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是蜜蜂采集植物的嫩芽及树干上的树脂,并混合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混合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蜂胶成分十分复杂,不同的植物源、产地及采集季节对蜂胶的成分均有影响,蜂胶具有抗微生物、抗炎症、抗癌、降血糖和血压等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目前药物治疗对控制患者血压以及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明显,但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寻找天然无*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蜂胶已于年被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同时蜂胶又是一种新兴的、对慢性病人颇具价值的健康食品,已赢得无数美誉。其主要活性成分总*酮,广泛存在植物中,而且种类繁多,有研究证明,其对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作用明显,*副反应少。因此,探讨和研究蜂胶的降血压作用及其降压机制,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和较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重点介绍蜂胶的主要成分及各成分对血压的影响,以期能对蜂胶降压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蜂胶的主要成分
蜂胶所含成分复杂,由55%树脂和树香,30%蜂蜡,10%芳香挥发油和5%花粉及杂物组成。其主要成分有*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酶类、氨基酸类、维生素及其他未知化合物等。
蜂胶具有“*酮化合物宝库”之美誉。蜂胶的生物学,药理学及其医疗功效主要与蜂胶中所含的*酮类成分有关。蜂胶的成分因蜜蜂采集的植物源、季节及地域的不同,导致蜂胶*酮类成分也有所不同。
现已从蜂胶中分离鉴定出的主要*酮类成分有:槲皮素、芹菜素、金合欢素、白杨素、高良姜素、芦丁、山萘酚、山萘甲*素、鼠李素、松属素等,其中5,7-二羟基-3,4-二甲基*酮和5-羟基4,7-二甲氧基双氢*酮是蜂胶的特有成分。
2、*酮类化合物降压作用的研究现状
2.1槲皮素降压作用的研究进展
动物实验方面,年Duarte等[1]首先报道,通过强饲法,在给予SHR10mg/(kg.d)槲皮素5周后,SHR鼠血压、心率明显降低,而血压正常的对照组给药后无明显改变。年,Machha等[2]进行了类似的实验,用相同剂量的槲皮素进行试验,验证了Duarte的研究结果。在这两项实验中,槲皮素均是溶解在甲基纤维素中并通过强饲方式给药。
在临床研究方面,Edwards等[3]给予19例血压处于正常值上限(收缩压:mmHg±2mmHg;舒张压:86mmHg±1mmHg)的受试者和22例高血压1级患者(收缩压:mmHg±2mmHg;舒张压:96mmHg±1mmHg)每日补充mg槲皮素。4周后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高血压1级患者收缩压下降2mmHg~7mmHg,舒张压下降2mmHg~5mmHg,平均动脉压下降2mmHg~5mmHg(P0.01)。而血压正常高值组则无明显改变。
2.2芹菜素降血压的研究进展
隋海霞[4]等探讨芹菜素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以SHR大鼠为研究对象,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芹菜素4周。结果发现,自灌胃第3周开始,卡托普利阳性对照组、0.、0.、0.g/kg芹菜素剂量组的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剂量组大鼠心率、体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Michael等[5]研究发现,芹菜的水溶性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酮类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芹菜素(apigenin)和毛地**酮(1uteolin),芹菜的降血压和降血脂作用可能与这些生物活性物质有关。
2.3其他近年来,蜂胶的降血脂、降血糖、抗癌作用
研究较多,对蜂胶降压作用还鲜见报道,但其他植物所含的*酮,已有研究证明其具有降压功能。Maruyama[6]从巴西绿胶中纯化鉴定出3个对自发高血压小鼠具有明显降压活性的类*酮:二氢山萘酚、异樱花素和桦木酚,其中樱花素活性最强,而这些成分也是杨树型蜂胶的活性成分。Hiroemaruyama[7]等通过LH-20层析分离巴西绿胶,得到四种*酮类物质,其中异野樱素、二氢山萘素以及桦木酚显著地降低血压,莰非素极其显著地降低血压。因此,蜂胶可能在降血压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3、蜂胶可能的降压作用机制
3.1血管舒张效应
Perez-Vizcaino[8]等观察了槲皮素对大鼠离体的胸主动脉、髂动脉和肠系膜动脉的降血压效应,发现槲皮素对大鼠动脉的舒张能力与动脉的直径成反比,即它对阻力血管的舒张能力更强。而且,在去除动脉内皮后,它的降血压效应没有明显改变。
3.1.1钾通道开放作用
钾通道广泛分布于神经细胞、心肌等组织,对K+有高度选择性,是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学靶点。钾通道开放剂能够选择性提高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促进K+外流,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目前临床应用日益广泛。Nevala等[9]发现大豆*酮的舒血管效应可被iberi-otoxin和charybdotoxin(二者均为大容量传导Kca通道阻断剂)所阻断,说明大豆*酮的舒张效应还和Ca2+激活的K+通道有关。
