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二十四节气处暑节气怎么保养心肺
TUhjnbcbe - 2021/10/16 19:58:00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90523/7160655.html

处暑(年8月23日12:45-年9月8日01:01),公历8月23日,农历六月三十,日夜温差将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养生专家指出,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免发展为疾病。但同时专家也提醒,处暑后本市天气依然闷热,防暑祛湿仍然很重要。中医学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秋雨渐少,天气开始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相交,稍为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多种旧病亦随之复发。每年处暑之后,中医门诊的患者都会增多,其中不少都是气虚寒底体质的人,症状主要有咳嗽、疲倦、多汗、易感冒、鼻炎、咽炎、胃痛、大便不调等。入秋以后,雨水会明显减少、空气湿度渐渐降低,“秋燥”最容易引发咳嗽。医生表示,许多人一到秋天就咳嗽不止,不少患者以为是喉咙炎症作祟,自行使用抗生素却收效甚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或者改善这些症状,往往要把握秋季养生中“润肺去燥”的要领,从“膳食、调理、起居、汉方”四大方面做好健康干预的工作。

中医有秋来“伏”不去的说法。因此,此时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饮食上如何调养?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取量要比其他季节增加1%~15%,以鱼类、肉类、蛋、奶类和豆类食品为佳。二、要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新鲜水果中西红柿、西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丰富,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在谷类、豆类、玉米、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人们可适量补充。三、要补充水和无机盐。机体大量出汗,不但水分丢失,还流失大量的钾、钠。应适量增加含钾较高的食物,如香蕉、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大葱、芹菜、毛豆、绿茶、海带等。 四、要补充清热、利湿的食物。长夏多湿既伤肾气又困脾胃,所以要补充既清热又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冬瓜、黄瓜、草莓、西红柿、丝瓜、苦菜、芥蓝、莲藕、绿豆等。五、不可过贪冷食。过量食入冷食会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胃液分泌减少,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影响食欲。六、饮食有节。饮食适时、适量、适温、营养适中;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合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合理选食多样化的天然食品。少食油炸、腌制、腊味品;不喝高度酒。1.苹果汤:将苹果切片加水毫升蒸熟后以汤代茶饮。苹果含鞣酸,有止泻作用。2.胡萝卜粥:将胡萝卜洗净,切成小块,与大米共同熬成粥。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果胶能促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黏膜上的细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泻食物。3.糊米汤:将大米炒到颜色发黄,再加适量的水和细盐,然后煮成糊状即可。米粉加水以后再加热,就成了糊精。糊精易消化,它的炭化结构有较好的吸附止泻作用。1.梨粥:梨2~3个,洗净后去核切碎加大米克,加水煮粥。梨,味甘酸性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大米健脾益气,两者同煮为粥,具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作为预防秋燥的保健食品。2.百合银耳粥:鲜百合50克,银耳10克,大米克。将百合洗净切碎,银耳用温水发开后,洗净切碎,与大米同煮为粥。百合,味甘性微寒,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银耳,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大米益气健脾,三者同煮为粥,具有润阴润燥、补肺养心、健脾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在干燥的秋季食用。3.银百秋梨羹:银耳10克,百合10克,秋梨1只,冰糖适量。将秋梨洗净去核切小块,加入水发银耳及百合、冰糖,放入碗中在火上蒸1小时后,食梨喝汤,有滋阴润燥、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秋燥咳嗽、干咳少痰者。1.蒸白梨蜂蜜:雪花梨1个,蜂蜜50克。先把白梨里面的核挖去,将蜂蜜填入在里面,加热蒸熟。功效:每天早晚各吃一个,连吃数日,可以生津润肺,止咳化痰,治疗久咳咽干。2.雪梨膏:用上等雪梨5个,洗净切丝,用白布包好挤出梨汁,加调优质蜂蜜。放在锅内煎熬浓缩,光泽透明,清润甜凉,在收入瓷瓶或玻璃瓶中待用,名曰“雪花梨膏”。