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最简单的方法判断脾胃是否虚弱
有3个最简单的方法判断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看手、看眼袋、看舌头。
看手
看手时,首先看手的示指(即食指)。示指可以反映整个脾胃的功能。如果示指变形,并且小指内侧根的部分有酸痛的感觉,表明消化系统出现了功能障碍。
示指靠近拇指一侧的根部有个叫“二间”的穴位,便秘和腹胀的患者长期坚持按摩这个部位,可以减轻便秘。如果示指出现硬块、颜色变紫,表明脾胃虚弱至极,这时常会出现完谷不化、大便溏稀和肚子痛等症状。
看手判断脾胃状况,除了看手指,还要看整个手掌。将十指并拢,观察手指与手指之间的缝隙。指缝过大,表明脾胃有问题,患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可能性比较大。
看眼袋
再来说说眼袋。眼袋形成的原因是脾胃长期虚弱、运化无力,水湿停留在身体内。足阳明胃经的起始处正好是出现眼袋的部位,水湿首先会停留在这里。
眼部周围的皮肤较薄、组织疏松,水湿瘀结于眼睛周围,眼睑就会隆起,形成眼袋。中医判断脾胃是否虚弱,常常会看眼袋。如果要彻底消除眼袋,必须补脾补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有了力量,身体内的水湿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消失。
看舌
最后说说舌。舌的颜色可以反映身体的状况。健康人的舌质为淡红色;如果舌质偏淡,说明血虚;如果舌质偏红,说明体内有热;如果舌质发紫,说明体内有瘀血。
脾胃虚弱者的舌质最大的特点是:舌体胖大,舌的边缘有牙齿的痕迹。这是因为脾胃虚弱后不能运化水湿,水停留在体内,舌头也会变得肥大。肥大的舌头与牙齿挤压,便使舌边缘出现了齿痕。
看舌质的时候还可以顺便看一下舌苔。健康人的舌头上有一层淡淡的、湿润的薄白苔,不燥不滑;若舌苔发*,说明体内有热;舌苔焦*,说明体内的热盛;舌苔发白,说明体内有寒;舌苔发黑,说明体内的寒盛;舌苔厚腻,且满布白苔,说明脾胃虚弱。
2脾胃生病的起因
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肝与脾胃互相影响。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肝不郁,则脾不虚
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要让脾胃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因此说,养脾胃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3胃痛分型
最好的医生,往往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偶感风寒,亦或者胃酸胃痛,医院,一般情况下都会自己找点成药来吃。但是对于中成药来说,如果不对症的话,往往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这回,咱们就来看看,胃痛的话,我们如何选择成药。
胃痛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有缓、急之分,证候有寒、热、虚、实等各种不同类型。临床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若能辨证运用中成药,治疗胃痛,常能获得满意效果。
寒凝气滞型
过食生冷,或感受寒凉所致胃脘冷痛,喜温喜按,遇冷痛重者,属于寒凝气滞型胃痛。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
·常用中成药:良附丸。此药组成为高良姜、香附,配伍后有温胃理气之效。应口服,3~6g/次,2次/日。
食积内停型
脘腹痞闷,嗳气有食腐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逆,大便秘结甚至腹痛腹泻者属于食积内停型胃痛。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常用中成药:越鞠保和丸。此药组成为栀子,六神曲,醋香附,川芎,苍术,木香,槟榔,有疏肝解郁,开胃消食之功。应口服,一次6克,一日1~2次。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肝胃不和型
肝郁气滞,肝气犯胃导滞胃脘胀痛,甚则连及两胁,情绪郁怒则加重,嗳气或排气后得以缓解,嗳气频繁者属于肝胃不和型胃痛。
·治疗原则: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常用中成药:胃苏颗粒。方由紫苏梗、香附、陈皮、枳壳、槟榔、香橼、佛手、制鸡内金构成,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用法为口服,15g/次,3次/日。脾胃阴虚或肝胃郁火胃痛者慎用。
脾胃虚寒型
脾胃虚寒,运化失司所致胃脘冷痛、畏寒肢冷、喜热饮食,常于空腹时发作,得食则缓,大便溏泄,神疲乏力者属虚寒胃痛型。
·治疗原则:温中补虚止痛
·常用中成药:理中丸。方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构成,诸药合用共奏温中散寒健胃之功。应口服,8丸/次,3次/日。阴虚内热,感冒发热者忌用。
湿阻气滞型
脘腹胀满,胃痛隐隐,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呕吐酸水或泄泻者属于湿浊中阻型胃痛。
·治疗原则:化湿和中
·常用中成药: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为白术、木香、砂仁、豆蔻、藿香、陈皮、厚朴、香附、茯苓、枳实、半夏和甘草,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和胃之力。用量为1丸/次,2次/日。若表现为口干欲饮水,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的胃阴虚者不宜服用。
湿热内蕴型
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以及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见以上症状者都属于湿热内蕴型胃痛。
