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自年起,CDS共发布6版T2DM指南
新版指南共19章,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T2DM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等内容。(图2)图2.新版指南章节全貌相较上一版指南,新版指南主要有9点更新。(图3)
图3.新版指南更新要点更新要点1:
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升至11.2%
依据至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全国31个省进行的甲状腺、碘营养状态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年的诊断标准,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图4)。
图4.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40年变迁更新要点2:
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纳入诊断标准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诊断糖尿病,切点为HbA1c≥6.5%。近年来,我国的HbA1c检测标准化程度逐步提高。为与WHO诊断标准接轨,新指南推荐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HbA1c(≥6.5%)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但若患者同时有镰状细胞病、妊娠(中、晚期)、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艾滋病等情况,则只能根据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诊断糖尿病。空腹血浆葡萄糖、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的2h血浆葡萄糖值或HbA1c可单独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或人群筛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仅查空腹血糖,糖尿病的漏诊率较高,理想的调查是同时检测空腹血糖、OGTT后的2h血糖及HbA1c。(图5)图5.糖尿病诊断标准更新要点3: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是反映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降低HbA1c可带来大血管和微血管的获益。指南推荐将大多数非妊娠成年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定为7%(A)。但是,HbA1c控制目标还是应该根据个体的情况来设置(B)。本次指南新增了一幅示意图,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对于患者HbA1c的个体化管理(图6)。图中将HbA1c个体化目标设定的影响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年龄、病程、诊断寿命、合并症、并发症、对低血糖等副作用的耐受性)以及可变因素(患者主观意愿、资源及支持系统、是否使用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两个大类,共九个小类,并提供了相应的调整建议(向左为更为严格,向右则更为宽松)。图6.成人T2DM患者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更新要点4+更新要点5:
更新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及治疗路径
新版指南推荐,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仍然是T2DM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应贯穿始终,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如无禁忌证)(A)。强调了联合治疗的重要性,建议"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新版指南基于LEADER、REWIND、EMPA?REGOUTCOME和CANVAS等关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的最新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证据,推荐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应用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新指南明确推荐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或心力衰竭的T2DM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T2DM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图7)图7.T2DM患者高血糖治疗的简易路径在胰岛素治疗路径中,T2DM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若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尽早(3个月)开始胰岛素治疗(A)。新指南首次将双胰岛素类似物加入其中,目前上市的双胰岛素类似物只有德谷门冬双胰岛素(IDegAsp)。口服药治疗3个月后HbA1c≥7%即可起始双胰岛素类似物,每天1次治疗,于主餐前注射,剂量达到0.5U/kg/d或30~40U餐后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患者每天有两次主餐时,可考虑改为每天注射2次。(图8)图8.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路径新指南对基础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做出了更新。推荐起始剂量为0.1~0.2U/kg/d。HbA1c8.0%者,可考虑0.2~0.3U/kg/d起始;体质指数(BMI)≥25kg/m2者在起始基础胰岛素时,可考虑0.3U/kg/d起始。基础胰岛素的最大剂量可为0.5~0.6U/kg/d。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U(U/ml)是两种新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半衰期为25h,作用时间为42h。甘精胰岛素U半衰期为19h,作用时间为36h。地特胰岛素是推荐用于孕期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GLP?1RA与基础胰岛素的复方制剂本次也被写入新指南。复方制剂在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降糖效果优于基础胰岛素,并且能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更新要点6:
新添T2DM患者体重管理章节
超重和肥胖是T2DM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T2DM患者常伴有超重和肥胖,肥胖进一步增加T2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体重管理不仅是T2DM治疗的重要环节,还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前期向T2DM的进展。指南推荐超重和肥胖的T2DM患者的管理目标,是将体重减轻5%到10%(A),具体的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尽量先采用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控制,如果血糖仍然控制不佳,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更新要点7:
将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本次指南将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TIR又称葡萄糖达标时间百分比,是指24h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通常为3.9~10.0mmol/L)的时间(用min表示)或其所占的百分比,可由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数据或自我血糖监测(SMBG)数据(至少每日7次血糖监测)计算。多项观察性研究发现TIR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心血管疾病的替代标记物及妊娠结局显著相关。一项大型队列研究报道TIR与T2DM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显著相关。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