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五峰山文艺总期
TUhjnbcbe - 2021/12/3 21:16:00
文案策划招聘求职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864.html

梅花香自苦寒来

----记韩亮书法艺术之路

常言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今天笔者就军人的韩亮、文人的韩亮、赏玉的韩亮,单就他学习书法艺术之路的历程,用平铺直叙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以飨读者罢了。

言传身教。韩亮在幼年的日子里,他经常看父亲给邻居家的柜子写字、给箱子画画,平时给厅堂写字、春节给门框两边写对联时,或者母亲给左邻右舍的姑娘们教授怎样绣花枕头、花盖头、花背包、花鞋垫、花手帕等刺绣手工艺时,他就在父母身旁比画着学习,享受着这份早期的艺术熏陶。小小年纪,他常常跟随父亲给大队写标语,提个颜料桶、洗洗刷子,打个下手,忙得不亦乐乎。上学时,他每个月给学校办一次板报、或出一期墙报。同时,每天的一堂课的大字、小字学习任务,他对照着大字、小字影本进行练习。写得好,老师就给他本子上打个红圈圈、或打个红钩、画个小红花,写段鼓励话什么的。那时,他每日都生活在良好的写字画画氛围之中,写字画画也就十分卖力。

注重实践。冬天,韩亮他为了练好字,手指冻得发红经常流黄水,夏天他练习字画热得自己头上直冒汗水。他不管不顾,脑海里只有一个信念,写好字,做好中国人。这不,他练的大字相对来说,写得较好,假期学校往往就会安排他和字画相对较好的同学去给大队写标语、画墙报什么的。

少年时,韩亮在五凤山放牧,他以柴棍为笔,以山地为纸,以凤泉水为墨,常练“美丽五凤山”“我是五凤山的娃”“凤鸣五凤山”“凤凰传奇”等大字。青年时,他上天山守边立志的日子里,每天以天山碧玉若大的石面为纸,以金沟河之水为墨,常练“天山碧玉出沙湾”“碧玉美”“金玉沙湾”“大盘美食”“文润天山”“文化润疆”等大字。在实践中,他得到了锻炼,毅志更加坚强,写字的技艺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守边习字。在西域守边时,他不忘初心,继续学习书画艺术。新兵时,他多次给新兵营办板报,并得到团里表彰。他的才艺被团政治处发现后,就抽调他去团俱乐部搞迎新年版画创作。在一个月创作时间里,他创作的版画《训练》《望月》《守边》等三幅作品,受到了部队的表彰和奖励。

新兵下连后,他到卫训队学习医疗技术,期间多次参与培训班办墙报、办简报活动,题写的报头《西部卫训》至今还沿用着。就这样他边学习、边练字,在南疆为官兵进行医疗服务四年后,他又从南疆转战北疆继续进行卫勤保障。在北疆某部卫生单位服役时,他写的字、办的板报、参加的书画比赛,不但受到了上级首长的表扬,而且他的书画作品也深受基层广大官兵的喜爱。同时,他积极参加驻地庆“八一”的书画比赛,还拔得头等奖,并被当地记入年鉴中。

重视收纳。那时,医院住在天山深处,条件差,离城市较远,手边能参照、临摹的字帖也相对较少,他经常把废旧报纸的报头、旧杂志里的标题、要销毁的画报里的书法与绘画作品剪贴成册,再一一对照练习、临摹。这一练还真行,书艺有了很大进步。谁也没有想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竟然第一次参加全国、以及军区组织的书法比赛时,并获得银奖、铜奖各一枚。

他转业到地方工作后,才有机会找到几本好的字帖。多次出差学习,在他购回的诸多书籍中,字帖竟然多达数十本,今天练这本,明天练那册,天天照猫画虎的,总是没有个定性,也没有个好结果、好收获。久之,还养成了屁股坐不住,身手飘飘然然的坏毛病,并练成了一手“老干体”字样。

