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大暑烈日灼人炎凤涅槃
TUhjnbcbe - 2021/10/15 0:26:00
北京好的治疗白癜风总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年7月22日22:26:16

大暑

辛丑年六月十三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白居易《销夏》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大暑,是夏季的第六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

于每年阳历7月22-23日交节,太阳抵达黄经°为大暑。

辛丑年大暑交节时刻——

阳历7月22日22:26:16。

由日+者构成

既为声符亦为义符

者即是煮的本字

下为火

上为

引燃的柴堆/支起的灶台/烹煮的汤镬

燃起柴火架起灶镬烹肉烹菜聚众聚宴

因此

者的第一义项落在火上即热

暑承其义

者的第二义项落在人上即众

诸、都、屠、署、绪、赌、堵

承其义

者的第三义项落在肉上即浮

渚、猪

承其义

者上加日

暑气如火炎炎如煮

民谚谓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燠者热之始

暑者热之甚

凉者冷之始

寒者冷之甚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节气

大暑是一年中体感最热的节气

濡热交蒸

于此为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小大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

大暑节气正当三伏之中伏,是一年中日照最强、气温最高的时期。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大暑为六月节,消息卦为遁卦,象征隐退、躲避。

小暑至立秋的三十余天,地表阳气极盛,地下阴气蓄积,上晒下蒸,天气更加闷热而潮湿,人与动物此时只能躲起来,以避暑气。故有遁象。

从另一角度看,艮为下卦,不动如山,指形势不利于我,要注意收敛言行,隐藏锋芒,与人为善。

下卦为艮上卦为乾

艮为山乾为天

两者构成卦象天山遁

《象》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执“用黄牛”,固志也。“系遁”之厉,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君子“好遁”,“小人否”也。“嘉遁,贞吉”,以正志也。“肥遁,无不利”,无所疑也。

《彖》曰:遁“亨”,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遁之时义大矣哉!

遁卦的卦象是艮下乾上,为天下有山之象,寓示隐让退避。遁卦所启示的道理是与时消息、明哲遁世,倡导人在大时代、大趋势中觉悟而主动的处世态度,讲求和善下处、柔身进退。

阳虽强,而阴渐长,此为宇宙天地之大势,不可违逆,阳气须顺天应命,当退则退,渐次消隐,以待天时,是之谓遁。

蓬门久闭谢来车畏暑尤便小阁虚

青引嫩苔留鸟篆绿垂残叶带虫书

寒泉出井功何有白羽邀凉计已疏

忍待西风一萧瑟碧鲈斫鲙意何如

——张耒《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这便是说——

季夏之月,正午时分,日躔于朱雀第三宿之柳宿。

初昏时刻,大火星(即苍龙第五宿之心宿)居于南方中天。

拂晓时刻,奎宿(即白虎之第一宿)居于南方中天。

《淮南子·天文训》:“......加十五日指未(地支)则大暑,音比太蔟。”

大暑,在阳则太阳黄经°,在阴则北斗星斗柄指向未位,在卦则古人称为坤(后天八卦)或巽(先天八卦)的方向,也即西南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元稹《大暑六月中》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

大暑在六月,律吕为六吕第四——林钟。

《白虎通义·五行》中讲:“六月谓之林钟何?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

华夏古乐有十二音高——

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其中,单数称律,双数称吕,合称“十二律吕”。

十二律以隔八相生法与三分损益法,次第求得。

故黄钟隔八,三分损一,复生林钟。

《汉书·律历志上》:“林钟:林,君也,言阴气受任,助蕤宾君主种物使长大茂盛也。位于未,在六月。”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曾几《大暑》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萤火虫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萤火虫卵化而出,是以古人认为萤火虫由腐草变成。

二候土润溽暑

溽,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三候大雨时行

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气候特征

▲高温酷热

大暑节气正值中伏,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盛、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干旱少雨,许多地域气温在35度以上,40度的酷热亦不鲜见。

▲伏旱惜雨

此阶段,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各地旱、涝、风等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农谚云“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若大暑前后有雨,则预示秋后雨水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之说。

所谓大暑,“大者,乃炎热之极也”。小暑之后继以大暑,大暑之后继以立秋,物极必反,亦由此可见大暑极端酷热之程度了。

农事农情

▲喜湿作物生长

骄阳似火,热气蒸腾。阴雨时,天气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暑第二候“土润溽暑”即充分说明了这一时节的天候物候。

土壤高温溽湿,人体感不好,但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尤其喜湿性作物生长非常快。此时玉米开始拔节抽穗,中稻进入孕穗期,大豆也开花结豆荚了。

▲收早稻种晚稻

南方有的地区早稻已是“禾到大暑日夜黄”了。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且可及时栽插双晚稻,争取足够的生长期。此时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以避秋寒之害。

