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生的种植模式
(一)平种
即平地开沟(或开穴)播种。由于地势高燥,土壤肥力低且灌溉条件差的旱薄地和排水良好的沙土地,均适于平种。优点:平种简单省工,行穴距任意调节,适合密植,宜于保墒,是北方花生基本种植方式。缺点:在多雨、排水不良的条件下,易受渍涝,烂果较多,收刨易落果。等行种植,行距约26-33厘米,穴距约15-17厘米,每穴2粒种子,每亩穴数可在~穴左右。
(二)垄种
是北方中肥田和肥水地的一种种植模式,土层深厚,地势平坦,肥力较高排灌措施好,适合种植株层高,结荚果范围大的普通型和中间型中熟大果品种,垄种方式与密度不矛盾。优点:结果层疏松通气,便于排灌,烂果少,易收刨;缺点:易跑墒,密度亦受限制。单行垄种:一般垄距40—50公分,垄高10—12公分。双行垄种:地膜覆盖栽培全部采用双行垄种;露地栽培也可双行垄种。
(三)高畦种植
是南方多见的种植模式,北方也有部分地区采用。在湖南省叫“开厢”;在广东、广西叫“起块”鲁南和苏北叫“小万”,主要特点是抗旱防涝,能排能灌。一般畦宽~厘米,其中畦沟宽40厘米,沟深20~25厘米,挖畦沟的土垫在畦面上使之畦略呈“龟背”形,畦面宽~厘米,等行种植4~6行,平均行距25厘米,穴距16~23厘米,每亩种约10~穴,每穴2粒种子。
(四)行行套种
小麦正常播种,行距25公分左右,于小麦收获前15-20天行行套种花生,穴距与行距基本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高肥水地块,是*淮海平原地区发展小麦花生两熟的主要方式。
(五)建议种植方式改革:
1、改多粒为双粒密穴
我国北方花生主产区好多老百姓仍在沿用多粒稀穴的种植模式,每穴在3粒以上,每亩穴左右,每亩种株也不算稀植范畴,但因为每穴多株,个体生育受到限制、群体也难以发挥增产潜能,所以产量较低。把每穴3粒改为2粒不增加用种量,穴数由穴增加到穴,达到了合理密植的范畴能显著提高产量。
2、改方形穴播为宽行窄穴
接近正方形行穴距种植方式最大缺点是行距窄,中耕管理不便;植株封行早加剧了争光矛盾,从而影响产量,技术人员实验表明每亩穴的条件下,行、穴距各40厘米的正方形方式改为行距50厘米或6厘米、穴距33厘米或26厘米的种植方式后增产幅度在3%~28%,由此可见在不影响种植密度的情况下适当缩小穴距放大行距,也是一种很好增产的措施。
二、花生不同种植方式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花生地膜栽培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一般增产35%左右,高者可增产70%—90%。在北方已广泛应用,并进一步推广到丘陵旱薄地,作为抗旱保墒的主要措施。我国北方地区春花生约90%为地膜覆盖。
1.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原因
(1)提高地温
(2)保墒提墒,增强抗旱防涝能力
(3)保持土壤疏松
(4)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减少肥料流失
(5)促进生长发育
2.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选用增产潜力大、中晚熟的大果品种如海花1号,丰花1、7、9号,花育22、25、33号等,充分发挥地膜的增产潜力。
增施肥料地膜花生长势旺,吸肥强度大,消耗地力明显,应增施肥料,尤其是有机肥。有机肥可撒施,化肥可集中包施在垄内,亦可适量作种肥施用。肥料于播种前施足,一般不宜追肥。
2、田间管理
(1)播种后盖膜的出苗时及时破膜引苗,使侧枝伸出膜面,先盖膜后播种的及时撤土清棵,要做到及时防止阳光灼烧高温伤苗。
(2).中后期防旱、排涝。
(3)地膜覆盖容易生长过旺,若有旺长趋势及时喷施生长延缓剂控制。
(4)加强叶斑病防治,叶面喷肥防止早衰。
(二)夏直播花生
1、夏直播花生的条件
(1)热量条件
(2)灌溉条件
(3)土壤条件
2.夏直播花生生育特点
(1)播种至始花时间短,约短15天。
(2)有效花期短,一般7月中旬始花,8月1日前为有效花期,仅15—20天。
(3)饱果成熟期短,比春花生短25天左右。
(4)生育前期生长速度快,在肥水充足、高温多雨情况下,更容易徒长倒伏。
3.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选用适宜的小麦和花生品种
(2)抢时早播
(3)适当密植适宜密度1万—1.1万墩/亩,每墩2株。
(4)按高产生育进程要求加强田间管理,对干旱十分敏感,任何时期都不能受旱,尤其是盛花和大量果针形成下针阶段(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需水临界期,决不能受旱,干旱应及时灌溉。夏花生怕芽涝和苗涝,注意排涝。夏花生容易倒伏,有徒长趋势时应及时喷施多效唑等进行控制。适宜时期为盛花期,7月下8月初主茎达到35—40公分,即可喷施。后期防治叶斑病保叶防止早衰。夏直播花生产量形成期短,应尽量晚收,以延长荚果充实时间,提高荚果饱满度和产量(每晚收1天,亩增产约5Kg)