实际需要。自从他分管了宣传思想文化和文艺协会工作后,因工作的需要,不得己,才提起笔对照王義之的《兰亭序》进行皮毛上的练习,总是不得法,不得巧、技艺不如人。几次应邀现场写大字,写得不好,他总觉得丢人显眼的,让自己也下不了台。为了“三深入、三贴近”写好大字这一关,也让自己脸不在红,对自己也有个好交待,好指导基层文艺工作,他蒙耻而知学,竟然能静下心来,一笔一画地学习起书法技艺来。

敬重大师。常言说得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你就距离巨人不远了。但他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为只有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于个人,更适合自己的从艺之旅。瞧他闭门休练一年时间里,从不外出乱写一字、乱挥一毫,只是怀着赤诚之心对启功大师的字狂练三百六五天,终于有了转机,迎新年书画比赛时,他写就的“艺海藏珍”“惠风和畅”等榜书,首次得到了书法专业老师的认可和好评。

改变陋习。要改变他多年养成的“自我体”和“老干体”书写的坏毛病时,还真有点难,一时半会儿校正不过来。他只有放下浮燥之心,正本清源,一心一意地去访高人、拜名师、学经典、临古帖、观名碑。这不,他经过书法专业老师的精心指点后,再次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入手临写。从主观上提升自己学古无我的境界,并彻底消灭自我书写的顽疾,以置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唐楷功夫,仔细、反复观察,对比古帖、千年石碑,进行慢写与快写相结合,把握尺度、稳学稳进,全面提升笔头的控制力和视角的观察力,一写就是两年半。

方法得当。他多次上北京,到上海,去天津、安徽、山东、辽宁,回陕西参观学习,参加书法高研班培训,听从老师的现场指点、或一对一精准面授后,再回到边防守边时,他一边对照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碑》、《曹全碑》等古帖、古碑进行反复临习,一边对照有关视频资料进行研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

勤能补拙。无论天阴下雨、工作有多么繁忙,他每天都能坚持早起一个小时、晚睡一个小时的好习惯,并认真观察、仔细揣摩各种古帖、古碑中字体的大小宽窄,长短疏密、大开大合、方圆外变、欹正古风、纵横取势、平正险绝、气息连贯,对比特点,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反复研习,从过去一个笨拙的人,变成了如今一个思维敏捷的艺术人。就这样,他在一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渡过了自己人生最宝贵的三年时光。

初见成效。在得到老师和同行们的肯定后,他才有了与书法同仁一起走进部队营房、边防哨所、中小学给部队官兵、学生赠写书法作品、展示才艺的机会,才有了书法作品入选中学教材的事实。瞧,在文化扶贫帮困季,他多次下基层深入农牧区,免费给百姓人家撰写门头牌匾,给村队办文化墙报,才有了墨池四季飘香到咱农牧区的送艺事例,以及积极参与上级举办的迎港澳回归书画展的创作经历。

巩固提高。为了自己书法技艺进一步得到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写的字能让群众认识、能让更多的百姓喜欢,力求平整、好看,既有欣赏价值、又有艺术价值,这也是他这一生追求的目标。针对自己的学艺效果,他利用双休日休息时间,将自己多年练习的书法作品集中进行展览,特邀请新秦两地的书法名家、大家到展出现场进行品评、指点,虚心求教,诚心改进自己学艺中的不足和缺点。

特别是近年来,他能沉下身子,坐下冷板凳,每天打卡,一心一意、一丝不苟、怀着敬畏之心对唐怀仁集王義之《圣教序》《兰亭序》和《孙过庭书谱》的单字、两字、四字着手练习。等练熟后,再进行通篇练习的基础上,他又自作五言句、七律诗进行反复的结字练习,不敢越级,不敢越雷池半步,按照实临、意临、创作三步走的转换方法,认真研习,且学且升,才走上了循序渐进的求艺正道。

