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有几个员工能拿到38万年薪?
摘要: 针对5月9日媒体报道中海油员工人均薪酬38.67万一事,中海油总公司方面称,员工人均收入的确高于石油石化行业平均收入水平,员工均薪38.67万元,是包括员工拿到手的工资在内的,还包括教育培训费、工会经费、各项社会保险等费用在内的全额人工成本。不过,虽然名曰“中海油员工人均薪酬38万”,其实只是一个“平均值”,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中海油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数据的偏高很可能是其内部一部分高收入群体拉动的结果。 也就是说,没有几个中海
针对5月9日媒体报道中海油员工人均薪酬38.67万一事,中海油总公司方面称,员工人均收入的确高于石油石化行业平均收入水平,员工均薪38.67万元,是包括员工拿到手的工资在内的,还包括教育培训费、工会经费、各项社会保险等费用在内的全额人工成本。(5月12日《京华时报》)
既然中海油予以承认,这说明人均38.67万元的薪酬是属实的。甚至,这个数字可能还低于实际水平。人均38万的薪酬,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垄断行业高薪且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事实。不过,虽然名曰“中海油员工人均薪酬38万”,其实只是一个“平均值”,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中海油普通员工的工资水平,数据的偏高很可能是其内部一部分高收入群体拉动的结果。所谓“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基本如是。
也就是说,没有几个中海油的普通员工能拿到38万的天价高薪,多数中海油普通员工怕还是“被平均”了——而事实上,在一些垄断行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差距也是相当大的。高管年薪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中层管理年薪数十万,普通职工年收入区区数万元乃至更低,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垄断国企高管惊世骇俗的天价年薪,正是内部分配不公、企业管理层与职工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现状的一面镜子。
不仅垄断行业,同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垄断行业。譬如在国企,因为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严重不公,导致内部“分配差距”越来越大。近几年,企业参照公务员加薪的比例,根据企业效益来自主上浮工资。然而,企业管理者制定的调资方案带有极大的“利己性”——企业利润向企业高管、中层管理人员严重倾斜,极少数管理者上涨的工资份额是大多数职工群体上涨份额的好几倍。譬如华远地产发布的2010年年报显示,华远地产全年盈利仅6亿元,而任志强的年薪竟然高达758.17万元。华远地产全年盈利仅六个亿,但支付任志强这个高管一个人的年薪就占去了如此大的“比例”,而如果再加上其他高管的高薪(华远地产董事兼总经理孙秋艳的年薪也高达516万元),以及整个高管团队的职务性支出,恐怕华远地产全年利润蛋糕的很大一块都被高层管理者这个小团体吃掉了。
由此可见,内部“分配差距”越大,行业工资差距就会越大;而反之,如果垄断行业内部“分配差距”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这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必然也会随之降低,相应地,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工资过大差距也就会缩小。因此,重视和解决垄断行业以及其他一些高收入行业的内部“分配差距”,是调控行业工资差距绕不过去的一个公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