升,水面下降,在长期风化、冲刷、侵蚀等作用之下,便形成了如今您在桂林随处可见的形状各异的石山。象山的形成亦是如此。因山体宛如一匹戏水的大象而得名。大家请看,半山腰处有一个南北贯通的岩洞,就像是一对大象的眼睛,故叫“象眼岩”,正因为有了这个对眼睛,使得整座象山更加生动了。山体最奇特的的地方就在于象鼻处的水月洞。水月洞的形成是大自然造就的,大约二亿年前,象鼻山露出地表,山体前段裂隙较多,在地下河水长期的冲刷侵蚀下,逐渐行成这个大溶洞。

山顶的普贤宝塔,从我们这个角度看又像是宝剑的剑柄,故又名剑柄塔。相传象山原是天上的神象,一年陪同玉帝南巡时生了病,被玉帝遗弃在桂林。原本神象也以为没希望了,但后来收到桂林百姓的悉心照顾逐渐康复。玉帝得知后,命神象立即返回天庭。神象觉得人间更有温情在,决定留在桂林。玉帝为此大发雷霆,派托塔李天王下凡抓拿它,双方大战了天夜,在精疲力竭之时神象被李天王一剑刺死,神象瞬间化作了石山,永远驻守在桂林。

感人的传说,迷人的风景,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象山最佳观景处。象山地处漓江与桃花江的交汇处,远处的是桂林母亲河漓江,据说漓江有99道弯,54个滩,而象鼻山就位于第一个滩和第一道弯上,也是百里漓江的第一景。远远地象鼻山酷似一头戏水的大象。前边是长长的象鼻,后边是圆润的身体,半山腰还有一对眼睛呢!位于象鼻和象身之间的水月洞与水中的倒影就像是一轮明月,一沉于水底,一浮于水面。水月洞最美的时候是明月当空的晚上,人们可以看到天上月,洞中月,水中月,相互辉映,让人有一种人行月里水如天的感受,这就是著名的象山水月。正因为象山汇集了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所以年被评为了桂林的城徽标志。难怪原国家领导人杨尚昆曾说:“不到象山就不算来过桂林”。

桂林是中国山水风光的精华,桂林八景更是桂林山水的最佳代表。桂林古八景有:訾洲烟雨、桂岭晴岚、东渡春澜、西峰夕照、尧山冬雪、舜洞熏风、青碧上方和栖霞真境。在象山景区,我们可以看到古八景中的三个景。

站在江边,我们看到远处的大桥是解放桥。宋代时此处有由船体相连而成的拖板桥,叫东江桥。明代重修,更名永济桥。清代又多次重修。当行人踏上浮桥,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波澜惊起,景致迷人,故有“东渡春澜”之说,为桂林八景之一。

江对岸是訾洲,面积约万平方米。因为唐代时洲上住着姓訾的人家,所以叫做訾家洲,简称訾洲。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还有写诗,名叫《訾家洲亭记》。每当细雨朦朦、烟波渺渺之时,洲上林舍绿树被薄雾遮掩,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此景叫“訾洲烟雨”,是桂林八景之一。

现在您所处的位置是拍摄象山最美的角度,下面请大家自由拍照,10分钟之后我们在此集合,继续我们的游览,临近水边,请大家注意安全。

爱情岛是是桂林的母亲河漓江孕育的杰作。年桂林市政府为了保护漓江,为河道清淤时用泥沙堆积成了一座小岛,总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因岛上环境优雅,七八十年代一度是当地情侣们谈恋爱的地方,是桂林人培养爱情的摇篮,所以又叫爱情岛。如今更是桂林山水婚庆的外景摄影基地。让新人们在桂林山水间许下爱的承诺。

站在爱情岛上远眺,象山远处,您还可以看到穿山和塔山。穿是穿针引线的穿,整座穿山像一支倒置的花瓶,(给游客指引瓶口、瓶身),所谓平安是福。穿山的半山腰也有一个溜圆的石洞,就像是悬挂在半空的月亮,称为月岩,穿山的月岩与象山的水月洞并称为漓江双月,一个是半空的月亮,一个是水面上的月亮。与穿山相对的是塔山,宝塔的塔,整个塔山山形特别像一只乌龟托着一座宝塔过江,此塔为万寿佛塔供奉阿弥陀佛,意喻福寿延年。这一景称为“一水抱三山”。年我国发行的50外汇劵上就是这一景。

穿山还与象山附近的雉山组成了雄鸡对峙的奇景,合称斗鸡山。雉是雉鸡的雉,是野鸡的意思。而穿山是由5座山峰组成,前面凸起的是鸡头,中空的是鸡眼,后面翘起的是鸡尾,中间拱起的是鸡背,从高空看两个翅膀栩栩如生。两只雄鸡在漓江边互不相让,气势汹汹,就是为了争夺中间的那一只“蚂蚱”,也就是我们所看见的塔山。

(引导游客到拍摄象山远景最佳位置拍照,同时提醒:各位游客,前方就是景区观景拍照最佳的位置,现在大家自由活动,注意安全。)

白天的象山风光绮丽,正如明代诗人孔庸所说: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如今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获批,我们象山景区也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山水文化内涵,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在夜晚为世人呈现一场以象鼻山为背景,以“文化桂林”为亮点的大型实景演艺《象山传奇》,颠覆了传统象山在人们心中的观感,使得晚上的象山宛如幻境梦游,欢迎大家参观游览。

一个小时的游览即将结束,希望我的服务能让你满意,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END

导游词由象山景区提供,全文归属权、解释权归象鼻山景区所有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象鼻山景区全程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