认真对待。作为当代人,他对古帖、名碑研习,从不偏废,从不跑题,不论大字小字,他都能一一去找共性、找共同点,达到积学乃成,收放自如,技艺提高。这不,他在新疆、北京、天津、陕西等地的书法老师精心指导和亲自授业下,深入碑林、各地书法培训以及书展现场,面对面的、一对一的进行交流学习。特别是每次他回到陕西后,在西安市未央区书画协会、西安市书协、陕西省书协专业书法老师们一对一的面授和专业指导下,他以严谨的学习态度、怀着敬畏之心,对《圣教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智永真草千字文》《龙门二十品》《米芾书法精选》等古帖进行了有真对性、实战性的研习,仿佛一夜间,让他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大彻大悟,对学习书艺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善于思考。对《圣教序》,他独有情钟,以它为主,找每个字在古法上的特点,大小开合,疏密法度、关系变化、运动轨迹、路线走向、阴阳思想、转换用笔、气息神韵等特点后,等他再次提笔写字、创作作品时,重在笔法到位,把握沿着与痛快的书写性,他都着力寻找每个字在古帖中它爹和它娘的身影,尽量避免“白开水式”的书写方法,让字的味道更具有古法可循,有依据可查,每幅书法作品都有传统的根基和手法存在,从而写就的字、书法作品不但有碑的意味、帖的韵致,而且始终遗传着先古强大的文化基因,看着又像爹、又像娘的先古风格,并一字一字、一幅一幅的达到熟能生巧,力求每幅作品达到神形兼备,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历史价值,从而建立了、形成了自己的书法艺术基本源。在此基础上,他开拓路径,广泛参学。最后在章法布局、版面设计、调色着墨、选纸用笔等方面,学习先人、观习今人,达到笔法心法手法统一、书写收放自如、技艺娴熟、处理有方、平衡有度、险中求绝。就这样,他渡过了几年的困苦期和煎熬期,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次迎来了曙光,让他豁然开朗,信心倍增,书法技艺渐进。

闯出天地。目前,一般情况下,他现场书写的书法作品,少有人笑话,再也没有丢弃过一张废纸的现象发生,基本上是写一幅作品,就能成就一幅。他认为,要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比登天还要难得多。真是艺海无涯苦作舟、学艺永无止境啊!他说,只有老老实实地对着古人的字帖、古人的名碑,进行上千次、甚至上万次地研习、临摹后,最后才能转换、过渡成自己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创出自己一片书法天地来。

常言说得好,一个路子走得正的艺术家,在画画领域得打拼二十年,学习书法就得用三十年时间,才能出点佳绩,才能驾驭所学艺术的这门专业。韩亮先生长期浸淫在墨池中,到今天才算有点小成绩,参加各类书法得过一二三等奖,加入到淮川书协、沙湾市书协、西安市未央区书画协会、西安市书协、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等书法专业协会并成为会员、担任理事,目前被大秦岭艺术联合会国学部聘为书画顾问,建立了工作室、书画院,从中不难看出他有继续探索书法艺术的决心和恒心所在。

得到认可。八一前夕,他给已退休在家修养的老父亲过生日时,他第一次给老人家现场书写了“福寿康宁”四个大字。此次他写的字,三十多年来,首次得到了老父亲迟来的褒奖。他的父亲说什么,我娃写了几十年的字,今天这字看着,才让人赏心悦目、心里畅快些。

仍需努力。八月是军人的韩亮、文人(新疆作协会员、塔城地区作协会员、沙湾市作协理事)的韩亮、赏玉(新疆天山碧玉研究学会会长)的韩亮最荣耀的月份,也是军人的他特别专注、持久、诚实的月份,也是他收获的月份。虽然韩亮先生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由一颗颗砂粒变成今天集书法、写作、玉石鉴赏于一家的文化人,且光彩熠熠,但距一个大家、名家的路还很长,也许他这一生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都达不到一个名师、大师的水平,但他仍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着,不断求索着,这就足也!

在此搁笔之际,愿韩亮先生的书法艺术之路长青,继承传统,永葆本色,再创佳绩!