3.1.2钙通道阻滞作用
李家富等[10]探讨TFH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的影响,发现TFH对静息状态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a2+]i无明显影响;TFH(60~mgP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高K+去极化引起的[Ca2+]i,与传统的钙拮抗剂Verapamil(Ver)相似,但弱于Ver;TFH(80、mg/L)对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通过受体介导引起[Ca2+]i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无细胞外Ca2+存在下,TFH(80、mg/L)对NE引起的[Ca2+]i升高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提示TFH通过对VDC和ROC双重抑制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水平,这可能是TFH产生舒血管降压作用机制之一。
3.2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R0S(reactiveoxygenspecies)活性过强的一种状态,其产生的ROS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生理状态下,ROS以可控方式少量产生,作为信号分子调节内皮功能和血管收缩-舒张反应,以维持血管正常功能。病理情况下,ROS生物活性增加导致内皮功能紊乱,平滑肌细胞增生,脂质氧化,炎性反应等发生构成高血压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抗ROS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逆转动脉重构。Choi[11]等研究表明,槲皮素可抑制氧化物在细胞内的蓄积及细胞核内磷酸化p53蛋白的转活,从而降低因氧化诱导引起的内皮细胞凋亡。
3.3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sys-tem,RAS)的影响
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可以直接收缩全身的细小血管,间接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此外,血管紧张素Ⅱ还损伤周围小动脉内膜,使血管平滑肌增生,导致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最终会出现心脏增大、心力衰竭、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研究结果及由此带来的高血压治疗新突破具有重大意义。Hackl[12]等用槲皮素预处理后的离体动脉环能显著降低对缓激肽及血管紧张素I(AngI)的收缩反应,具有与ACEI类药物卡托普利类似的效应,表明其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来发挥降血压效应。
3.4对肾脏上皮细胞通道的调节作用
肾小管上皮钠通道(ENaC)主要分布在集合管主细胞的管腔侧,负责转运到达该段的由肾小球滤过经前段肾小管重吸收后存留下的钠盐进入细胞内,而后再经血管侧Na+、K+交换子转入体内。ENaC受盐皮质激素所调控。正常情况下,ENaC是控制滤过钠盐重新进入血管内的重要调控关键。研究发现,对盐酸阿米洛利敏感的ENaC由α、β和γ亚单位组成,在远侧肾小管Na+重吸收过程中起限速作用。α亚单位对上皮细胞Na+传输的作用尤为重要,Wataru[13]等研究发现,槲皮素能降低盐敏感高血压大鼠的血压,有利尿作用,其降压机制之一是通过减少肾脏中异常升高的αENaCmRNA的表达。
3.5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血管壁平滑肌细胞(VSMC)的异常增殖或肥大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在多基因共同作用下,VSMC增殖相关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许多促增殖生长因子参与此过程。姚红等[14]观察葛根总*酮对神经肽Y(NPY)诱导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检测VSMC中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情况,结果提示葛根总*酮对NPY所诱导的VSMC增殖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对正常VSMC增殖亦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与生长因子及癌基因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关。大多*酮类化合物的降压作用机制是综合性的,如TFH的扩血管作用除与ACE抑制作用有关外,尚与阻滞钙通道、原癌基因的调控等有关;TFE降压作用除降低ET含量外,还与选择性阻断肾上腺素β1受体等有关。
4、小结
随着对高血压发病和血压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人类仍在积极寻找理想的抗高血压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的研究正朝着长效、安全化的方向发展。蜂胶以其突出的“药食同源”功效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蜂胶的活性成分、*酮类物质,必将成为高血压保健品市场中的热点,其详细的作用机制尚须进一步深入研究。(作者:卓碧容缪晓青福建农林大学,福州)
参考文献(略)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