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人文伊滨村落记忆二小洛阳李村
TUhjnbcbe - 2024/6/19 3:51:00
                            

村名由来

李村,并无李姓人家在此居住。

相传,李村南端的咸宁砦于明代出一高官,姓董名鸿,字里村,曾任南京应天府吏部尚书,传统戏曲《双合印》赞颂一位忠诚尽职、一心为民的清官,相传即以董鸿事迹改编而来。李村素有“小洛阳”之称,其商业的繁荣有赖于集市的兴盛,而李村集市系由董鸿致仕还乡后率众乡绅经协商借自偏桥。当地为纪念这位名人,于其殁后改“委粟乡”为“里村”,后讹传为“李村”。董鸿旧宅位于寨子西北角,占地1亩2分多,屋宇轩敞,后上房为二层楼房,现存古槐植于董宅北面空地;寨子向南偏西米土崖下有“董府花园”,系清代“李村八景”之一;向北百余米处的西大街中段有董鸿石牌坊,年修建水利工程被拆除。

历史古迹

1.咸宁砦。咸宁砦系李村成村之源,“咸宁”一词,典出《周易》,有语曰“万国咸宁”,即普天下都得安宁,寓意吉祥美好。其原为一近似圆形的自然土堡,直径—米,合20来亩,左右两条河沟由南而北临砦而过,周环土崖壁立,居中有东西向街道一条,十多座宅院分列南北,两座寨门分置街头,各有一小径缠沟而上连通内外。东寨门建在一进深10多米的砖券门洞下,门洞上有一组以关帝阁为主的庙屋,东北角土崖下有古庙观音堂。咸宁砦系李村大寨寨中之寨,扼守全寨制高点,地势险要;寨上有地坑院1座,深井2眼,地窖若干,地道数十米,寨子周缘砌筑条石青砖,置滚木礌石,俨然一座半军事性质的寨堡,向为乡民躲避兵灾匪患绝佳之地。

咸宁砦自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居住,其巍然屹立于李村大寨南端,瞻望四周,一览无余。年修建科技大道,寨子南边大部分推平,现存面积约占原来的十分之一,目前正在整修为一处城市游园。

2、东堂。始建于明末,后屡有修缮。旧墙嵌有清代碑刻七通。残存三星殿、财神殿、药王殿,后民间集资重修,基本恢复旧时形貌。

3、南堂。在咸宁砦东北角土崖下,主要建筑观音堂,遗存清碑一通,石碾一具。

4、丁郎寨及丁郎坟。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刻木事亲”发生在李村,故事中的主人公丁兰故居遗址丁郎寨(后称张武村,民国后期因匪患猖獗而湮灭),以及丁郎坟均在村西魏国寺附近。传统的刻木事亲故事只讲述了后半部分,没有丁郎为父母刻制木像的缘由,本地的说法则比较全面,使故事更加完整,并留下了先人殁后以椿木制作神主牌的民俗。

李村八景

李村八景发轫于清代中期,完善于同治年间。

第一景:凤凰双展翅

李村街南高北低,旧时有坚固的寨子,俯瞰李村地貌,北门寨楼为凤头;东经东圪垯、乔氏沟到俎村,西经乔窑、西窑、西圪垯到刘家窑,形成双翅;南部渐高隆成凤尾。整体看来,李村酷似一只巨大的凤凰,由南向北展翅翱翔。最能体现其神韵的在两翅上,东圪垯附近和西圪垯附近各有旱田一片,其屈曲之状,凹凸有致,过去农户在此耕作,犁耙做畦,状如凤羽。

第二景:手鸣金鸡叫

在重阳观,就是原偃师六高校园。重阳观是座规模宏大的道观,位于一个自然形成的凹陷之地,周围是三、四丈高的土崖,唯北端有一门可供出入。手鸣金鸡叫,是说在重阳观面向南面崖壁拍手,由于特殊的环境所致,院内会传出群鸡鸣叫的回音。年修建科技大道,院子无存,只留下了老君洞、至圣洞两座庙洞。