·治疗原则:清热燥湿
·常用中成药:三九胃泰颗粒。主要成分是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芩、茯苓、地*、白芍。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之功。同时应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4胃脘久痛常用三方
香砂理中汤
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寒气滞所致胃脘久痛。
辨证要点:
①痛,一般仅隐隐作痛,偶有疼痛较剧者,但尚不至于钻心彻背难以忍受。因系气虚兼气滞,故空腹或饭后疼痛、喜按不喜按无一定规律。
②胀:气滞则胀(饱满感),食后更显,病者常喜按抚胃脘,或有意识地嗳气则舒。
③呕:或呕痰沫,或吐清水,或清涎自涌。
④泄:大便次数不定,每日一次或数次,便质软或稀溏,易通,无里急后重或不爽感。
此外,饮食喜恶也是辨证要点之一。病者平素喜温热饮食,不愿多食含水分较多的蔬菜水果。至于脉象、舌苔只作参考。比较而言,后者诊断意义似更大。若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有助确诊。但亦有少数病例因脾气下陷,津液不能上承而现舌干,辨证又当更进一层。
本方无须过多加减,若疼痛持续或面色不荣,可加当归、香附以活血行气;形寒肢冷,脉沉微者,可加附子。
一贯煎
本方适用于肝胃不和而致的胃脘久痛。
辨证要点:
①痛多于胀,其痛为隐痛,烧灼痛或刺痛,偶有剧痛,但尚能忍受。
②平时易激动,情绪较紧张;睡眠不佳或伴有耳鸣、健忘。
③口苦而干,便秘或便干燥、有热感。
④舌质多偏红,舌苔薄*或少苔;脉弦(包括细、滑、虚等兼弦脉)。
若从病者饮食喜恶看,香砂理中汤证喜温热,恶寒凉;一贯煎证喜凉恶热。从生活史说,前者应多注意饮食习惯,后者则应注意精神因素。
半夏泻心汤
本方适用于寒热虚实夹杂的胃脘久痛。俞氏依据此方药物配伍特点,应用于寒热虚实夹杂的胃脘痛,屡经验证,效果很好。实践体会,胃脘久痛属纯寒纯热者固多,而寒热夹杂者亦复不少;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者更属常见,因而半夏泻心汤的临证应用机会甚多。
由于寒热虚实夹杂,呈现病情无常,因而尚难确切提出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标准。一般说,病者既有寒象又有热象,主要有下述两种表现
①上热下寒,如既有口干口苦,舌红,泛酸,又见大便溏薄易通,甚或完谷不化,小便清长;
②上寒下热,如既有清涎自涌或呕吐清水,口淡,又见大便粘腻不爽,小便短赤。
既有实象又有虚象的主要依据:
①素体与病情表现不一致,如饥饿时痛,得食则缓解,痛时喜按,多属虚象,但外观患者形态尚壮实,举止及精神不亚于常人;或与之相反,外观虚弱,精神萎靡,而痛却拒按,且有泛酸嘈杂,甚或大便秘结。
②症状与脉象舌象不一致,如痛只绵绵,喜按,食欲不振,而舌苔却*腻,脉见沉实或弦滑有力;或痛较剧拒按,泛酸,心下痞塞,便秘,而脉却见濡细,舌质淡等。
③从寒热看虚实,一般说,寒多虚,热多实,虽不是绝对的,但可作参考。
本方加减:热偏盛,心下嘈杂或心烦不眠,加栀子、豆豉;泛酸多者,合左金丸;大便秘加栝楼;寒偏盛,兼见胃脘胀闷,大便溏泄者加砂仁。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素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之说。因此对待胃痛的一般经验就可以总结为“寒痛温之,热痛清之,食痛消之,虫痛驱之,湿痛化之,气痛和之,虚痛补之。
如果您有胃病旧疾的话,不如根据这篇文章选择适合自己的成药来备用,当胃痛发作时就不会急病乱投医了。
5“四宝粥”补脾胃
了解了如何判断脾胃虚弱之后,怎么补脾胃呢?
脾胃虚弱的人最怕喝中药,这时我会建议他们喝粥。我建议大家在熬粥时加4样食材一一莲子肉、山药、薏米和芡实。将这4样食物按1:1:1:1的比例配好,打磨成粉,每次熬粥的时候放几勺。这个“四宝粥”对补脾胃特别有帮助。
古往今来,许多医家都将莲子视为补脾胃的第一选择。而山药既补气又补阴,是平补脾胃的良药。薏米最大的功效是祛湿。运化水湿是脾的功能之一,人体内的湿气太重会增加脾的负担,祛湿就是为脾减轻负担。芡实与莲子肉的作用相似,也是补脾胃的最好食物之一,芡实的收敛作用比莲子强,是补脾止泻的良药。
6捏脊补脾胃
还有一种最简单的补脾胃的方法,就是捏脊,要从尾椎骨一直捏到颈部。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及其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走行路线,捏脊可以刺激多条经络,这样就做到了“离穴不离经”。
捏脊的方法很简单,捏起背部的皮肉,再放开,再捏起,不断重复即可。捏脊可以健益脾胃、强健一身之气,能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还有滋阴补血、平抑心火的作用。一般脾胃有问题的人脸色呈土*色,这类人少言懒动、偏食,捏脊有助调理脾胃。捏脊法对先天脾胃功能不足的小孩也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对小儿疳积有奇效。
脾胃既然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己的脾胃。我总结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要想保护脾胃,一定要注意脾胃的“四怕”。饮食要合理,少食生冷、甜腻的食物,多运动、多吃素食、少饮酒、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脾胃。
健脾养胃还可以食用葫芦中医山楂山药丸。山楂山药丸和普通的大山楂丸共同点是都有炒麦芽和山楂,区别在于没有神曲,而是加入了健脾的山药、茯苓、陈皮,在消食的同时,强健脾胃。山楂、陈皮、麦芽兼有行气疏肝健脾之效。山楂山药丸可用于治疗小儿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肌瘦、便溏泄泻等症,有健脾养胃、益气疏肝之效,后用于老年人保健,能养脾胃,久服轻身耐老。
平时脾胃消化不好的人,胃旺脾虚,有胃口但消化不良有肚子的人都可以经常食用,孕妇不宜。
一个好的方法技巧一定源于一个好的理论知识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