(三)麦田套种花生
1.生育特点:
生育期介于春花生夏直播花生之间,天左右。
苗期、有效花期、产量形成期和饱果成熟期长于夏直播而短于春花生,高产潜力和稳产性优于夏直播花生,适应条件较广。在播种后与小麦有一段共存期,使麦套花生有较长的生育期。麦套花生缺点:出苗慢;不易全苗齐苗、始花晚,主茎基部节间细长(高脚苗),叶薄、叶小,侧枝不发达,根系弱,基部花芽分化少,干物质积累少。缓苗,遮荫下生长的花生在麦收后一去除遮荫,还需一段适应缓苗过程,生长极慢。不能施基肥,苗期生长受影响
2.栽培技术要点
(1)前作培肥
麦套花生不能施基肥,产量高低依赖于土壤基础肥力和麦田施肥情况,应在小麦播种前施足两作所需肥料或在春季麦田多施肥。两季肥料的60%—80%施在小麦,追肥推迟到小麦拔节至挑旗,兼作花生基肥。
(2)适时套种促墒播种
套种适期主要取决于小麦冠层大小和土壤水分状况。
高产麦田,遮荫严重,套种适期为麦收前15—20天。中低产麦田可适当提前到麦收前25—30天套种。水浇地应在播种前7—10天,浇小麦灌浆水造墒。若墒情不足,又来不及造墒,可先适期播种,播种后浇蒙头水。
(3)合理密植力争全苗
密度—00株/亩。小麦等行距23—30厘米均可,以25—27公分为宜,花生“行行套”,每墩2粒。若行距27公分左右,则墩距25公分左右。
(4)田间管理
防旱浇水和排涝,控制旺长,适宜时期在盛花期,一般在7月20日前后,株高超过35公分即应喷药控制,15%多效唑粉剂27—30g兑水40kg。
中后期注意防治叶斑病,叶面喷肥防止早衰。适当晚收。
三、花生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单位面积株数
适宜的单位面积株数是花生高产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随着单位面积株数的增加,单株果数和果重相应下降,当增加株数而增加的产量超过单株产量下降的总和时,增株表现为增产,密度比较合理。
(二)如何保证单位面积株数
春花生播期选择在4月25日~5月15日,地温大于15℃时,可以进行播种。春花生种植密度是每亩~00穴,每穴两粒种子。夏直播花生应抢时早播、越早越好,露地直播花生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免耕播种,花生出苗至始花期再追施。夏直播花生种植密度每亩00~10穴,每穴两粒。
(三)单株结果数
花生单株结果数,因密度、品种和栽培环境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同一品种,年度间单株结果数也变化较大。一般花生高产田,要求单株结果数15—20个,并且有较高的饱果率(60%以上)。
(四)果重
同一品种果重的高低取决于果针入土的早晚和产量形成期的长短。
四、花生高产途径
(一)种子准备
1、选择饱满的双仁果作种,剥皮后去掉秕粒、小粒、破碎粒和霉变的种仁。
2、播种前晒果,晒果选择在晴天上午10点左右,连晒2~3天。
3、剥壳,花生剥壳不宜太早,因剥壳后的种子容易吸收水分增强呼吸作用,加快了酶的活动,促进物质转化,消耗大量的养分易降低发芽能力。因此花生剥壳时间离播种时间越近越好。
4、种子包衣,播种前1~2天用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80毫升药兑水毫升拌15-30斤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包衣,包衣后的种子须晾干不可暴晒,不建议现包衣现播种,包衣的优势:可预防根腐病、地下害虫、苗期蚜虫、蓟马的危害,促苗壮苗。
(一)合理施肥
据研究,每生产公斤花生荚果,需要吸收氮5-7公斤、五氧化二磷1-1.5公斤、氧化钾2-4公斤,其吸收比例为1:0.19:0.49,此外还吸收钙2.6公斤、镁2.53公斤,比磷的吸收量还多。这些营养元素除从土壤中吸收外,需要施肥补充才能满足花生高产需求。花生的吸肥能力很强,除根系外,果针、幼果、叶子也都直接吸收养分。花生苗期吸收氮磷钾约在5%左右、花期约在20%左右、结荚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期,有大批荚果形成,也是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氮的吸收占整个生育期的42%、磷占46%、钾占60%,饱果成熟期需肥能力逐渐降低,氮磷约占30%左右、钾约占7%左右。建议底肥施入2/3的氮磷肥和全部所需钾肥。建议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霸王花”19-19-19、15-20-20、18-12-20掺混肥50-80公斤或含量为50-57%复混肥50-80公斤,配合霸王花生物菌肥、有机肥40-80公斤左右或优质农家肥公斤左右,根据需要适量施用硫、硼、锌、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施肥原则及施肥方法:重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重施基肥,遵循有机肥与N、P、K肥配合施用。钾肥应全部施入结果层以下、早施,避免集中施在结果层,以防结果层含K过多,阻碍荚果对Ca的吸收,增加烂果。在钙与钾、镁等元素具有拮抗作用,钙应晚施、浅施在结果层。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国内花生产区对微量元素的缺乏正日益引起重视,比较多见的是缺Fe、Zn、B和Mo。*淮海流域区域碳酸钙含量较多且PH值较高的地块易出现缺铁普遍存在花生*化现象,出苗后至生长期可喷施“霸王花”鱼钛白叶面肥或“霸王花”花生套餐来补充花生所需氨基酸及中微量元素。