第三景:一步三孔桥

在东大街东堂道观门前,即原李村一中坡下路口处,原有石质古桥一座,宽2.3米,通高2.5米,其有三个桥洞,方向不一,桥上的石雕栏杆,南有龙首,北为龙尾,皆雕刻精美。该桥毁于民国时期。

第四景:董府花园

李村南街有座古寨,名曰咸宁寨,系李村街聚而成源的根,有明代一董姓官人的故居,民国时期,尚存为该官所建的石牌坊。临近的西窑,有其后花园一座,面东背西,西边几丈高的土崖全部以青砖裱砌而成。园内遍植名贵花木,建有亭台、回廊、金鱼池、书房等,是文人雅士谈诗论文、商家贾人洽谈生意的理想去处,也是说书艺人开办书会之所,后来辟为村民宅基地。

第五景:一家沟第六景:百家窑

两景指一个地方,在原偃师六高运动场与俎村之间。此沟名为乔氏沟,东西走向,长约米,是李村最初建立集市的地方。过去,沟上四周阡陌纵横,沟内果树飘香,是个户外休闲的好去处。叫它“一家沟”是说这条沟里只住了一户人家,叫它“百家窑”是因为住的这户人家姓百。如果仅为以上因素而取两景,似乎有点牵强了,其实不然。有出戏剧叫《拾玉镯》,唱的是才子佳人,此事就发生在乔氏沟,民国时期,由李村艺人再创作,以京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李村的“窝子班”(即娃娃班,意谓孩子才出窝就学戏、演戏)唱得最好。现在这出戏有不下七、八个剧种,还被拍成了电影,应当都是以李村的戏曲脚本为基础移植、改编的。洛阳职业技术学校就坐在此沟上。

第七景:分水岭

在西大街中段,因地势原因,每逢夏秋雨季,南下雨水汇聚于此,而后自然分流,向东的经十字街流往北街,向西的出西寨门流往西寨壕,呈现出一个奇特的自然景观。现在修了水泥路,该景观已经不明显。

第八景:无梁殿

在西门外,现今仍旧存在的龙王庙。原先是一个完整的院落,有厢房几间,如今只剩下了后面的三间大殿。这里曾做过私塾,开办过新学,做过李西小学的教室。称它“无梁殿”,是指该建筑没有大梁,房上有檩条若干,房内有立柱若干,檩条与立柱全部榫接而成,檩条上再固定椽木,然后在椽上敷以苇箔、青瓦,达到房倒屋不塌的效果,展示了旧时李村工匠从事土木建筑的一种特殊工艺。

当地特产

李村旧时不仅商业贸易繁荣,手工业也很发达。铁业、木业、焊接、裁缝、榨油、金银器加工等遍布寨内外,还有砖瓦、瓦器烧造窑场。

火镰是人们认识和了解李村的一张名片,尤以孙家制作的最为精美,以北大街为主的火镰打制基地一直延续到年代,仍保持有来人的从业队伍,产品行销华北、华中地区。

德盛昌杂货铺以制作糕点见长,尤其月饼、兰花梗、蜜三刀、绿豆糕、芝麻酥制作精致,名声甚响。

冯万泰药材行以制作膏药丸散著名,生产的仁丹、六味地黄丸、保和丸、诸葛救急丹、诸葛行军宝丹等,不仅销往内陆各地,还远销新疆并出口俄罗斯;同仁玉制作的苏合丸、活络丸、龟龄集也很有名。

中发长染坊率先使用德国进口的靛蓝,所染印花布布料颜色经久不褪。

政和堂是洛阳县伊洛河以南最早的以修理自行车为主的杂修铺子。

冯聚水加工的烟丝驰名豫西,生产的红双喜、宝塔牌卷烟省内闻名;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曾在村西魏国寺建立铁工厂,制造枪械炮弹,卷烟和枪械加工均使用手摇或脚踏式发电机,是当时地方民族工业的典范。

