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属于液态生物碱的有烟碱、毒芹碱、槟榔碱。具有挥发性的生物碱有麻黄碱、烟碱。
2.具有升华性的生物碱有咖啡因。
3.呈黄色的生物碱是小檗碱、蛇根碱;呈红色的生物碱是药根碱、小檗红碱。
4.在紫外光下显荧光的生物碱是利血平。
5.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
(1)苦参
结构类型:双稠哌啶类具喹诺里西啶基本结构
质控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其他:羟基苦参碱、N-甲基金雀花碱、安那吉碱、巴普叶碱和去氢苦参碱(苦参烯碱)等
(2)山豆根
结构类型:双稠哌啶类具喹诺里西啶基本结构
质控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其他:N-甲基金雀花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鹰爪豆碱等
(3)麻黄
结构类型:有机胺类
质控成分: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
其他: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4)黄连
结构类型:异喹啉类
质控成分:小檗碱
其他: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和木兰碱
(5)延胡索
结构类型:异喹啉类
质控成分:延胡索乙素(又称四氢巴马汀
其他:延胡索甲素、去氢延胡索甲素
(6)防己
结构类型: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质控成分: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
注意:汉防己甲素(粉防己碱)、汉防己乙素(防己诺林碱),后者有酚羟基,极性较大
(7)洋金花
结构类型:莨菪烷类生物碱
质控成分:东莨菪碱
其他: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和N-去甲莨菪碱
(8)天仙子
结构类型:莨菪烷类生物碱
质控成分:东莨菪碱、莨菪碱
(9)川乌
结构类型:二萜类生物碱
质控成分:包括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三者均为双酯型生物碱)
(10)马钱子
结构类型:吲哚类生物碱
质控成分:士的宁(又称为番木鳖碱)、马钱子碱
(11)雷公藤
结构类型:倍半萜大环内酯生物碱和精眯类生物碱
主要化学成分:雷公藤甲素(二萜)、雷公藤乙素、雷公藤红素
倍半萜大环内酯:雷公藤碱、雷公藤次碱、雷公藤宁碱、雷公藤春碱和雷公藤碱己;精眯类:苯乙烯南蛇碱、呋喃南蛇碱、苯代南蛇碱、南蛇藤别肉桂酰胺碱
(12)千里光
结构类型: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质控成分:阿多尼弗林碱(含量不得过0.%)
其他: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宁碱
6.常见的单糖有五碳醛糖、六碳醛糖、甲基五碳醛糖、六碳酮糖、糖醛酸。
7.苷类可分为氧苷(醇苷、酚苷、氰苷、酯苷、吲哚苷)、硫苷、氮苷、碳苷。
8.苷类的水解可分为①酸催化水解,其顺序为N-苷(氮苷)>O-苷(氧苷)>S-苷(硫苷)>C-苷(碳苷);②碱催化水解;③酶催化水解。
9.用来检识糖和苷类化合物,试剂由浓硫酸和α-萘酚组成的是Molish反应。
10.含氰苷类化合物常用中药
(1)苦杏仁
质控成分:苦杏仁苷结构类型:氰苷
(2)桃仁
质控成分:苦杏仁苷结构类型:氰苷
(3)郁李仁
质控成分:苦杏仁苷结构类型:氰苷
11.游离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弱为含-COOH>含两个以上β-OH>含一个β-OH>含两个以上α-OH>含一个α-OH。
12.所有醌类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显紫色的是Feigl反应。
13.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大黄
结构类型:蒽醌类
质控成分:总蒽醌(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游离蒽醌
(2)何首乌
结构类型:蒽醌类
质控成分: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以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为计)
(3)虎杖
结构类型:蒽醌类
质控成分:大黄素、虎杖苷
(4)芦荟
结构类型:蒽醌类
质控成分:芦荟苷
(5)决明子
结构类型:蒽醌类
质控成分:大黄酚、橙黄决明素
(6)丹参
结构类型:菲醌类
质控成分: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酚酸B
化学成分分类:脂溶性成分:丹参酮;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丹参素、丹参酸、原儿茶酸、原儿茶醛
(7)紫草
结构类型:萘醌类
质控成分:羟基萘醌总含量(左旋紫草素)、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β,β’-二甲基丙烯酰欧紫草素)
14.在紫外光照射下,羟基香豆素类成分多呈现蓝色荧光,其中有强烈蓝色荧光为7-羟基香豆素。
15.呋喃香豆素(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外涂或内服后经日光照射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此效应可用于治疗白斑病。
16.鉴定有无内酯环的反应是异羟肟酸铁反应。
17.含香豆素常用中药
(1)秦皮
质控成分:七叶内酯(秦皮乙素)、七叶苷(秦皮甲素)
(2)前胡
质控成分: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
(3)肿节风
质控成分:异嗪皮啶、迷迭香酸
(4)补骨脂
质控成分:补骨脂内酯(补骨脂素)、异补骨脂内酯(异补骨脂素)
18.含木脂素常用中药。
(1)五味子
结构类型: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
质控成分:五味子醇甲
(2)厚朴
结构类型:木脂素类化合物
质控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
(3)连翘(木犀科)
结构类型:双环氧木脂素及木脂内酯
质控成分:挥发油、连翘苷、连翘酯苷A
(4)细辛
结构类型:挥发油、木脂素类和黄酮类
质控成分:细辛脂素
其他:马兜铃酸Ⅰ