(二)尽可能延长产量形成期
春花生产量形成期长达80—90天,夏花生也有60天之多,这是花生能高产、稳产的原因所在。疏枝中熟大花生能在我国北方表现高产稳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产量形成期较长,地膜覆盖栽培增产的根本原因也与提早结荚、延长产量形成期有关。
1.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相协调--控旺
判断依据:主茎高度60公分则生长过旺;主茎高度40—50公分表明生长良好;主茎高度30公分,表明生长不良。
2.花生控旺目的:
(1)控制旺长,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移。
(2)促进下针,增加荚果数量。
3.花生控旺措施:
(1)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30克/亩对水15-30公斤喷雾。
(2)15%多唑·甲哌嗡可湿性粉剂25-40克/亩对水30公斤喷雾。
注:使用多效唑产品时一定注意使用浓度,否则减产。肥力大,长势猛可以适当加大用药量,肥力差,长势弱不建议使用。
(三)增加下针率
1.培土
在大批果针入土之际培土,可以缩短果针入土距离,即所谓“迎针下扎”,并可为果针入土和荚果发育创造疏松的结果层土壤。培土后在行间形成垄沟,又便于灌排,所以正确进行培土,可以早结果、多结果,使结果整齐、集中,提高果重。
正确培土的要点是:(1)培土的适宜时间应在盛花期,基部个别果针入土,大量果针即将入土之际。
(2)培土时掌握培土不壅土的原则,做到“穿空不伤针,培土不扰蔓”,培土后形成凹顶或M型的垄部,切忌培成尖顶。
2.促进高节位果针发育成荚果
花生早开的低节位花多是有效花,迟开的高节位花多是无效花。因为高节位花即使形成果针,因节位高,果针不能入土,形成空针。在春花生始花后27天用30-40mg/L赤霉素溶液喷洒中下部,花生荚果数明显增多,饱果率高,赤霉素促进高节位荚果发育,增加高节位饱果数。夏花生则始花后20天喷洒为宜,但增产效果不如春花生显著。
(四)加强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及时查苗、补苗,确保全苗;补种缺穴最好采用移栽。
2.清棵
清棵是指花生出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时,将幼苗周围的表土扒开,使子叶直接曝光的一种田间操作方法。清棵的好处:一是可以蹲苗,使第一对侧枝一出生就直接见光,基部节间短而粗壮,侧枝基部的二次枝早生快发,开花早且多,结果早、多、整齐,饱果率高;二是可促根生长,使主根深扎、侧根发生多,有利于提高抗旱能力;三可清除根际杂草、减轻苗期病虫害。清棵可增产6.6%—23%,平均增产12.9%。清棵增产的关键是时间要早,在基本齐苗时即清,清棵深度以子叶出土为度,不宜过深;清棵时不能碰掉子叶;清棵后不能接着中耕,待15—20天第一对侧枝充分发育后,再进行第二次中耕。
3.合理灌溉
花生是耐旱怕涝的作物,在正常年份,除造墒播种外,花生生育期一般不需浇水。
(1)播种出苗期:耗水虽少,但对土壤水分要求高,在足墒播种的基础上,整个苗期能维持适宜水分而不必浇水。
(2)苗期:耗水少,抗旱性较强,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50%或40%才需浇水。
(3)花针期至结荚期:耗水量大增,此期干旱不仅阻碍营养生长,而且使花、针、果数减少,限制果的膨大和对Ca的吸收。北方此期多为雨季,应注意排水,以免涝害,若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应即时浇水。
(4)饱果成熟期:
耗水量下降,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降到50%—60%,但北方常有“秋旱”发生,应注意防旱浇水(相对含水量低于50%)
4. 中耕除草
覆膜花生可采用土壤封闭除草剂,可选用覆膜花生专用30%乙氧·精异丙水乳剂进行膜下喷药封闭,禾阔双封,亩用量ml兑水30公斤均匀喷于膜下;也可使用50%乙草胺乳油露地栽培亩用量~15ml左右覆膜栽培亩用量7o~ml左右兑水30-60公斤水于播后苗前均匀喷雾、异丙甲草胺~ml,兑水50kg,于花生播后出苗前喷洒地表均可有效防除杂草滋生。覆膜花生使用除草剂效果较好,可适当减少药量,而露地花生则要适当加大药量。北方花生区春花生播种前后,土壤干旱,药效不易发挥,以致露地使用除草剂防效不够理想,应注意造墒保墒。此外,花生苗后可用25%氟磺胺草醚水剂+10%精喹禾灵乳油40毫升于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但是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对下茬的影响。
