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不知名的凶徒出于不可知的目的,将剧*物质氰化钾注入数瓶美国人最常服用的镇痛药物——泰诺速效胶囊,在短短两天内造成七人死亡。无名的恐慌席卷全美,后来有人将此次事件称为美国遭受到的首次生化恐怖袭击。
由于泰诺销售网络过于广泛,美国警方一直没有抓到真正的凶手。但泰诺案并未就此完结,围绕着它,一场场人生悲喜剧不断上演:趁机勒索,借祸发财,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一幕幕向“泰诺杀人案”学习的投*模仿秀。
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泰诺”投*案连杀七命,轰动一时,被称为美国遭受的最早的生化恐怖袭击。20年过去,泰诺案仍然没有告破,恐怖袭击却成为家常便饭。如今人们已不再关心泰诺案真凶是谁,他们关心的是在这个混乱的世界,如何照亮那些黑暗的心。
惨剧始于年9月29日凌晨,伊利诺斯州鹿林镇。那天天还没有亮,12岁的玛丽·克莱曼就醒了,她跑到父母的房间,告诉妈妈自己有些不舒服,嗓子眼痛,鼻子也有点塞。睡意未消的妈妈给她吃了一粒泰诺速效胶囊,叮嘱她回房好好休息。
▲玛丽·克莱曼
然而早上七点,玛丽的父母却发现孩子倒在卫生间的地板上,10分钟内,医院,但一切都迟了,玛丽已经停止呼吸。医生对悲伤的父母说,玛丽可能是倒下时头部受到撞击,导致猝死。
就在同一天,附近阿林顿镇27岁的邮递员亚当·詹诺斯也向急救中心打来了求助电话,说自己感觉有些不对头,十分痛苦。
急救人员赶到时,发现他倒在地板上,呼吸困难,血压低得吓人,瞳孔已经开始张大。医护人员迅医院,希望能挽回他的生命,但一切都是徒劳,抢救的医生宣布,亚当死了,罪魁是心脏病。
当天晚上,亚当悲痛的家人聚在一起,商量如何为他办理后事。亚当25岁的大哥斯坦利和19岁的新婚妻子特丽莎因为难过,加上忙了一天,感到有些,斯坦利在亚当的橱柜上看见一瓶速效泰诺胶囊,就拿出一粒自己吃了,又给妻子吃了一粒。
▲泰诺
没过几分钟,斯坦利和妻子都面色发青,倒在了地上。家人吓坏了,立即叫了救护车。几分钟后,急救人员再次冲进亚当家里,竭尽全力想救活这对年轻的夫妇,但悲剧再次重演,斯坦利当天即告不治,而他的妻子两天后也随他而去。
亚当家三个人医院的托马斯·吉姆起了疑心,他认为可能是什么有*气体惹的祸;但*物中心检验员约翰·苏利万却认为元凶是某种氰化物。于是他们抽取了死者的血液样本,送去检查。
两个小镇一天死了四个人,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社区新闻,人们议论纷纷,各自揣测事情的真相。
消防员菲利普和朋友理查德·肯沃斯闲谈时,偶然提到小玛丽死前吃过速效泰诺胶囊,于是理查德开玩笑地说:“也许她是吃泰诺吃死的吧?”
