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地黄,凉血的生地黄,如
TUhjnbcbe - 2024/8/7 22:56:00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地黄,如何从生地黄变成熟地黄?

地黄是一味很常用的中药,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多少听说过它的名字。在《神农本草经》里,地黄被列为“上品”,古人甚至有久服地黄能延年益寿的说法。

实际上,随着年代的演变,我们现在见到的地黄有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后者是前者的“加工”品,但它们的生熟之分,和我们日常生活里“生米煮成熟饭”的做法是有所不同的。但无论如何,首先还是得从生地黄说起。

从植物属性来说,地黄属于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药部分是地黄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河南的温县、博爱、怀庆、武陟、孟县等地,其中,河南怀庆府的地黄被称为道地药材。

从外观上看,地黄呈不规则的块状或长条形,纹锤形,全身扭曲皱缩,大小不一,直径在1到5厘米左右,长在5到15厘米之间,表面灰棕色,多皱褶及沟纹,粗糙但质地致密,断面紫黑色或乌黑色,油润而有光泽。有少许的香气,味微苦而甜。入药者以个头肥大、质致密沉重、断面油润、紫黑色者为佳。

现代科学发现,生地黄的主要成分有地黄素、梓醇、多种氨基酸等。其功效与作用有三个主要方面:

止血;

强心、利尿,解热。

降血糖;

传统本草家认为,生地黄性味甘苦而寒,能入心肝肾三经,主要就是能滋阴凉血。常用于阴虚发热,热病伤阴,烦渴、骨蒸、斑疹、吐衄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症。一般直接生用,也有炒黄、炒炭的炮制方法。

综合历代医家对于生地黄的使用经验,大概有如下几种:

1、温病。

内热炽盛的温病证候,有舌绛、口渴、便秘、睡眠不安等表现,生地黄常与玄参、麦冬等配伍清热,如增液汤。所谓增液,并不是真正能够增加体液,而是通过清热而减少水分的消耗;

2、血热出血。

生地黄也可以用于治吐血、衄血,常与茅根、芦根等配伍;

对于小便出血,则与木通、车前子配伍;

如果属于痔疮出血,常与槐角、地榆配伍。

但如因阳虚、气虚引起的出血证候,或因出血两致阳虚、气虚,生地就不宜使用了。

3、阴虚内热。

在很多养阴清热的方剂内,生地几乎是不可少的。一般常与鳖甲、地骨皮、知母等配伍。

对于阴虚引起的咽喉不利甚至喉痹,可与甘草、薄荷、山豆根等配伍。

对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大便干结、习惯性便秘,也可用生地煎水,或者和瘦肉煮汤。

4、血热所致的皮肤病问题:

血热斑疹、或者荨麻疹、湿疹、皮癣等。生地可以与蒺藜、白鲜皮、防风等配伍;

如属于血热所致的疮疤,则可以和夏枯草配伍。

5、消渴:

中医所说的消渴,大致类似于现在所说的糖尿病,常与天冬、天花粉、枸杞子等配伍。

6、风湿痹症:

一些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属于湿热者,生地也是常用之品。

说完了生地,那么,熟地是怎么来的呢?从生地到熟地,大致有两种炮制方法:

1、加酒蒸。将干生地洗净闷润半天,使其皱褶舒开,再洗去皱褶中的泥土,晒至6~7成干,放到缸内,用黄酒浸润,放入蒸罐理隔水加热,连续蒸48小时,然后上下翻动一次,再蒸24小时,取出阴干即成。

2、加砂仁。将生地洗净,清水闷透,使皱褶舒开,和砂仁末拌匀后放蒸锅内或蒸桶内,蒸72小时,取出阴凉即成。

熟地黄和生地黄有了比较明显的区别,首先,生地性寒,熟地性温,生地偏于凉血活血,熟地偏于养血补血。

所以,在临证使用上,有血热者一般忌用熟地,有血虚者则不宜生地,很多时候却又两者一起使用。

其次,生地和熟地都很滋腻,容易碍胃伤脾会影响消化,为防其腻滞,可酌加枳壳、陈皮、砂仁以理气。此外,气血虚弱的孕妇,或胃肠虚弱、大便稀溏者,不宜用地黄。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地黄,凉血的生地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