五、花生病虫害防治
一、花生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褐斑病
发病条件:温度范围10-33℃,最适25-28℃。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该病发病较早,嫩叶较老叶发病重。病菌随风雨直接进入叶片细胞的间隙,从而引起病害的发生。
(2)黑斑病
发病条件:病菌生长温限10-37℃,最适为25-28℃。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土壤瘠薄、连作田易发病。老龄化器官发病重;底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重。鲁花3号、海花1号、蔓生型小粒种易感病。病菌落到花生叶片上,遇适宜温度和水滴,直接穿透表皮进入组织内部,从而引发病害。
黑斑病。
(3)网斑病
发病条件:病菌穿透表皮侵入,在表皮下呈网状蔓延,*害邻近细胞,引起大量细胞死亡,形成网状坏死斑。连阴雨天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易发病,连作地发病重。
网斑病、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叶斑病发病部位在花生叶片,也可以称作花生叶斑病。花生叶斑病是危害花生的常发性病害,它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通过风和雨传播,遇到适宜的温度和水滴,侵入到叶子内部,繁殖危害,在叶片上形成很多不规则的病斑,破坏绿色组织,影响光合作用,发病重的,叶片脱落,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甚至30%以上。
防治方法:在花生生育期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2~4次,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推荐药剂:发病初期可选用“大生富”悬浮剂倍液、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倍液或“霸王花”花生防病保健增产套餐,每亩喷施约60斤水均匀喷雾。
(4)花生锈病
花生锈病是指花生叶片染病初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针尖大小淡*色病斑,后扩大为淡红色突起斑,表皮破裂露出红褐色粉末状物。下部叶片先发病,渐向上扩展。叶上很快变*干枯,似火烧状。花生锈病在各个生育阶段都可发生,但以结荚期以后发生严重。主要侵染花生叶片,亦可为害叶柄、托叶、茎秆、果柄和荚果。发病病株较矮小,形成发病中心,提早落叶枯死。收获时果柄易断、落荚。
锈病发生的原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有害菌群或肥料中混有禾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温差大易发病
5)害虫危害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6)土壤疏松、腐殖质多的田块易发病。
7)播种早、管理粗放的发病重。
锈病农业防治方法:
播种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和农作物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药剂防治方法:在花生生育期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2~4次,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推荐药剂:可选用“大生富”悬浮剂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倍液、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倍液,或使用“霸王花”花生防病保健增产套餐,每亩喷施约60斤水均匀喷雾。
(5)花生根腐病
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终致全株枯萎。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白色至淡红色霉层,发病规律:苗期多阴雨,湿度大发病重。连作田、土层浅、沙质地易发病。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6)花生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一般发生在中后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后期为感病者。果荚往往腐烂或种仁不满,造成严重损失,一般田地发病率为20%~30%,严重者达到60%~70%,特别是连作多年的花生地块,甚至成片死亡。麦套花生早播的花生发病轻。