既要收割又要插秧,农事之紧张,不亚于芒种时节。

酷热的天候下抢收抢种无异于“龙口夺食”。农谚云“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双晚不插八月秧”等,可见晚稻抢种不容片刻耽误。

▲播种蔬菜正当时

伏天是播种蔬菜的好时节。农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说。

已出苗的蔬菜要灌溉得当。浇水直接决定着蔬菜的长势、产量及品质。夏季温度高,土壤和植株水分蒸腾快,易干旱,影响蔬菜生长并诱发病毒,若浇水不当,亦会导致生理性病害。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

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

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漫歌无人听浪语无人惊

时复一回望心目出四溟

谁能守缨佩日与灾患并

请君诵此意令彼惑者听

——元结《登殊亭作》

送大暑船

大暑节气送“大暑船”——在浙江台州沿海有极悠久的历史。

“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祈愿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大暑船”其实就是瘟船、毒船、灾祟之船。

送大暑船的文化根脉,源于远古初民遣舟送瘟、辟邪禳灾的端午传统,是夏至-端午-大暑节俗的核心,亦是龙舟竞渡的本相。

《古今图书集成》所引“武陵竞渡略”载:

今俗说禳灾,于划船将毕,具牲酒黄纸钱,直趋下流,焚酹诅咒疵疠夭札,尽随流去,谓之“送标”;然后不旗不鼓,密划船归,拖置高岸,搭阁苫盖,以待明年,即今年事讫矣。尔时民间设醮预压火灾,或有疾患,皆为纸船,如其所属龙船之色,于水次烧之。

可见,这是一种跨域广泛、跨时较长的强大的民间传统。

夏至、大暑是节气,端午是节日。节气在天、在先,节日在人、在后。一体两面,二位一体。作为节气的夏至与大暑向节日层面转化,即为端午。

夏至是阳气极盛,大暑是暑热极盛,均面临五毒并出、瘟疫孽生的共同威胁。因此,从夏至到大暑,节气的自然命题是一致的,节气的人文应对便是一致的,于是节俗也便是一致的。

“大暑船”便是这样的节俗。

于是,伏夏的阳毒,尽付龙舟;人间的瘟疫,尽付流水。送瘟船从夏至(端午)开始,至大暑结束。这是人们熬过酷暑、克服疫疠的精神慰藉与心灵力量。到立秋处暑,天时阴阳一变,则遣舟送瘟的人间之俗,便也落下帷幕。

吃姜汁调蛋

台州椒江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欢吃鸡粥,谓能补阳。

食羊肉啖荔枝

大暑节气,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之俗,叫做“过大暑”。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互赠。

按说大暑是大热天,荔枝又属热性水果,热上加热,似无道理。那莆田民间为何一直流传此俗呢?

医家称:大暑虽热,但暑主阴,人体外热内凉,易为暑、湿、邪所侵,甚至发病。故此时节不宜食凉以至阴上加阴,而应食热以中和阴阳。摄入这些食物,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驱除暑、湿。

狗、羊,均为阳畜,荔枝亦属热。广东中山、开平、阳江及广西钦州等地,至今仍有夏至吃狗的习俗。广西玉林夏至前后更有“荔枝狗肉节”。其文化原理便在于此,不仅并非恶俗,相反还是上古食疗文化的悠久传承。

↓荔枝狗肉之俗详见下帖↓小暑——出梅入伏酷暑初至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人们茶余饭后便以斗蟋蟀为乐。

斗蟋蟀亦称“秋兴”、“斗促织”、“斗蛐蛐”。蟋蟀体形矫健,用蒸熟后特制的马尾鬃引斗,使其互相较量,几经交锋,败的退却,胜的张翅长鸣。

旧时城镇、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赌场,今已废,但民间仍保留此活动。斗蟋蟀自兴起后,经宋、元、明、清四代,又从民国至今,前后八九百年漫长岁月,始终广受喜爱,长盛不衰。

饮伏茶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人心气易亏耗,吃温热性食物,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驱除暑湿。喝茶就是很好的消暑热之法。夏日常饮茶,还能有效预防中暑。

日盛三伏暑气熏

坐闲两厌是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

箭射荷塘若洒金

——左河水《大暑》

顺乎阴阳

中医理论讲五时、五行、五脏,彼此密切对应。大暑时节,五时为夏,五脏为心,五行为火,五味为苦,五气属暑,在体主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方位为南。

《黄帝内经·素问》:“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

《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中医文献中,心释为血肉之心与神明之心。

血肉之心,指肉身之心;神明之心,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具主宰力之心。

大暑时节,酷热炎炎,本就易于使人烦躁,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容易加重病情,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因此首先要心绪平静,神清气静,以防心火内生。

