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秋主收,五脏对应于肺,立秋时节,容易出现上火、咽部不适等症状。来看健康贴士↓
节气简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从今天开始,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也是人体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凡情志、饮食、运动养生,皆以“养”“收”为原则。
摄影:青简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了,是不是就意味着进入秋天了?
市气象局说,上海入秋的标准是立秋以后出现连续五日日平均气温22℃,其首日为秋季首日。上海的8月还处于盛夏期间,气象上进入秋天常年平均要到10月初。
秋季在五脏内应于肺,而肺在志为悲,悲忧过度易伤肺气,因此秋季要特别注意调适情绪,做到内心宁静,以缓和秋的肃杀之气。
立秋古诗词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观国
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
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
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
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
多发疾病预防
预防上呼吸道疾病:立秋时节,白天炙热夜晚凉爽,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感冒、咳嗽、咽炎等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体质较弱的老人及儿童,应及时增减衣物,不可盲目坚持“春捂秋冻”。
预防过敏性疾病:易过敏人群,对环境变化敏感,适应环境能力差,这个时节容易引发哮喘、鼻炎等。一方面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亦可通过中药、针灸进行体质调理,益气固本,减少疾病复发。
摄影:青简
五脏养生
①宜早:人体应遵循自然规律,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②宜润:秋季在五脏为肺,五气为燥,燥邪易通过口鼻内伤及肺,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可食用滋阴润肺之品,如生地、玄参、麦冬、石斛、沙参等。
③宜收:秋五化属收,故应调整情绪使情志安定,心平气和,收敛神气,以养肺气。
摄影:青简
饮食养生
不宜过早贴秋膘:经过炎夏之后,在夏季食欲较差的人,立秋后食欲逐渐好转,但是从中医角度来看,立秋开始贴秋膘为时过早。因为此时还是暑热炎炎,人体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如果吃太多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宜酸不宜辛:酸味可收敛肺气,辛味则发散泻肺,要少吃葱、姜、辣椒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蔬果,如西红柿、葡萄、菠萝等。但酸不宜太过,否则损伤脾胃。
宜润不宜燥: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银耳、百合、枇杷、梨等柔润食物,生津润燥。
推荐食谱
生地粥
配方:生地黄25克,大米75克,白糖少许。
做法: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煮沸约30分钟后,倒出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约毫升,备用。将大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加入适量白糖即可。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
醋椒鱼
配料:黄鱼1条,黄酒、麻油、鲜汤、白醋、盐、植物油等配料各适量。
做法:黄鱼洗净后剐成花刀纹备用,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捞出淋干油;将葱、姜丝入锅煸炒,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烧至鱼熟,捞起放入深盘内;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麻油等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
功效:健脾开胃。
栏目支持:市卫生计生委
文字: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方泓、占程燕
摄影:医院青简
制图:杜琼瑶、韩筠婷
编辑: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