只是需要耐心细心而已。功效: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3.姜粥:小米克、白米50克、生姜切丝10克。锅内水适量,白米放入锅内,开大火烧滚水,再放入小米,再次烧开水,加入生姜丝,文火慢熬45分钟。功效:有寒邪入内者,可适当食姜,以姜粥最为适宜。可以益胃肠,去寒邪,化痰下气。胃肠清净,以利于肺脏宣发肃降。4.地黄汤和乌梅丸:熟地黄15克、生地黄15克、乌梅15克、当归15克、人参15克、川花椒5克、干姜30克、制附片10克、炙甘草10克、肉桂5克、黄连5克、黄柏5克、五味子10克、锁阳10克、麦冬10克、天冬10克。水煎服,加水约0毫升,武火煮沸,文火煎煮分钟,得毫升,分两次内服。7服为一疗程,因为个体辩证,故药量平稳,以缓缓图效。功效:1,反复感受外邪,咳喘日久,损伤肺气,肺金不能生肾水,肺肾两虚而咳喘,2,房劳伤肾,巧思伤脑,肾不滋肺养脾之久咳、哮喘。

一、丹田二功效:主消化系统,食物的消化与运输。有效针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易怒、忧郁、失眠多梦、四肢冰凉、易疲倦、黄褐斑、痘痘、肌肤色素、肤色暗沉等肌肤问题及口气问题的亚健康人群。还有一个重要效果,就是通过拨通中焦肌理层,使腹腔肌理层恢复弹性,达到收缩腹腔空间的核心目的。腹腔空间收缩,体积变小会加快腹腔代谢的热效,腹腔热效温度会快速唤醒消化酶(菌群)活性,只有这样,血份的吸收才能更好,肠胃消化道及脏腑的滞留毒素才能被充分转化,再加入大小便清理技法,达到针对源头的整体改善。这是长期的核心改善,不同于坊间普通的清肠技术手法,这是很强的超级方案。组织:脾、胃、肝、胆等腺体:胰腺疗程说明:保养每周一至两次作局部加强,特别改善需每周两至三次效果佳。二、温肾现在的夏天很少有人会大汗淋淋了,即使大汗淋淋也觉得不舒服,立马就去冲澡。吃的食物大多数都是从冰箱里刚拿出的。所以我们可想而知在这个夏天身体里积累了多少的湿寒气,夏天本应该是多流汗来疏通我们的各腺体和汗孔。所以在这个季节我们要适当的做做温肾加温通。秋天不养好,冬天就特别容易不舒服。冬不养藏,春必病温。立秋之后做温肾主要功能是去除身体的湿寒气,而冬天的温肾主要是补肾,养肾。三、面部面部护理:会按不同时皮肤设计部个性化的面部护理。秋天和春天是皮肤最容易出问题的季节。养脾胃祛湿是关键虽然处暑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夜里不要贪凉,不要多吃冷饮,以预防胃肠道疾病。因为胃喜湿不喜寒。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不知不觉地开始吃点好的——按中国人的习惯,也就是要吃肉;一些中老年人,还讲究“贴秋膘”。不过,中医养生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
  这一时期,还是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谷物、豆类、薯类、食用菌类等食物,少吃高热量、难消化的肉食。否则,如果吃太多的肉食等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同时,过多的热量还容易引起我们发胖,甚至易导致患高血压、心脏病。适量运动保阴气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专家建议,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爬山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处暑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种负重运动,膝关节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特别是在登上一级台阶关节还未伸直的情况下,又继续登另一级台阶,膝关节一直处于半屈状态,这会对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对年老体弱者,也不可一味强调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一)捶背法可补养肺气
  冬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这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最应注意养肺。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1、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2、摩喉:上身端直,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虎口对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二)按摩气管两侧防哮喘处暑后空气开始变得干燥,过敏源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由于有哮喘病史的人对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有哮喘病史的应尽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其次,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调好空调的温度,防止受凉。还要注意加强营养,重视锻炼身体。
  自我保健方法如下:四指并拢与拇指相对应放置于颈部气管两侧,进行有节律性提捏,用力要轻而缓,由上而下,自廉泉穴到天突穴,反复进行1—2分钟。

第二个节气“处暑”到了,白天气温仍在30℃以上,最高温度有时达36℃,夜晚稍凉。近来由于受沿海台风的影响,高温高湿气候明显,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专家有哪些起居建议呢?
