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长得像鼻涕的ldquo菜rdquo
TUhjnbcbe - 2021/5/24 21:47:00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ga-cd.net/fengshang/xinchao/1858.html

在豆腐脑、粽子、汤圆、番茄炒鸡蛋都屡屡发生甜咸之争的时候,包子似乎是一股清流,无论南北都能接受甜咸两种口味。各地的包子不仅外形多样,馅料也是丰富多彩,只有想不到,没有包不了。有一种包子常见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的餐桌上,尽管这些地方饮食并不相同,但对这种包子的认可却达成了共识,共识就在于它的特殊馅料:“地软”。

掰开热腾腾的大包子,露出黑白相间的馅料,黑的是“地软”,白的是豆腐,绿的是葱花或者韭菜末,有的还点缀着粉条碎、胡萝卜丁。地软包子以素为主,不需要放肉也能闻到扑鼻的香气,令人食指大动。往掰开的包子里浇上一勺油辣子,啊呜!烫着舌头也不管了!

这种像脸发青的木耳的食材,就是地皮菜

图虫创意

和面皮一同入口的地软脆嫩爽滑,不夺其他食材之味,又有一种独特的山野之鲜,清代人形容这种味道是“清腴”,非常恰当地表述出不亚于肉食的奇妙口感,不知不觉间就会吃撑。类似的馅料也可以包饺子、烙馅饼,同样容易吃撑。

地软:谢邀,我不是木耳

用来包包子的地软,长得像是黑木耳和海苔杂交后的下一代(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比较常见的俗名是“地木耳”。它并不是西北地区独家特产,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见到,只不过有的地方不习惯吃它。宋代诗人*庭坚是个不亚于苏轼的老饕,他在一首《绿菜赞》里写道:“蛙蠙(bīn)之衣,采采盈掬……在吴则紫,在蜀则绿”,这里的“绿菜”就是地木耳,也可以看出食用时间之久、地域之广。

南方的小伙伴在见到地软变成包子馅前的“真身”时,不少人都会惊叹:“这不就是我们老家的地皮菜/地踏(达)菜/雨来菇/雷公屎嘛!”中国台湾的阿美族人甚至称之为“情人的眼泪”,为外表平平无奇的地木耳增加了一些缠绵之感,尽管很难从它的外表联想到眼泪。在西北之外的地方,把它拿来作馅比较少,最常见的做法是炒鸡蛋,稍加一点辣椒更加下饭,堪称光盘神器。

地木耳炒鸡蛋

然子/下厨房

这些别名其实已经说明了地木耳的特点:贴着地面生长,雨后比较容易捡拾,通常会在潮湿的草地、苔藓地面出现。它的外形像一片片黑中透绿、形状不规则的“薄膜”,要轻轻揭下来,质地柔软,捏在指尖还有种微妙的黏滑感。新采摘的地木耳表面通常附着许多泥土、草屑,把它清理干净很需要一些耐心,不仅要在清水里泡上几次,还要一片片地择掉藏在地木耳褶皱里的泥沙。将地木耳晒干后保存时间更久,干制品看上去更像干木耳,显得“名副其实”一些。

当初是谁发现它可以吃的?

WikimediaCommons

羊粪变地软?

因为生长特点很像蘑菇,人们往往以为地木耳也是食用菌类的一种。当然也有一些清奇的思路,老人就常常讲:“羊粪蛋,变地软”,为愉快吃着地软包子的小朋友增加了一点心理阴影。其实,地木耳和发菜是同门亲戚,都是蓝藻门(Cyanophyta)念珠藻属(Nostoc)的一员,地木耳学名Nostoc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得像鼻涕的ldquo菜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