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有一家小小的中药铺,我从小就体弱多病,记得小时候妈妈总是背着我来找这里的大夫。铺子里飘来的浓浓中药味,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中药铺似乎变得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颜色的小药丸。
尽管如此,中医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无法动摇,除了对中医的敬畏外,便是童年的那份不可磨灭的记忆了。
最近入手了一本书《药铺年代》,拿到手后立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封面的设计非常古朴,那些中药材的图片,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童年的记忆。
这本书的作者叫卢俊钦,他是高雄市凤山顺安中药房第三代传人。他从小就在中药堆里摸爬打滚,喜欢琢磨厨房的美食,也非常懂味道,十余年来替不少业内人士研制专属麻辣香锅。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对往事的回忆,对过去岁月的悼念,满满的年代感。顺安中药行从从年回到年,像是打开俄罗斯娃娃,一个接着一个,层层包裹着,层层堆叠着。一个里头十生老病死,一个是重生的喜悦,还有一个是美味的回忆,以及那光荣的岁月。
在医学并不发达的年代,中药铺是人们生病唯一的出处,一年天,一天24小时,几乎没有休息,哪怕半夜关门了,只要街坊邻居有需要,半夜门声响起也只得起来开门待客
在中医的眼中,更讲究的是身体内在的平衡,更多的是从问题的源头出发。比如一个牙疼,现在的药房最常规的操作是给你推荐消炎止疼药,再让你办个会员卡,叫你记得常来。而中医却是从牙疼的根源去寻找问题,究竟是身体的哪一部位出了问题,才会导致牙疼。
书中收入了很多非常实用的药膳,比如适合全年进补的肉骨茶、弥月十全鸡汤、咸水鸡、适合女性的四物汤、生化汤、还有美容养颜的珍珠玉容散。
四物汤特别适合女性月事后服用,既是药膳又是食补,当归、熟地黄、芍药,这些都是常见的药材,如果想要口感好可以加一块排骨,还可以和鸡一起煲汤,再添点盐,味道就会好很多。
这本书记录了很多药房里的故事,还有很多适合我们进补的食方,非常不对,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也很多,建议收藏好好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