  高温高湿天,是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期,也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就人体自身而言,天热,出汗多,抵抗力下降,此时,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最易发生腹泻。怎样护理呢?
  1.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最适合婴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
  2.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
  3.人工喂养小儿的乳品均需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4.避免滥用抗菌素,小儿腹泻若非细菌性肠炎,无需使用抗菌素。
  5.不必禁食,多补水分。
  6.适当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7.可在家中配合腹部按摩,中医的脐敷药物对于止泻有良好效果。
  8.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  9.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避免腹部受凉。
  10.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泄泻变化,及时就医。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1.首先调整的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人所周知的。科学的养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2.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3.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以早晚为好。只有体能充足,才能战胜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登山、散步、做操等,简单运动有助于情绪平静解除秋乏。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4.室内养植物,吊兰是不错的选择。“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宜选择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和绿萝等。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和普通芦荟。这些植物不仅能对付从室外带回来的细菌和小虫子等,甚至可以吸纳连吸尘器都难以吸到的灰尘。办公室适宜养芦荟和吊兰,它们能在其新陈代谢过程中,把被认为能致癌的甲醛转化为像糖或氨基酸那样的天然物质。 
  调节情志,防止“悲秋”,是夏秋交替时老年保健的重要内容。立秋后,白天变短,常会有阴雨天气,使人的情绪郁闷,尤其是那些空巢老人,更易伤感。
  要解决以上问题,应多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心情舒畅是保健的好方法。常去户外舒展筋骨,登高赏景也可使人心旷神怡,太极拳、气功是传统的保健项目。还应注意饮食安全:
  1.饮用水应煮沸,可杀灭致病微生物;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热透。
  3.尽量少食用田螺、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
  4.凉拌菜可加点醋和蒜;生吃食物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
  5.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劳累,预防感冒和中暑;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燥为秋之主气,秋燥伤津,此时养生,要强调一个“润”。秋天人们易感觉唇干舌燥、干咳无痰,这是肺胃之阴不足。可选用生地、沙参、麦冬、玉竹、百合、雪梨等进补。症状不明显的,选以上中药1~2味泡水当茶饮或蒸(炖)雪梨均可。如有症状,需请医师辩证配方。饮食调节是养阴之良法,不妨多食用梨、猕猴桃、蔬菜、藕、芝麻等。 1.石斛粥
  原料:鲜石斛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制作:先将石斛以水毫升,文火久煎取汁约毫升,再将药汁与粳米同人沙锅,加水毫升左右,煮成稀粥,放人冰糖搅匀。用法:每日早、晚稍温顿服。功效:滋阴、生津、养胃。应用:温热病后,阴津耗伤所致的心烦口渴、虚热不退、胃脘隐痛、不思饮食、嘱逆干呕等。
