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纪实退休将军四处借钱,只为自己的百万雄兵
TUhjnbcbe - 2023/12/20 21:34:00
孩子会不会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190603/7189464.html

年春末,雁门关外,长城脚下的山西省左云县张家场村北梁上,站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老泪纵横地看着面前的一边荒地。

这片荒地上种着上万株小树苗,这是老人前段时间带着村里人辛辛苦苦种下的。这些天,老人天天都会来这里看,期盼着这些树苗能冒出新芽。

可随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这些小树苗非但没有冒芽,还眼看着一棵棵的干枯了,即使浇水也没能缓解。老人拔起一棵小树苗看着干枯的树根心疼不已。这近万棵干枯的小树苗,让老人急得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树苗都种不活,又怎么完成植树亩的目标啊!

这位老人到底是谁?他怎么会选择在这个“荒山秃岭和尚头,有河四季无水流”的左云县种树呢?

1、入伍参军,成为少将

这个在万棵小树苗前发愁的老人叫张连印,年出生在山西左云县张家场村一个贫困家庭。

4岁的时候,张连印的父亲因病去世了,过了两年,他的母亲也改嫁了。年仅6岁的张连印只得跟着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可是爷爷奶奶的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根本干不了重活,地里也没啥收成,有时候就熬一锅粥,而这锅粥就是三个人一星期的口粮,日子过的非常苦。

到了入学的年龄,张连印的大伯和三叔一起商量,两人都觉得一定要让平安(张连印的小名)念书,要让他和别的孩子一样。最终在村里人的帮助下,张连印顺利入学了。

但是苦难并没有就此远离他。13岁的时候,张连印上初一,奶奶因病去世了。不久后,爷爷又得了肺心病,后来,病重的爷爷身体虚弱到连床都下不来。

尽管这个时候张连印离初中毕业只差一个学期,可他只能选择退学回家照顾爷爷。当时张连印所在班级的老师和同学都以为他是因为交不起学费才退学的,都纷纷伸出援手要去帮助他读完初中。可如果他去上学,家里就没有人照顾爷爷。

小小的张连印就这样无奈地退学回家了,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里的重担,既要照顾重病的爷爷,又要参加集体劳动。可不久之后,爷爷还是撒手人寰了,16岁的张连印彻底成了孤儿。

为了还上当初给爷爷看病借集体的多元钱,张连印开始了“一边劳动一边还钱”的生活,只要空下来,他就会去十里河畔拾掇“酸刺圪针(沙棘树根)”、割“条子(荆条)”编筐,每个筐3毛钱,不到一个月他就还清了欠款。

衣食无着的这段岁月里,左邻右舍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做好饭菜后,或者给他送上门,或者叫他来家里一起吃。大家都通过各种方式去关心帮助张连印,把他从无边的苦难里拉了出来。

年,国家征兵,张家杨村也分到了参军名额。村里人商量了一下,一致同意把这个名额给了他这个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孩子。

3月份,入伍通知书下来了。张连印入伍参军的这天,全村人自发地来到了村中央敲锣打鼓,给他胸前系上大红花,把一个个还热乎的馒头、鸡蛋塞进他的口袋,就像送自家孩子一样一遍遍地嘱咐:“到了部队一定要好好干,给咱张家场人争气。”

把骑着高头大马的张连印送出了村,送入了军营。

张连印进入部队后,绿色军营给了他广阔的成长舞台。无论是政治学习还是军事训练他都严格要求自己。

年,张连印入伍的第二年,担任副班长,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张连印任指导员。

年,张连印任炮兵学院团参谋长。

年,张连印任师副师长。

------

后来又当上了师长、副军长、省军区副司令员,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还曾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就这样,19岁的张连印一步步地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

在此期间,张连印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他一直记得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家乡人一把米、一把面养活了他,如何回报家乡,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2、少将退休,承包荒地

3年7月,张连印退休了,面对军旗,他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退休后,张连印回家乡省亲,看着乡亲们虽然从土胚房搬进了砖瓦房,可山坡上还是黄秃秃的一片,环境和小时候出去砍柴放牛时一样,风一来就得赶紧把头用衣服盖住,躲都躲不及,大风夹着沙子打在脸上生疼。

省亲回到家后,就有企业向他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去做区域代理,配备一辆车,年薪几十万。但是张连印觉得这些都不适合自己,他一直在想怎么才能为家乡做一些实事。

2个月后,思考良久的张连印决定举家返乡,植树造林绿化家乡。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子女的时,子女都很不理解:既然退休了,养养花、遛遛鸟、品品茶,或者各地转一转不好吗?为啥非要回到“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晚上点油灯”的老家受罪呢!

3年10月,张连印带着妻子王秀兰义无反顾地离开了石家庄回到了张家杨村。

村里人听说张连印回来是为了在家乡植树造林更是不理解。老家的亲戚说:“你是个将军,你威望很高,左云县多少年出你一个将军,利用你的威望承包个煤矿,你看我们能有个干处,你也能挣点钱。”

原来,山西左云县有着得天独厚的煤矿资源,当地的很多人都因为这个发家致富了。就连本家堂哥张连茂也苦口婆心地劝他:“荒山荒坡栽不活树,村里历届老支书栽的树也没活几棵。白天辛苦的事最好别干,不要去逞那个能。放着好日子不过,为啥要做这费力不讨好的傻事。”

堂弟张连雄说话更是直来直去:“张家场还能种树?遍地荒滩滩,种树比开发南泥湾还难上难。你将军就比别人尿得远?不如在城里享享清福!”