源自李村的美食有:粉核饽(hbō),油旋馍,汆(cuān)汤(类似于烩菜汤,开水下锅,肉丸子为玫红色),冷扁(piān)粉(凉调现漏的绿豆扁粉条)。

革命史迹

最早一批共产党员。抗战全面爆发后,具体时间大约在年秋,以洛阳县李村乡中心小学(沿革为后来的李村一中)为基地,汇聚了一批共产党人,从事秘密地下活动,在学生中和进步群众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秘密开办夜校,印发抗日传单,教唱《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歌曲。人们记得的有袁沟村李洪九,接待过延安来人,校长张子清,总务主任张礼伍,六年级班主任崔文甫,周子焕、北京人黎云黛(二人系假夫妻)。还有一批进步教师,李村南街娄耀星之兄娄耀臣,南寨任和九,数学教师、吉家寨袁文宇,李村西街李文政,刘秀亭,音乐教师叶丰岑,五年级班主任孙谦光。年经他们介绍第一批到延安的有9人,李村人有谭翟张鲁(歌剧《白毛女》曲谱主创之一,开场曲《北风吹》曲谱作者),李村北街张建芳(解放后任解放军西安炮校政治部主任),李村北后街石荣庆(延安光华供销社仓库保管员)。到地方参加革命的李村人有,李村南街娄耀星(皮徐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参谋),李村北后街石荣光(石荣庆之兄,杨成武部皮旅35团战士)。

地下印刷厂。年后半年,李村党支部在中原书店建立了一个印刷厂。后因泄密,转到刘家窑刘喜家中。印刷的材料有标语、传单、党的各种文件。年11月,由于日伪汉奸的破坏,副厂长马明臣被捕,地下党员宋茂森被杀害。

地下党李村支部。共产党员张励之于年来到李村一带开展地下活动,是李村建党的创始人。年初,他与李村中心小学教师、地下党员周子焕发展了李村第一个党员魏华杰。年,在县委、区委领导韩林、张有干、周子焕、李汉周、申某等的指示下,成立了地下党李村支部,支部一共有8个党员,支部书记魏华杰,交通员马明臣,党员有李进来、娄耀星、戴长建、宋茂森等。年3月,李汉周主持,在李村大寨南门外郭家坟东边举办了一期学习班,会上传达了洛阳县委和区委指示,调魏华杰到伊川工作,支部书记由马明臣接任。学习班结束后,与会者商量说,等到革命成功了,就把这里当作李村建党纪念地吧。

年,白色恐怖形势严峻,豫西多地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周子焕也被捕,后被营救出狱。为避免不测,上级指示李村党支部只做内部巩固,暂缓发展党员。年中秋节前后,洛阳县委派人来到道湛,向李村党支部传达指示,准备迎接皮徐抗日先遣支队入境事宜,并尽快成立各级抗日政府,发动群众,扩大宣传。支部经过讨论,进行了分工,刘某争取当上保长,以便筹措部队给养;马明臣负责侦察八路军过河地点及行进路线;任黎清(南寨人)负责刻制县区抗日人民政府印章。任务完成后,李村党支部组建了地下印刷所,受洛阳中心县委直接领导,同时发展党员,壮大党组织。由于汉奸告密,设在刘喜家的印刷所被捣毁,宋茂森被害,马明臣被捕,关押于龙门日军宪兵队,后经党组织斡旋,在翻译官和一位革命妈妈的帮助下逃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势力卷土重来,李村党支部的活动再次进入低潮。

四存中学

年,日本占领河北省,年,河北省的“四存中学”迁到李村的老君庙内(即后来的偃师六高校址)。所谓“四存”,乃是以颜元的主要著作《四存篇》中的“四存”即存性、存人、存学、存治而命名。学校首次开设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动物、植物等新课程,在当地招收学生。从年筹备、年正式迁入,年5月,洛阳沦陷前,学校迁往陕西宝鸡。河北四存中学在李村重阳观开办时间虽不算很长,但在洛阳伊河以南影响很大,大大带动和提高了这一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毕业学生有不少走上了革命道路。

(老君洞遗址)

李村名人

张天倍(—),号玉林,李村西街人,说唱艺术河洛大鼓的光大者。人们公认张天倍乃河洛大鼓一代名流,称其为河洛大鼓的标志性符号,是河洛大鼓的代名词。6年,全国评定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洛阳仅此1项入选,成为洛阳的一张文化名片。伊滨新城规划道路“玉林路”亦为纪念张大师而命名。