药剂防治方法:在花生生育期内,自始花起根据病情每10~15天喷1次药,连续喷2~4次,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推荐药剂:可选用“霸王花”花生防病保健增产套餐,每亩喷施约60斤水均匀喷雾。
(6)花生茎腐病
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植株,在根颈部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引起根基组织腐烂。当潮湿环境时,病部产生黑色小突起,病部表皮易剥落,纤维组织外露。当环境干燥时,病部表皮凹陷,紧贴茎上,成株期感病后,约10~30天全株枯死,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贴地面,有时也出现主茎和侧枝分期枯死现象。花生根、茎腐病防治:种子处理:用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80毫升药兑水毫升拌15-30斤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
药剂防治方法:发病初期视病情每7天喷1次药,连续喷2~4次,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推荐药剂:可选用“霸王花”花生防病保健增产套餐,每亩喷施约60-80斤水均匀喷雾淋根,
(7)花生青枯病花生青枯病俗称死苗、发瘟、死棵子、青症等。
青枯病症状: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和落叶期为发病盛期。病株初期通常先在主茎顶梢第二叶表现失水萎焉,早晨延迟张开,午后提前闭合,白天呈现萎蔫,夜间尚可恢复,随病情加重不再恢复。叶片自上而下急剧凋萎,但叶绿素尚未破坏,因而呈“青枯状”。病株根尖呈湿腐状,根茎内部变黑褐色。潮湿条件下,用手挤压切口处,常渗出乳白色浑浊粘液。病株上的果柄、荚果亦呈黑褐色。病株从发病到死亡,一般7~20天。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可喷施20%噻菌铜悬浮剂倍液、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0倍液、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倍液等进行灌根或喷雾淋根处理,每株灌对好的药液毫升,每10天1次,连续喷雾淋根2~3次。
(8)花生白绢病
该病菌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开始萌动,浸染花生,沙质土壤、连续重茬、种植密度过大、阴雨天发病较重。病残体遗留在当地土中越冬,可成为第2年的初侵染源。
防治方法:花生白绢病建议及早预防。
1、土壤消*
结合春耕生产,深翻行间土壤,并用70%甲基硫菌灵30~45kg/公顷,加细土拌匀后撒于土中,以消灭残留病菌。
2、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锌肥、钙肥及生物菌肥。如“霸王花”复合生物菌剂、哈次木霉菌等,既能培肥地力、调节土壤养分,使花生植株营养平衡,又可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抑制白绢病菌繁殖发育。3、药剂防治:可用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80毫升药兑水毫升拌15-30斤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生长期发病初期可选用“霸王花”花生防病保健增产套餐,该套餐内吸传导持效期长,经几年花生主产区使用对根腐病、白绢病、褐斑病效果显著,尤其防治花生白绢病是首选用药。每亩喷施约60-80斤水均匀喷雾淋根。视病情每7-10天喷1次药,连续喷2~3次,能达到预防和控制病害发展的效果。
(8)花生根结线虫病
花生根结线虫病又名花生线虫病,俗称地*病、地落病、矮*病、*秧病等,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几乎所有种植花生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我国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目前在山东、安徽、江苏、河北、北京、辽宁、吉林、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甘肃、海南等省(市、区)均有发生,其中以山东发病最为普遍。花生感病后根的吸收功能被破坏,植株矮小发*,结果少而稀。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可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根结线虫病的防止措施1、轮作倒茬:与非寄主作物或不良寄主作物轮作2-3年。2、清洁田园:清洁田园,深刨病根,集中烧毁。增肥改土,增施腐熟有机肥。