一言提醒梦中人,菲利普认为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他立即打电话给仍在亚当家忙活的急救人员,询问亚当死前有没有吃过泰诺。结果当然令他大吃一惊:四名死者死前全都吃过这种当时颇为普遍的镇痛药。
菲利普报了警,警方则马上赶到亚当家,取走了那个可疑的药瓶。
第二天,菲利普和理查德的预感被证实了:*物专家迈克尔·夏弗尔检查了瓶中的胶囊,发现内含大约65毫克的氰化物,足以致1万个成人于死地,而受害者血样检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消息。
泰诺的制造商、强生子公司迈克耐尔消费品生产公司很快知道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并马上作出反应,自年10月起大规模回收这种泰诺胶囊。
但是这些努力没有来得及挽回另外三个受害者的生命:27岁的玛丽·瑞娜刚刚生完小孩,在家休产假,结果服了有*胶囊,旋即丧生;美国航空公司空中小姐、35岁的波拉·普林斯当日死在芝加哥郊区的家中,身边是泰诺的药瓶;惨遭厄运的还有与她同龄的玛丽·迈克菲兰。
短短两天,这小小的胶囊就杀死了七条人命。
▲七名受害者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泰诺有*,连杀七人”的消息不胫而走,恐怖笼罩着全美,特别是芝加哥及其附近地区。警车呼啸着穿过大街小巷,扩音器一遍遍播着“泰诺速效胶囊可能含有剧*,请勿服用”的通告,人人都忙着翻检家中的药厢,看里面有没有这种致命的胶囊。
根据当时《时代》杂志的报道,那段时间,医院和警局的电话都响个不停,人人都想知道有*泰诺是怎么回事,并怀疑自己可能中招。
穷于应付的医生和警察只好拜托位于西雅图的美国*药控制中心发布公告,告诉市民:如果真的误服了有*胶囊会很快死掉,基本上不医院或者警察,所以不要杞人忧天。
但这种说法更增加了人们的恐慌,医院,坚称自己头痛恶心,绝对是吃药中*;而且,医院、警局和*物中心竭力声明被污染的只是泰诺速效胶囊这一种产品,人们却对所有“泰诺”的药物敬而远之。
屈于民意,一些州的卫生部门不得不发布禁令,禁止出售所有泰诺产品;没有发布禁令的那些州的零售商和医药部门也主动把“泰诺”产品撤下货架,一时间,“泰诺”名声扫地,濒于崩溃。
生产泰诺速效胶囊的迈克耐尔公司和其母公司强生公司深知,如何处理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密切关系到公司以后的生存。于是,除了全部召回价值1.25亿美元的万瓶泰诺速效胶囊,他们还公告市民,表示将尽全力调查此次事件,并开设数条危机热线,方便市民随时查询事件进展情况。
经过仔细的调查,强生公司最后确认这些胶囊不是在生产过程中被投*的,这样只有一种可能性:有人在产品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拿走了部分“泰诺”,将氰化物注入瓶中,然后再将之放回原处销售。但由于“泰诺”销售网络极其广泛,一时之间,调查部门无处下手。
10月2日,检验局从一批撤下来的泰诺速效胶囊中又发现了一瓶“*药”,胆战心惊的强生公司当即悬赏美元,寻找破案线索。
调查发现,含*泰诺主要出现在芝加哥地区六个商店,除了奥斯科药店发现两瓶含*泰诺,其余5家商店各有一瓶“*药”,瓶中约有3到10粒被污染的胶囊。
▲*物专家检查可疑物品
警方认为投*者有可能与这几个商店有矛盾,所以故意选择在这几个地方放置*药;但考虑到事情造成的后果,他们最后认定更有可能是与泰诺制造商有仇,他可能就住在附近,所以随意选择了几个商店。而且,尽管在历史上多是女人用*药杀人,但不知为什么,警方还是认为凶手应该是个男性。
进一步的化验证实了有*泰诺里面含有的成分是氰化钾,但这对破案帮助不大,因为许多行业都可以接触到这种剧*物质,比如金银开采加工业、化肥厂、电镀厂、底片处理和化学制造业等。
一个月之后,警方锁定了第一个疑犯。
这人是个48岁的码头工人,化学爱好者。他所工作的仓库常为售出有*泰诺的一家商店供货。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他曾经参加过“如何使用氰化物”之类的培训,搜查中则发现他家里有各式各样的武器,还有一本可疑的书籍:如何往胶囊里注*杀人。
尽管警方没有确切证据可以控告这位码头工是泰诺投*案元凶,他们还是以非法拥有违禁武器等罪名将其逮捕,并将他投进了监狱。但之后的调查却一直没有进展,警方找不到有力证据可以将此人与泰诺案联系在一起,最后他以美元的代价获得保释。
差不多同一时候,调查人员又锁定了第二名疑凶。这个人可以说是自投罗网。
