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附子
TUhjnbcbe - 2021/7/10 5:27: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2744.html
附子-毛茛科乌头属植物

所属类别:

植物

附子,又名乌头或附片,别名:草乌、盐乌头、鹅儿花、铁花、五*,拉丁文名:AconitumcarmichaeliDebx.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主产于中国四川、湖北、湖南等地。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加工炮制为盐附子、黑附子(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片。属温里药。中药中"回阳救逆第一品"。功能主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惊,风寒湿痹,踒躄拘挛,阳萎宫冷,阴疽疮漏及一切沉寒痼冷之疾。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附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毛茛目

毛茛科

亚科

金莲花亚科

翠雀族

乌头属

乌头

分布区域

中国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附子更多

「释名」其母名乌头。时珍曰∶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别有草乌头、白附子,故俗呼此为黑附子,川乌头以别之。诸家不分乌头有川、草两种,皆混杂注解,今悉正之。

「集解」《别录》曰∶附子生犍为山谷及广汉。冬月采为附子,春月采为乌头。弘景曰∶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八角者良。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有两歧共蒂,状如牛角者,名乌喙。取汁煎为射罔。天雄似附子,细而长,乃至三、四寸。侧子即附子边角之大者。并是同根,而《本经》附子出犍为,天雄出少室,乌头出朗陵,分生三处,当各有所宜也,今则无别矣。恭曰∶天雄、附子、乌头,并以蜀道绵州、龙州者佳,俱以八月采造。余处虽有造得者,力弱,都不相似。江南来者,全不堪用。大明曰∶天雄大而长,少角刺而虚;附子大而短,有角平稳而实。乌喙似天雄,乌头次于附子,侧子小于乌头,连聚生者名为虎掌,并是天雄一裔,子母之类,气力乃有殊等,即宿根与嫩者尔。曰∶乌头少有茎苗,身长而乌黑,少有旁尖。乌喙皮上苍色,有尖头,大者孕八、九个,周遭底陷,黑如乌铁。天雄身全矮,无尖,周匝四面有附子,孕十一个,皮苍色。侧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颗如枣核者。木鳖子是喙、附、乌、雄、侧中毗患者,不入药用。保升曰∶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宗曰∶五者皆一物,但按大小长短以象而名之尔。颂曰∶五者今并出蜀土,都是一种所产,其种出于龙州。冬至前,先将陆田耕五、七遍,以猪粪粪之,然后布种,逐月耘耔,至次年八月后方成。其苗高三、四尺,茎作四棱,叶如艾,其花紫碧色作穗,其实细小如桑椹状,黑色。本只种附子一物,至成熟后乃有四物。以长二、三寸者为天雄;割削附子旁尖角为侧子,附子之绝小者亦名侧子;元种者为乌头;其余大小者,皆为附子,以八角者为上。绵州彰明县多种之,惟赤水一乡者最佳。然收采时月与本草不同。谨按∶本草冬采为附子,春采为乌头。《博物志》言∶附子、乌头、天雄一物也,春秋冬夏采之各异。而《广雅》云∶奚*,附子也。一岁为侧子,二年为乌喙,三年为附子,四年为乌头,五年为天雄。今一年种之,便有此五物。岂今人种莳之法,用力倍至,故尔繁盛乎?时珍曰∶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为射罔。陶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而雷之说尤不近理。宋人杨天惠着《附子记》甚悉,今撮其要,读之可不辩而明矣。其说云∶绵州乃故广汉地,领县八,惟彰明出附子。彰明领乡二十,惟赤水、廉水、昌明、会昌四乡产附子,而赤水为多。每岁以上田熟在农地工作垄。取种于龙安、龙州、齐归、木门、青堆其花紫瓣*蕤,长苞而圆。七月采者,谓之早水,拳缩而小,盖未长成也。九月采者乃佳。其品凡七,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附而长者为天雄;附而尖者为天锥;附而上出者为侧子;附而散生者,为漏篮子,皆脉络连贯,如子附母,而附子以贵,故专附名也。凡种一而子六、七以上,则皆小;种一而子二、三,则稍大;种一而子特生,则特大。附子之形,以蹲坐正节角少者为上,有节多鼠乳者次之,形不正而伤缺风皱者为下。本草言附子八角者为良,其角为侧子之说,甚谬矣。附子之色,以花白者为上,铁色者次之,青绿者为下。天雄、乌头、天锥,皆以丰实盈握者为胜。漏篮、侧子,则园人以乞役夫,不足数也。谨按∶此记所载漏篮,即雷所谓木鳖子,大明所谓虎掌者也。其鬲子,即乌喙也。天锥,即天雄之类,医方亦无此名,功用当相同尔。