3、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铲除杂草,重病田可改为夏播。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流传播。
4、药剂防治:穴施根结宁(10.5%阿维·噻唑磷颗粒剂)或10%噻唑磷颗粒剂2-3公斤/亩或土线散(0.5%阿维菌素颗粒剂)3-5公斤。
(9)花生疮痂病
花生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茎部,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叶片染病初叶两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叶面上病斑*褐色,叶背面为淡红褐色,具褐色边缘。叶柄、茎部染病初生卵圆形隆起的稍大病斑,多数病斑融合时,引起叶柄及茎扭曲,上端枯死。
防治方法:23%松脂酸铜乳油倍喷雾、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倍喷雾、克/升氟环唑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建议加入有机硅展着剂。
(10)花生病*病
花生病*病是花生上的一类重要病害,我国70年代以来发病趋于严重。年,病害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大流行,受害面积50多万hm2,减产花生20多万吨。近20多年,病害流行频繁,给花生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侵染花生的病*种类很多,已报道的有近20种。我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有花生条纹病*病(花生轻斑驳病*病)、花生*花叶病*病、花生矮化病*病(花生普通花叶病)。矮化病*病:病株顶端叶片出现褪绿斑,并发展成绿色与浅绿相间的花叶,新长出的叶片通常展开时是*色的,但可以转变成正常绿色,叶片变窄小,叶缘有时出现波状扭曲。病株结荚少而小,有时畸形或开裂。条纹病*病:感病植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后发展成浅绿与绿色相间的斑驳,沿叶脉形成断续绿色条纹或橡叶状花纹,或一直呈系统性的斑驳症状。感病早的植株稍有矮化。*花叶病*病:病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叶脉变淡,叶色发*,叶缘上卷,随后发展为*绿相间的*花叶症状,病株中度矮化。该病常与花生条纹病*病混合发生,表现*斑驳、绿色条纹等复合症状。
药剂防治:可用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80毫升药兑水毫升拌15-30斤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病*病的病害控制:控制花生病*病应采用以选用无*种子和治蚜防病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或带*率低的种子,杜绝或减少初浸染*源
3.治蚜防病
4.药剂防治:可用安保(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80毫升药兑水毫升拌15-30斤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苗期喷施病*钝化剂,如1%香菇多糖水剂、辑独(辛菌·吗啉胍水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等,每隔7~10d喷1次,连喷3~4次,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喷雾时和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农药、锌肥同时使用,加强效果,钝化病*。
二、花生的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花生虫害主要有: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蚜虫、蓟马、金龟子、斜纹夜蛾、花生小菜蛾等。
农业防治:合理轮作,花生最好前茬是小麦、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