“泰诺*人案”发生后不久,强生公司就收到一封手写的勒索信,要求强生公司付给他万美元,作为终止投*行为的代价。
勒索者还要求强生公司在《芝加哥论坛报》上发表声明,回应他的要求,但公司不加思索地将信交给了警方,很快警方就根据笔迹查明了写信人——一个名叫詹姆斯·勒维斯的税务会计师。
警方立即在全国通缉詹姆斯·勒维斯和他的妻子丽安·勒维斯,美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挂着这对男女的照片。
年10月份最后一周,一个名叫罗伯特·理查森的人给《芝加哥论坛报》寄了一封信,申辩说自己和妻子并未制造泰诺投*事件,警方调查后惊讶地发现,这是詹姆斯·勒维斯的化名之一,信件寄自纽约。
▲此案在当时影响巨大
一个月后,纽约公立图书馆一名管理员打来电话,称一个很像勒维斯的人最近总到纽约公立图书馆去看书。年12月13日,警方根据这条线索在图书馆的阅览室抓到了勒维斯。第二周,他的妻子也到芝加哥警局自首了。
但是在讯问中,勒维斯夫妇矢口否认他们与泰诺投*案有任何关系,詹姆斯·勒维斯甚至不承认他向强生公司写过勒索信。
不过,事实证明,信中的笔迹和指纹都是詹姆斯的。而且在被通缉期间,这位天真的逃犯还写过一封信勒索白宫,威胁说如果里根总统不改变美国税务*策,他就炸掉白宫并制造更多的泰诺投*案。
不过,除了这两封无聊的勒索信,勒维斯夫妇似乎真的没干什么。有证据表明,投*案发生期间,勒维斯夫妇住在纽约,警方找不到任何交通纪录可以表明,勒维斯夫妇那段时间到过芝加哥。显然,这对夫妇只是浑水摸鱼,想趁机发一笔大财,并非真正的凶手。
尽管无法以泰诺投*案直接指控勒维斯夫妇,但他们仍犯有勒索罪和其他六项造假账、伪造信用卡等罪名,最后勒维斯被判20年监禁。不过他只服了13年刑,于年被释放出狱。
勒维斯之后,警方再也没有发现新的嫌疑人。随着时间流逝,找到真凶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在一番大海捞针、毫无头绪的调查后,警方也有些厌倦了,他们减少了调查力量。
年11月11日,强生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将重新向市场投放泰诺速效胶囊,但将换用新的、更安全的包装,内设三层密封装置。
强生花了很大力气宣传新药,顾客买任何一种泰诺产品,都可得到2.5美元的优惠。这种策略很成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泰诺便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信誉,收回了98%的市场份额,大家似乎都开始淡忘了这件惊心动魄的案件。
但精明的商人不愿就此罢休,就在公众的热情逐渐冷却时,约翰·杜格拉斯和马克·奥尔沙克及时推出了“揭开泰诺投*狂徒真面目”的新书《通向黑暗之路》,再次激发了人们的兴趣。
书中其实没有什么“真相”,只是根据警察掌握的线索和社会报道,再加上一点心理分析,描绘了想像中的泰诺投*者的形象。
书中说,这名“恐怖杀手”性格孤僻,一人独居,对社会怀有强烈的不满。他很可能过去有精神病史,患过忧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接受过治疗。
他应该常向别人抱怨社会的黑暗和他本人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他或者还向某些名人或者权力机构写过信,要求他们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而那些人和机构肯定忽视了他的声音,置之不理,这才激怒了他,导致惨案发生。
当然凶犯多半住在芝加哥,对芝加哥周围的地区和商店非常熟悉;他应该有一部自己的汽车或者卡车,以方便把注射了*品的泰诺放到相距甚远的几个商店里去。他在比较容易拿到氰化物的场合工作,书里还肯定地说,这人的工资和地位都不会高。
警方认为,这些老套的分析显然受了犯罪电影的影响,没有什么新意,对破案也没有什么帮助;但书商的看法要乐观得多,因为书卖得相当火,他们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泰诺投*案的“贡献”不止于此。自泰诺案之后,类似的投*案从星星之火演变成燎原之势,再也难也扑灭。单是在泰诺案发生的年,美国药品及食物管理局就发现了起类似的食品、药品污染案,其中有36宗被确认为故意投*。时不时有人喝到有*的巧克力或含有杀虫剂的桔子汁。
年2月,23岁的戴安娜·艾尔斯卓在去纽约看望男朋友时,吃了两粒新包装的速效泰诺胶囊。几分钟后,她就死掉了,结果证实是氰化物中*,调查人员在药瓶里还发现了另三粒含有氰化物的泰诺。泰诺被迫再次召回自己的产品,昔日的恐慌卷土重来。