夏季属火,其气通于心。炎热的天气易令人心浮气躁,心神不宁。以现代医学论之,夏季气温高,血液循环加速,人体水分流失加快,引起血液粘稠、血压增高等问题,因而加重心脏负担。

所以,炎夏是对心的最大考验,养心至关重要。

五运六气:

主气:厥阴风木

客气:厥阴风木

司天:太阴湿土

中运:水运不及

主运:太徵

客运:少角

坐功: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治病:头项胸背风毒、咳嗽上气、喘渴烦心、胸隔满、臑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欠、淹泄、皮肤痛及麻、悲愁欲哭、洒淅寒热。

陈抟老祖《坐功导引祛病图》

在二十四节气与椎体的对应关系中,大暑对应人体胸3椎,与胸3椎对应的穴位是身柱。

胸3椎——大暑

对应范畴:肺、支气管、食道、胸腔、支气管炎、肺炎、食道炎、肋膜炎

精神调摄

▲避免心火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经常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是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尤其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引发猝死。心脑血管病患者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护好心神,让心静下来,确保精神饱满,做到“心静自然凉”。

▲心理纳凉

采用心理纳凉法调整情绪。想象自己处于大自然中,绿树婆娑、飞泉漱玉,便得心旷神怡、心平气和。

起居作息

▲睡午觉

度苦夏,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天气炎热,人们的睡眠会受较大影响而出现入睡难、易失眠等障碍,继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为此,要合理安排作息,每天最好睡个午觉,以保持精力充沛,增强免疫力。

▲多饮水

酷热夏季,人体出汗多,体内水分流失快,容易出现口渴、困乏等不适。多喝水,以补充肌体所需水分。

▲控室温

使用空调注意不可让室内外温差过大,酷暑之下,人体消耗大,抵抗力相对减弱,若贪凉,久卧温度过低的空调房,易损伤机体。

时令饮食

▲药粥补气

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可选药粥滋补,如绿豆南瓜粥、苦瓜菊花粥等。《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和“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食疗论点。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

▲清热解暑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佳品,除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而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多吃苦味

夏季五味主苦。苦味食品中所含的生物碱具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热天适当吃些苦,如苦瓜、苦笋等,不仅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适度运动

▲预防中暑

大暑时节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健身应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时开展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运动适度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尤其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项目,如快跑、器械运动等。

音乐疗法

人与天地同构,乐与宇宙相契。故人、乐可通。

《黄帝内经》有“五音疗疾”之论,即结合五行对人体体质分类,施乐以促进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循环的正常协调,改善身与心的不平和状态。

在中医心理学中,音乐可以感染、调理情绪,进而影响身体。在聆听中让曲调、情志、脏器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即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便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其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钟,其数七。

《黄帝内经》:心属火,在音为徴,在志为喜。

夏音为徵,属火主长。丝弦类如古琴,吹管类如唢吶等,多为徵调式,清朗悦耳,节奏分明,属火音。

音同其理,中医医理中,心属火,有热量,丝弦声可拨动人的心弦。徵调入心,对心血管功能具促进作用,对血脉淤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

《黄帝内经》医典理论:火音通心经,疏导小肠经,心藏神——心主神明,丝音调理神志,疏导血脉,平稳血压,疏通小肠,祛除毒伤。

正徵调式音具有鼓舞阳气上升的作用。旋律热情、向上、红火、欢快,但不过分。可用于防治心脾两虚、内脏下垂、神疲力衰、神思恍惚、胸闷气短、情绪低落、形寒肢冷等症。

需指出的是:夏季听乐,并非必以徵为主,须视自身的阴阳禀赋及五行生克而定。辩证地看,徵音入心,可疏通心血管瘀滞,激发心脏活力,却也可致心火亢旺而伤心。此时听羽调水音,舒缓、空灵、澄净,在心旺肾衰的夏季五脏运行中,提振肾阴以平衡心阳,更能调降心火、阴阳相济、得乎中道。

中国音乐学院编制的中国天韵五行音乐,是较为符合中医五行理论的音乐体系。五行对应五脏、五音,各分阴阳二韵,阴韵清理脏实,阳韵补益脏虚。一清泄,一补益,辩证调理,互补中和。可结合不同体质或症型辨证施治。

推荐曲目:荷花映日

功效:补益心阳、养心安神

适用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失眠多梦

推荐曲目:雨后彩虹

功效:清心降火、安神定志

适用症:心胸烦热,面红口渴

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

伴茶:一杯红茶,稍加绿茶,补益心脏

传统的意义在于

当下的在场

文化的生命在于

无时无处不在的

举手投足

和呼吸吐纳

g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暑烈日灼人炎凤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