作者简介:刘玉华,女,著名作家,有诗词发表于《五峰山文艺》《西域风》《碧玉文苑》等杂志、网络平台。

--------------------------------------------------

-------------------------------------------------

文化润美诗词展示台

(一)

南吕·金字歌

天山碧玉带,

润绿金沟河。

宝贝碧玉有金曲歌。

它,

青翠如飞蛾,

天山过。

世界闪亮火。

(二)

中吕·红绣鞋

天山玉苑酒兴,

莲花送我诗情。

窗外飞雁两三声。

纸张扶不定,

景色难画成,

秋风日渐冷。

(三)

黄钟·人月圆

惊回一枕从军梦,

八一节庆渐近。

铺开纸张,

心情急燥,

难以消魂。

朝气应在,

军装照镜,

洒脱豪迈。

闲身空老,

天山听雨,

浩气永存。

作者简介:关中游子,常有诗文发表于《五峰山文艺》《西域风》《碧玉文苑》等杂志、网络平台。

-------------------------------------------------

-------------------------------------------------

(四)

吟四君子图

冬有梅花秋有菊,

兰香竹影各领时。

霜欺风折还节劲,

志在高天自相持。

作者简介:杨焕亭,中国作协会员,咸阳市作协原主席,长篇历史小说《汉武大帝》《武则天》《汉高祖》作者,其中《汉武大帝》获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

------------------------------------------------

(五)

随感

楼后小杏已初红,

昨日芳菲幸未空。

春风犹记当时面,

几回夏夜月朦胧。

作者简介:赵伟,辽宁人,常有诗文发表于《五峰山文艺》《西域风》《碧玉文苑》等杂志、网络平台。

------------------------------------------------

(六)

致敬

耀眼明珠挂碧穹,

华光若昼表尊崇。

坚持岗位排危险,

月色如灯助抗洪。

作者简介:李晨光,乾县人,有文章诗词发表于《五峰山文艺》《西域风》《碧玉文苑》等杂志、网络平台。

------------------------------------------------

(七)

随感

黄河岸边,

寂静的小山村,

微风不燥;

看日出日落,

听鸟鸣虫叫,

聊家长里短;

一杯香茗,

一壶老酒,

聚三五知己,

惟有惬意。

作者简介:赵晓琳,西安人,著名书画家,有文章诗词发表于《五峰山文艺》《西域风》《碧玉文苑》等杂志、网络平台。

------------------------------------------------

--------------------------------------------------

庆八一书画展

作者:杨波海

作者:杨波海

作者:杨焕亭

作者:杨廷仓

作者:毛霄飞

作者:杨勇

作者:赵晓琳

作者:韩亮

--------------------------------------------------

★本期刊发的所有作品,均为作者原创作品,对不道德行为人,在未获得作者本人和本会同意,对随意剽窃,截载、转载、刊发此文的,造成侵权、作者名誉、本会声誉等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本会将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给予追责。为此,本会长期聘用高伊山、李宏两位律师为本会法律顾问。来稿编排时会有删改,发表为无酬交流,投稿即视为认可。

★为保障《五峰山文艺》按时编发,进一步提高编辑水平,本会特聘作家、书法家、玉石鉴赏家韩亮先生为总编,作家石抗抗为主编,诗人武凤凰为总编助理,吴鱼刚为编辑主任,书画家黄翠歌为书画专栏编辑,马七银、咸一村、白雪为编辑,杨波海为顾问。

﹌﹌﹌﹌﹌﹌﹌﹌﹌﹌﹌﹌﹌﹌﹌﹌﹌﹌﹌﹌﹌﹌﹌﹌﹌﹌﹌﹌﹌﹌﹌﹌﹌﹌

《五峰山文艺》

由五峰山文艺家协会主办

陕西五凤山古今文化研究学会

陕西长安韩亮书画研究院协办

内容:以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歌曲、快板等文艺形式,正能广宣来赞美新疆的天山碧玉、西域风土人情、文化和旅游业、大盘美食、书法绘画等,以及陕西五峰(凤)山地区独特的风景名胜、山水河流、传奇典故、人物风俗、土产名优、野茶果品,为百姓谋福利,及时提供所需的精神食粮和智力支持,为新秦两地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源泉,同时充分发挥好新秦两地文艺战线有识志士应有的作用,为新秦两地快速发展添砖加瓦,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峰山文艺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