一切都和4年前一样,数个州禁止出售泰诺产品,强生公司只好重启危机公关策略,以期渡过难关。
然而这次最倒霉的,除了强生公司,还有同行施贵宝公司。年6月11日早上6点,40岁的华盛顿州立银行经理苏伊·斯诺起床后,感到有些头痛,于是到厨房拿了两粒施贵宝生产的埃克塞德林速效镇痛胶囊吃下,便戴上发夹,冲凉去了。
▲根据本案创作的相关书籍
40分钟后,她的女儿哈丽发现妈妈毫无知觉地倒在地板上。她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虽然医生想尽各种办法抢救,几个小时后,苏伊还是死了。
在验尸时,法医助理简娜闻到尸体有微微的苦杏仁味,怀疑是氰化物中*,事实证明她是对的。这次含*的是那瓶埃克塞德林速效胶囊。施贵宝立即像强生一样,在全国发布通告,召回产品。
6月17日,苏伊死后第六天,警方收到一个寡妇打来的电话,她怀疑丈夫也是被埃克塞德林胶囊*死的。
这位名叫丝蒂拉·尼克耐尔的女人说,丈夫布鲁斯·尼克耐尔6月6日突然死亡,死前曾服了4粒埃克塞德林速效胶囊,医生当时诊断说他死于肺气肿并发症。但是经过血样检查,警方证实布鲁斯的确死于氰化物中*。紧接着他们又在尼克耐尔家发现了另两瓶有*的胶囊。
一直在泰诺案上毫无突破的警方决心大力追查这件新案,以挽回面子。联邦调查局也加入其中。经过研究,他们认定这些胶囊是从商店买回家,被注射了氰化物后,又放回商店的。
后来又有两瓶含*埃克塞德林胶囊被发现,全部五瓶“*药”都被送到联邦调查局犯罪实验室,由专家罗杰·马兹提取指纹,结果他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每个被污染的胶囊上都沾有一种小小的、晶亮的绿色成分。
经证实,这是一种除海藻的药,一般用于水族箱或者鱼池。经过仔细的提取和对比,他还确认了这是阿尔加牌除藻药。可以推断,疑凶可能是用装过除藻药的瓶子装氰化物,然后将之注射到胶囊内。
接下来的调查就顺利多了。调查得知丝蒂拉·尼克耐尔不仅拥有一个鱼池,还在案发前去宠物店买过阿尔加牌除藻药。
而且,尽管债务如山,在丈夫死去的前一年,丝蒂拉还是一气为丈夫买了三份巨额人身保险,总值7.1万美元。更重要的是,如果她能证实丈夫死于意外,还可获得10万美元的附加险。
开具布鲁斯死亡证明的医生证实,丝蒂拉曾多次找到他,辩称丈夫并非病死,肯定有其他原因。于是,所有的疑点都指向了丝蒂拉。
年11月18日,警方要求丝蒂拉进行测谎实验,她没能通过。调查人员越来越相信,凶手就是她。她应该是将氰化物注射进胶囊,然后将其中的三瓶放归超市,两瓶留在家里,给丈夫服用。她想借助泰诺事件之便,让警方以为这只是那位逍遥法外的凶手的系列作品之一。
但警方最缺乏的是证据。不过,一个多月后,证据主动找上门来了,丝蒂拉与前夫所生的27岁的女儿辛迪·汉密尔顿跑来警局,提供了关键线索:丝蒂拉常常说要杀了布鲁斯,她甚至曾想用毛地**死布鲁斯,但失败了。
而在布鲁斯死前的几个月,丝蒂拉曾整日埋头于图书馆,研究氰化物的用法。
年初,联邦调查局在丝蒂拉借阅的几本书上收集到了她的指纹,证实投*案的确是她所为。年12月9日,丝蒂拉被捕。年5月9日,丝蒂拉被判90年徒刑。
丝蒂拉是自泰诺案发生以来,第一个因污染消费品入罪的人,但她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没过多久,31岁的约瑟夫·梅尔令被控在解充血药中投*杀妻,骗取70万美元的保费。
年2月,他被判终生监禁。案中另两个无辜的人成为梅尔令投*的牺牲品,因为他不仅在解充血药中放了氰化物,还污染了其他药物,以便看起来像是泰诺杀手所为。
▲此案新闻报道
泰诺投*案之后,食品和药物污染成了最常见也最令美国人头疼的犯罪行为之一。
早在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泰诺”法案,规定恶意污染公共消费品被视为危害国家安全;美国食物及药品管理局也加大了对此类行为的处罚力度,但一切似乎都阻挡不住罪恶的脚步。
时至今日,泰诺案仍未告破,强生公司的美元奖金仍悬在那里。但人们已不再关心它的结局,更值得关心的,是在恐怖袭击成为家常便饭的今天,如何照亮那一颗颗黑暗的人心。
免责声明:本文章来源于网络、报刊、新闻等整理而成,文章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悬案疑案:英国卢肯伯爵失踪案,夫妻二人住所突发命案,凶手究竟是何人?
●悬案疑案:东京帝银案,下*杀死16人抢走银行巨款,嫌疑人至死都称无辜!
●未破悬案:*道十二宫杀手案,个字符密码,FBI追查多年凶手仍是谜!
●未破悬案:淮安镇淮楼盗宝案,谁拿了关公大刀?至今未找到盗窃者!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