「修治」保升曰∶附子、乌头、天雄、侧子、乌喙,采得,以生熟汤浸半日,勿令灭气,出以白灰之,数易使干。又法∶以米粥及糟曲等颂曰∶五物收时,一处造酿。其法∶先于六月内,造大小面曲。未采前半月,用大麦煮成粥,以曲造醋,候熟去糟。其醋不用太酸,酸则以水解之。将附子去根须,于新瓮内淹七日,日搅一遍,捞出以疏筛摊之,令生白衣。乃向慢风日中晒之百十日,以透干为度。若猛日,则皱而皮不附肉。时珍曰∶按《附子记》云∶此物畏恶最多,不能常熟。或种美而苗不茂,或苗秀而根不充,或以酿而腐,或以曝而挛,若有神物阴为之者。故园人常祷于神,目为药妖。其酿法∶用醋醅安密室中,淹覆弥月,乃发出晾干。方出酿时,其大有如拳者,已定辄不盈握,故及一两者极难得。土人云∶但得半两以上者皆良。蜀人饵者少,惟秦陕闽浙人宜之。然秦人才市其下者,闽浙才得其中者,其上品则皆贵人得之矣。弘景曰∶凡用附子、乌头、天雄,皆热灰微炮令拆,勿过焦。惟姜附汤生用之。俗方每用附子,须甘草、人参、生姜相配者,正制其*故也。曰∶凡使乌头,宜文武火中炮令皴拆,擘破用。若用附子,须底平有九角如铁色,一个重一两者,即是气全。勿用杂木火,只以柳木灰火中炮令皴拆,以刀刮去上孕子,并去底尖,擘破,于屋下平地上掘一土坑安之,一宿取出,焙干用。若阴制者,生去皮尖底,薄切,以东流水并黑豆浸五日夜,漉出,日中晒干用。震亨曰∶凡乌、附、天雄,须用童子小便浸透煮过,以杀其*,并助下行之力,入盐少许尤好。或以小便浸二、七日,拣去坏者,以竹刀每个切作四片,井水淘净,逐日换水,再浸七日,晒干用。时珍曰∶附子生用则发散,熟用则峻补。生用者,须如阴制之法,去皮脐入药。熟用者,以水浸过,炮令发拆,去皮脐,乘热切片再炒,令内外俱*,去火*入药。又法∶每一个,用甘草二钱,盐水、姜汁、童尿各半盏,同煮熟,出火*一夜用之,则*去也。

「气味」辛,温,有大*。《别录》曰∶甘,大热。普曰∶神农∶辛;岐伯、雷公∶甘,有*;李当之∶苦,大温,有大*。元素曰∶大辛大热,气浓味薄,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浮中沉,无所不至,为诸经引用之药。好古曰∶入手少阳三焦命门之剂,其性走而不守,非若干姜止而不行。赵嗣真曰∶熟附配麻*,发中有补,仲景麻*附子细辛汤、麻*附子甘草汤是也。生附配干姜,补中有发,仲景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是也。戴原礼曰∶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性缓,得桂则补命门。李焘曰∶附子得生姜则能发散,以热攻热,又导虚热下行,以除冷病。之才曰∶地胆为之使。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人参、*。时珍曰∶畏绿豆、乌韭、童溲、犀角。忌豉汁。得蜀椒、食盐,下达命门。

「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破症坚积聚血瘕,金疮(《本经》)。腰脊风寒,脚疼冷弱,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痢赤白,强阴,坚肌骨,又堕胎,为百药长(《别录》)。温暖脾胃,除脾湿肾寒,补下焦之阳虚(元素)。除脏腑沉寒,三阳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治经闭,补虚散壅(李杲)。督脉为病,脊强而厥(好古)。治三阴伤寒,阴*寒疝,中寒中风,痰厥气厥,柔癫痫,小儿慢惊,风湿麻痹,肿满香港脚,头风,肾厥头痛,暴泻脱阳,久痢脾泄,寒疟瘴气,久病呕哕,反胃噎膈,痈疽不敛,久漏冷疮。合葱涕,塞耳治聋(时珍)。

展开

目录

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亚种种类

5栽培技术

6炮制加工

7价值效用

形态特征

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粗-.6厘米。茎高60-5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长6-厘米,宽9-5厘米,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约2对,斜三角形,生-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长-2.5厘米,疏被短柔毛。附子