药剂防治:可用22%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照80毫升药兑水毫升拌15-30斤种子的比例进行拌种或者氟腈·*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拌种处理,播前整地时,每亩用3%*死蜱颗粒剂4-5公斤、10%二嗪磷颗粒剂2-4公斤、多角体病*粉剂、白僵菌粉剂等,浅翻入土;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做基肥使用。
蚜虫防治:
早播春花生顶土尚未出苗时,蚜虫就能钻入幼嫩枝芽上危害。出苗后,多在顶端幼嫩心叶背面吸食汁液。始花后,蚜虫多聚集在花萼管和果针上为害,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影响开花下针和正常结实。严重时,蚜虫排出大量蜜汁,引起霉菌寄生,使茎叶变黑,能致全株枯死。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50%~60%,甚至绝产。蚜虫是花生病*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除自身为害外,往往带来暴发性的病*病害。防治方法:可选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倍;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倍液、6%联菊·啶虫脒水乳剂、25%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0倍液进行喷雾、30%啶虫脒悬浮剂倍液喷雾等。花生蚜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蓟马防治:
症状:花生蓟马以成、若虫吸食花生心叶、主轴,造成心叶、主轴扭曲,并形成疮痂状,严重时整株卷缩、枯死。在没有展开的叶片中可以看到虫,咬过后的叶片展开后会皱缩,失绿,畸形。成虫、若虫以挫吸式口器穿刺挫伤植物叶片及花组织,吸食汁液。幼嫩心叶受害后,叶片变细长,皱缩不开,形成“兔耳状”。受害轻的影响生长、开花和受精,重则植株生长停滞,矮小*弱。花受害后,花朵不孕或不结实。
防治方法:可使用25%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0倍液、闪蓟悬浮剂倍液、60克/升乙基多杀霉素悬浮剂倍液进行喷雾。
金龟子防治:
金龟子成虫俗称栗子虫、*虫、瞎眼闯子(鲁南)、打灯虎儿,幼虫统称蛴螬,俗称土蚕、地蚕、地狗子,长约3~4厘米,色白,头*棕色,口坚硬,身体常弯曲成马蹄状。生活史较长,除成虫有部分时间出土外,其他虫态均在地下生活,在我国完成一代的时间一般为1~2年到3~6年,以幼虫和成虫越冬。金龟子有夜出型和日出型两种,夜出型夜晚取食为害,多有不同程度的趋光性,而日出型则白天活动取食。成虫体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触角鳃叶状,由9~11节组成,各节都能自由开闭。成虫一般雄大雌小。体壳坚硬,表面光滑,多有金属光泽。前翅坚硬,后翅膜质,多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有的种类还有拟死现象,受惊后即落地装死。夏季交配产卵,卵多产在树根旁土壤中。幼虫乳白色,体常弯曲呈马蹄形,背上多横皱纹,尾部有刺毛,生活于土中,一般称为“蛴螬”。老熟幼虫在地下作茧化蛹。金龟子为完全变态。
金龟子中有一些是杂食性害虫。啮食植物根和块茎或幼苗等地下部分,为主要的地下害虫。为害植物的叶、花、芽及果实等地上部分。成虫咬食叶片成网状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主脉,群集为害时更为严重。常在傍晚至晚上10时咬食最盛。除危害梨、桃、李、葡萄、苹果、柑橘、大豆、花生、甜菜、小麦、粟、薯类等作物外,还危害柳、桑、樟、女贞等林木。成虫食性各异,有的以植物根茎叶为食,有的以腐败有机物为食,也有以粪便为食者。幼虫多生活于土中,以土中有机物为食。
金龟子防治方法:
可使用25%氯氟·噻虫胺微囊悬浮剂0倍液进行喷雾、力智灵甲悬浮剂倍液、48%*死蜱乳油50毫升兑水60斤在傍晚叶面均匀喷雾;30%高氯·马0倍喷雾:在田间土壤湿润时将药剂集中而均匀地施于植株主茎处的土表上,可防治取食花生叶片或到花生根围产卵的成虫,并兼治蛴螬及其它地下害虫。
“霸王花”花生高产套餐功能及使用方法:
功能:
防病治病:白绢病、根腐病、褐斑病、叶斑病锈病等真菌性病害预防及治疗。
保健增产:提高花生自身免疫力、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生根壮苗促生长、均衡植株生长提高座果率及商品果数量,显著提高产量。
使用方法:
花生开花以前、落花后、荚果形成期建议喷施3-4次,每亩稀释用水量为40-60斤(普通背负式电动或手压喷雾器2桶水)均匀喷雾,前期喷施建议叶片和根部同时喷施。
长按上方河北明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