  2.蔗浆粥
  原料:甘蔗浆-毫升,粳米50克。制作:先将新鲜甘蔗适量,洗净后榨取蔗浆汁备用。将粳米入沙锅加清水毫升左右,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调入蔗浆,搅匀稍煮片刻即可。用法:每日早、晚稍温服食。功效:滋阴生津、润燥止渴。应用:阴津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干咳、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燥结及热性病后期、津伤唇舌干燥、形体消瘦等。注意:脾胃虚寒及糖尿病患者,均不宜服。3.柿饼饭
  原料:柿饼50克,粳米克,白砂糖适量。制作:将柿饼冲洗干净,切成小块备用,将粳米用清水淘洗干净,与柿饼粒和匀置饭盆内,加水适量蒸熟,撒人白糖即成。用法:作主食。功效:益气、养胃、降逆。应用:胃气虚、胃气阴两虚所致的不思饮食、胃胀不适、呃逆呕吐,以及胃神经官能症属胃气阴亏虚者。 4.首乌丹参蜜糖饮
  原料:制首乌15克,丹参15克,蜂蜜25克。制作:先将制首乌、丹参洗干净,同入沙锅加水适量熬煎汤汁,然后去渣留取药汁,趁热将蜂蜜调入搅匀服食。用法: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功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应用:高血压、慢性肝炎、动脉硬化等病,症属阴血亏虚,或兼脉络淤滞者,症见面色萎黄、头晕眼花、肢体麻木、心悸不宁、肝区隐痛等。1.蜂蜜拌藕片即将藕洗净切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放入适量蜂蜜即可。藕性味甘凉,富含多种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最多;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能直接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是凉血生津润燥的良方。2.银耳雪梨羹具有养阴润燥、止咳平喘、清心降火等功用。做法是将银耳用凉水泡开、雪梨切片用水煮即可,特别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干咳、口渴、肠燥便秘、皮肤干燥等症。3.莲子银耳百合汤由莲子、银耳、百合熬制的,有别于骨头汤的浓稠,亦有别于鸡汤的油腻,其作为配菜属清淡口味。盛于碗内,汤汁呈白色羹状,晶莹剔透,宛若水晶果冻般诱人,若缀以枸杞子,红枣,则汤汁颜色更引食客垂涎。其品性清凉,勺上一匙送入口中,鲜嫩爽滑,慢慢品味,唇齿回甘,丝丝清凉,屡屡百合清香由鼻翼窜入,待汤汁进入腹内,清凉之感回还于心脾之间。1.沙参心肺汤
  沙参15克,玉竹15克,猪肺1克,猪心1个,细葱、精盐各适量。制作:将沙参、玉竹用清水漂洗干净后,再用纱布袋装好备用。将猪肺、猪心挤尽血污,冲洗干净,与药袋同入沙锅,再放入细葱,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慢炖,待猪心肺熟透,除去药袋,加入精盐调味即成。用法:佐餐食用,适量。功效:滋阴润燥。应用:心、肺、胃阴液亏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痰少粘稠、咽喉干痒、声音嘶哑、心陲心烦、失眠多梦、胃脘灼热隐痛、饥而不欲食、反胃干呕、大便秘结,以及慢性咽喉炎、肺结核、慢性胃炎、老年习惯性便秘等而属肺胃阴虚者。应用:气阴亏虚所致的形消体瘦、气短懒言、头晕目眩、心烦口渴、干咳少痰、心悸盗汗、皮肤干燥瘙痒、大便秘结等。注意:便溏、滑精及胸闷苔腻、咳吐痰浊量多者,均不宜服。2.沙参粥沙参15~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沙参捣碎,加水煎取药汁后去渣,然后将药汁与粳米同入沙锅,再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稍煮片刻即可。用法:每日早、晚温热服食,7天为一疗程。功效:滋阴清热、润肺养胃、祛痰止咳。应用:肺阴亏虚所致的虚热燥咳、干咳少痰、久咳声哑、咽喉干痛;胃阴亏虚所致的津少口、胃脘灼热隐痛、舌干少苔、大便干结、干呕呃逆,以及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慢性胃炎等而属阴虚者。注意:沙参煮粥宜稍稀薄,不宜太稠厚。外感风寒所致咳嗽者,不宜服。沙参有南沙参与北沙参之分,二者功效基本相同,但前者偏于润肺祛痰,后者偏于养胃生津,故在煮粥时,可根据需要而分别选用。

-----------------------------------------------------------

感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四节气处暑节气怎么保养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