李化南(—),姓李,名凤寅,字化南,号文哉,李村北街人,正骨名家。李化南出身贫苦,私塾没有读完就到镇上药材行当学徒,青年时期从戎,从一名看护兵成长为军医少校主任,后随队起义。解放后任洛阳县八区联合诊所(李村卫生院前身)首任所长,后奉调参与洛阳县三区(孟津县平乐卫生院前身)联合诊所的创建,任该所副所长。李化南系平乐郭氏正骨术第一个异姓传人,他将西医技术融入中医正骨,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此后正骨院开办培训班,郭氏正骨术掌门人高云峰讲课,李化南做示范,他与郭氏正骨术第六代传人、郭氏正骨三兄弟(郭维淮、郭维纯、郭维新)齐名,享誉洛阳医界,为郭氏正骨术的传承、弘扬与骨伤科中西医结合的探索做出了突出贡献。

马明臣,又名马遂法,李村西窑人,年入党、参加革命,以保长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先后任交通员、李村党支部书记、地下印刷所负责人之一,曾被捕入狱,关押在龙门日军宪兵队,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参加皮徐先遣支队,任军事教员。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洛阳县洛北区长、洛阳县武工队大队长、洛阳县独立团三营营长,是率队解放家乡李村的主官,参加了“关林事变”剿匪战斗。解放后,是洛阳专区首任粮食局长。

魏华杰,又名魏兴,李村魏家圪垯人,年初入党,李村地区第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多次被捕入狱。

刘喜,李村刘家窑人,地下党员,地下印刷所工作人员。印刷所曾设于刘喜家。

娄耀星,又名娄麦林,年生,李村南街人。年高小辍学,年9月经魏华杰、周子焕介绍入党,年春经区委书记郭春喜介绍到洛阳县四区李家屯教书一年多,后回乡从事地下活动,刻印抗日宣传品,传送过《新民主主义论》等书籍。年10月1日,经地下党洛阳县委书记赵瑾山和马明臣介绍,奔赴皮徐抗日先遣支队驻地偃师佛光峪,到豫西军政干校学习三个月,年9月随支队南下,不久任支队司令部参谋。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以孤悬敌后的皮旅为饵,历经24个昼夜的战斗行动,掩护主力摆脱了国民党大军围困,实现了中原野战军的伟大战略转移;行动之前年6月24日夜晚那次极其重要的军事会议,娄耀星担任了会议纪录任务。娄耀星现居安徽安庆。

张建芳,李村北街人,年通过李村乡中心小学教师、地下党员周子焕、崔文甫的介绍奔赴延安。

高铁山,李村东街人,抗美援朝一等功获得者。

生活新篇

李村是李村镇政府所在地,除了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及几条腋巷,辖俎村、东圪垯、西圪垯、乔窑、西窑、刘家窑等多个自然村。

关于李村的地理位置,一方清代碑刻是这样描述的:“李村,洛城东南钜镇也,仰接玉泉,俯凭伊洛,左襟关塞,右瞩嵩岳,地之灵宜,莫有过于此者。”

过去李村商业以棉花、布匹、粮食、药材、杂货、编笪(d)六大行业为支柱,以饭铺、茶肆、旅店、诊所、绸缎、卷烟、瓷器、瓦器、裁缝、银匠、焊匠、木匠、铁匠、煤行、染坊、油坊、骡马、家畜家禽等行业为补充,遍布于寨内寨外、大街偏巷,成就了李村“小洛阳”的美名。

年,李村大队拆分为李东、李西、李南、李北四个行政村。至年,共有户籍人口00余人。

按照《洛阳市城市发展规划(8—)》,四个行政村全部被划入城市规划区,涉及项目众多,年涉迁群众已入住兰台嘉苑小区、永泰嘉苑小区,开启生活新篇章。

兰台嘉苑

永泰嘉苑

文图

杨群灿陈爱松

原标题:《村落记忆(二):“小洛阳”李村街》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文伊滨村落记忆二小洛阳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