顶生总状花序长6-0(-25)厘米;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狭卵形至披针形;花梗长.5-3(-5.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长3-5(0)毫米,宽0.5-0.8(-2)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长.7-2.2厘米,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5-2厘米;花瓣无毛,瓣片长约.厘米,唇长约6毫米,微凹,距长(-)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蓇葖长.5-.8厘米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9-0月开花。附子-中药材性状

多年生草本,高0.6-.5m。块根常2个并连,纺锤形或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侧根甚肥大,径达5厘米。茎直立或稍倾斜,圆柱形,表面青绿色,上部为短茸毛或散生少数贴伏柔毛,下部老茎多带紫色,茎下部光滑无毛。叶互生,革质,五角形,长6-厘米,宽9-5厘米,掌状3全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急尖,近羽状分裂,侧裂片不等2裂,各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

总状花序狭长,密生反曲柔毛;萼片5,宽约2厘米,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侧萼片长.5-2厘米;花瓣2,无毛,有长爪,距长-2.5毫米;雄蕊多数;心皮3-5,离生。瞢菱果长约2厘米。花期9-0月份,果期0-月份。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省东部,南至广西省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为人工栽培。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耐寒,忌重茬,以土层深厚肥沃,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栽培较好。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

分布范围

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肃等亦有分布及种植。

附子传统产区主要为四川江油及陕西城固、勉县。建国后发展的新产区有四川安县、布拖、美姑、城口;陕西南郑、汉台、兴平、户县;河北晋县、元氏;湖北竹山、竹溪;云南丽江、香格里拉维西、大理宾川巍山;山东菏泽、潍坊等。以四川江油、陕西城固种植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销全国并出口。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在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米间,在沿海诸省分布于00-米间;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乌头是我国乌头属中分布最广的种,被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的历史也较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将乌头列为下品。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乌头野生的植株有两个块根,经过栽植后块根数目增多,对这些块根过去都给予不同名称,并且各有不同的医疗用途。南北朝梁代的大医学家陶弘景已指出:"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宋朝人杨天惠在他所写的《彰明附子记》一文中出:"盖附子之品有七,实本同而末异,其初种之小者为乌头,附乌头而旁生者为附子,又左右附而偶生者为鬲子,又附而长者为天雄,又附而尖者为天锥,又附而上者为侧子,又附而散者为漏篮子"。明朝大医学家李时珍也指出:"初种为乌头,象乌之头也,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如子附母也,乌头如芋魁,附子如芋子,盖一物也"。他并将乌头分为川乌与草乌二类:"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谓之川乌头……,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及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乌头、附子的主产区仍是四川江油、平武一带。通常药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附子",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药学学报,2卷7期)。在医疗上,附子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脉微欲绝,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阳痿,水肿,脾阳衰弱的泄泻久痢,脘腹冷痛,形寒畏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痹,脚气等症(中药志);川乌治中风,拘挛疼痛,半身不遂,风痰积聚,癫癎等症(中药材手册)。块根可作箭*,李时珍指出:"草乌头取汁晒为*药,射禽兽,故有射网之称";也可作土农药,消灭农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虫害(中国土农药志)。乌头的花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

乌头,自川藏高原东缘起乌头种植向东遍历长江中、下游以及珠江流域上游各省区的丘陵地区,从江苏向北经过山东到达辽宁南部。在秦岭西段出现了一个叶子多毛的变种,毛叶乌头A.carmichaelivar.pubescens。在江西、安徽和浙江三省交界的山地出现了一个叶的中央裂片狭长,花序轴常缩短的变种,*山乌头A.carmichaelivar.hwangshanicum。在南京一带低山地区出现了另一个类型,深裂乌头A.carmichaelivar.tripartitum,其特征是叶分裂明显地不达基部,叶基部呈宽心形或截状心形。以上三变种的花序和乌头一样都有反曲并贴伏的短柔毛。从浙江向北经江苏、山东到辽宁南部出现了第四个变种,展毛乌头A.carmichaelivar.truppelianum,这个类型与乌头的区别在于花序轴和花梗,以及萼片外面都有开展的直毛;但是,在浙江、辽宁南部出现有过渡类型,有些居群的花序的毛稍离开轴展开一点,可是没有到与轴成直角完全开展的程度。这些变种的块根也都各在自己的分布地区被当作"草乌"利用。

化学成分

附子为川乌子根的加工品,主含*性较小的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benzoylaconine)、苯甲酰中乌头胺(benzoylmesaconine)、苯甲酰次乌头胺(benzoylhypa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