19.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为7,4’-二羟基黄酮>7或4’-羟基黄酮>一般酚羟基黄酮>5-羟基黄酮。
20.鉴定黄酮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是盐酸-镁粉反应。
21.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黄芩
结构类型:黄酮类
质控成分:黄芩苷
其他: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
贮藏:黄芩苷水解后生成的黄芩素具有的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化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能够变绿的原因
(2)银杏叶
质控成分: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
其他:山柰酚类、槲皮素类、木犀草素类、儿茶素类、双黄酮类等
(3)槐花
质控成分:总黄酮和芦丁
其他:槲皮素
(4)陈皮
结构类型:二氢黄酮类
质控成分:橙皮苷
(5)满山红
质控成分:杜鹃素
其他:杜鹃素、8-去甲基杜鹃素、山柰酚、槲皮素、杨梅素、金丝桃苷、异金丝桃苷等
(6)葛根
结构类型:异黄酮
质控成分:葛根素
其他:大豆素、大豆苷等
22.属于环烯醚萜苷类的有栀子苷、京尼平苷。
23.属于裂环环烯醚萜苷类的有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獐牙菜苷。
24.具过氧桥结构,有很好的抗恶性疟疾活性的倍半萜内酯是青蒿素。
25.属于双环倍半萜,具抗肿瘤活性的是莪术醇。
26.属于二萜类衍生物的是雷公藤内酯、芫花酯、穿心莲内酯、银杏内酯、紫杉醇。
27.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有萜类化合物(单萜、倍半萜)、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28.挥发油的物理常数有相对密度、比旋度、折光率、沸点。
29.挥发油的化学常数是酸值、酯值、皂化值。
30.含萜类、挥发油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1)穿心莲
结构类型:二萜类
质控成分: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穿心莲内酯
(2)青蒿
结构类型:倍半萜
化学成分:青蒿素、蒿酮、异蒿酮、桉油精等
(3)龙胆
结构类型:裂环环烯醚萜苷
质控成分:龙胆苦苷
其他: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
(1)薄荷
结构类型:单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
质控成分:挥发油;薄荷脑(气相色谱发法测定)
(2)莪术
结构类型:倍半萜
质控成分:挥发油
其他成分:吉马酮、莪术醇、莪术二醇、莪术酮、莪术二酮
(3)艾叶
结构类型:单萜类、单萜类衍生物、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质控成分:桉油精,龙脑
(4)肉桂
结构类型:苯丙素类衍生物
质控成分:桂皮醛,挥发油
31.皂苷具有发泡性、溶血性。
32.人参的主要成分分为人参二醇(A)型、人参三醇(B)型、齐墩果烷(C)型。
33.人参二醇(A)型为四环三萜皂苷(达玛烷型),主要有Rb1、Rc、Rd。
34.人参三醇(B)型为四环三萜皂苷(达玛烷型),主要有Re、Rf、Rg1。
35.齐墩果烷(C)型为五环三萜皂苷(齐墩果烷型),主要有Ro。
36.含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其他中药
(1)三七
质控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三七皂苷R1
结构类型:四环三萜
(2)黄芪
质控成分: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结构类型:四环三萜、五环三萜
(3)甘草
质控成分:甘草酸(甘草皂苷)、甘草苷(黄酮苷)
结构类型:五环三萜(甘草酸)
(4)合欢皮
质控成分:丁香树脂酚-4-O-β-D-呋喃芹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结构类型: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
(5)商陆
质控成分:商陆皂苷甲(商陆皂苷A)
结构类型: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
(6)柴胡
质控成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
结构类型:五环三萜(齐墩果烷型)
37.含甾体皂苷成分的中药
(1)麦冬
质控成分:以鲁斯可皂苷元为对照品,测定麦冬总皂苷
(2)知母
质控成分:知母皂苷BⅡ、芒果苷;
其他:知母皂苷AⅢ、知母皂苷Ⅰ、知母皂苷BV
38.强心苷区别于其他苷类成分的重要特征是α-去氧糖。
39.香加皮的主要成分是杠柳毒苷和杠柳次苷。
40.罗布麻叶主含成分为甲型强心苷,包括1个苷元(毒毛旋花子苷元)和3个苷(加拿大麻苷、毒毛旋花子苷元-β-D-毛地黄糖苷、毒毛旋花子苷元-β-D-葡萄糖基-(1→4)-β-D-毛地黄糖苷)。
41.《中国药典》以蟾毒灵、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为蟾酥的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
42.牛膝的质量控制成分是β-蜕皮甾酮,具有抗凝血、延缓衰老、调脂、增强免疫、抗肿瘤的作用。
43.麝香的质控成分是麝香酮(L-3-甲基十五环酮),可治疗冠心病。
44.斑蝥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是斑蝥素,具有抗癌的作用。
45.水蛭的有效成分是水蛭素,具有抗凝血、抗血栓的作用。
46.当归的主要成分是阿魏酸和挥发油,具有促进造血、调节血压、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抗肝损伤、抗炎镇痛等作用。
47.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0.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成分为木犀草苷、绿原酸(一分子咖啡酸和一分子奎宁酸构成)、酚酸类,具有抗菌的作用。
51.马兜铃的主要成分是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
长按识别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