妻子王秀兰也吧嗒吧嗒掉着眼泪劝他:“我不反对你为乡亲们造福,但咱都这把老骨头了,种树那么苦,非散了架不可,捐点钱,照样能成事。”

面对亲人的不理解,张连印说:“我是退休了,没职务了,可我的党员身份还在,对老家最大的回报,就是叫后人免受风沙之苦。”

张家场村有亩耕地、1.1万多亩荒山荒地,张连印打算承包村边亩荒山。签合同的那天,张连印铆足了劲儿,准备大干一场,可迎头就碰了钉子。

村里人虽然嘴上一口一个赞成,可临签字时,就是不落笔。

“荒坡荒地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日后地权咋分?树成材后归谁?”

“他不会打着将军招牌‘借鸡下蛋’,发家乡土地资源的财吧?”

“他就是想出风头、做样子,肯定干不长。”

张连印没埋怨大家,他知道农民不容易,就先和村、乡两级签了合同,并且做出承诺:“地权、林权我都不要,退耕还林的补助全部交给村民,30年后所有树木无偿送给集体和土地原来的承包者。”

“人家老将军图啥?就是为家乡的子孙后代造福呗!”这个合同算是给村民吃了定心丸,大家疑虑解除了,纷纷签了合同。

3、创业开始,植树造林

荒地承包好了,立下军令状的张连印立刻拿出了军人的执行力,他先向村委会申请,在不与民争利的情况下,在一片荒滩上建起了10几间平房。接下来,又修路、打井、通电、修灌溉渠、平整土地。

张连印乘车去左云县城买种树的工具,返程路上,对面斜刺里冲来一辆摩托车,司机猛地一大把,汽车撞到了马路边的树上。而张连印也摔倒了,医院一检查,肋骨断了一根。

医院一看,老伴躺在病床上,胸部裹着绷带,脸颊淤青,眼底布满血丝。可即使他虚弱的只能躺在床上,说出得话却每一句都离不开树。这次之后王秀兰意识到,丈夫把他往后的时光,都交给了脚下这片黄土地。

可要想在这片土地上把树种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挫折很快就会接踵而至。

年春天,为了能在植树的时节把1万株樟子松树苗都种上,张连印穿上了作训服,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抱着树苗和植树工人一起,在一座座荒山秃岭上摸爬滚打。饿了就咸菜馒头,白天顶着日头风沙种树,晚上顶着月亮给树浇水。

张连印夫妻两人被晒得又黑又红,嘴上起满了水泡,手上的皴纹和指甲缝都塞满了泥土。以至于有一次,他们的女儿回来看他们,迎面走来都没有认出来。

治沙植树经验的张连印,这次植树能按“一苗一瓢水”的土办法栽种树苗。很快,这一万株树苗都种到了荒坡上。

张连印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小树苗冒芽吐绿。可是,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树苗却没吐出新芽,而是整片整片地黄了。狂风刮起来,像砍瓜切菜一般将树苗吹倒、吹跑。看着已经干枯的树苗根部,一辈子坚强的老将军老泪纵横。

就这样,第一次种的上万株树苗几乎全军覆没,一腔热血最终换来了空手而归。

树苗没种活,30万积蓄却花完了。

为了筹措资金,一向不肯低头的张连印,不得不四处求人借钱,他还动员全家人出钱出力。

兄妹几人虽然不太理解父亲,但还是把能凑的钱都给他凑出来了。大女儿把房子作了抵押贷款,贷出了20万;小女儿把公婆给的2万元彩礼钱,加上攒的3万块钱,一块儿拿了出来;大儿子也把所有的积蓄10万元拿给了父亲。

张连印把这35万全都投到了植树造林,可是这些还是不够,他就不停地往银行跑,先后贷了两次款,又去拜访了一些老战友,东拼西凑,总算又凑了一些。

4、求助专家,再次植树

钱凑到了,又可以种树了。

村支书张连功想劝他,但总也张不开嘴。他以前没少组织过村民种树,对那种“造林不见林”的痛也感同身受。

很多村民也劝张连印放弃,不要再种树了,“我们这的土不行,放弃吧!”

但这次张连印没有像第一次那样快速地把树种上,而是先总结第一次种树失败的原因。他想弄明白,到底是因为这里的土不行还是自己苗没有选对。

年夏天,张连印扛着半麻袋家乡土乘汽车从左云县出发赶往太原,这趟旅途他是去寻找一名叫桑金海的人。桑金海是全省知名的治沙专家。

几经辗转,经过多方打听,张连印终于找到了桑金海,这位治沙专家看着这位年过半百的少将满脸风霜,深受感动,了解了情况后,当即就答应带着技术专家去实地考察,现场指导。

专家来到了张家杨,张连印从选择树苗到如何栽种,从春季怎么抗病虫害到冬季如何抗寒,张连印刨根问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咨询。为了弥补知识上的欠缺,张连印还订阅了《林业技术》《苗木栽培与灌溉》等几十本林业方面的书籍,潜心学习。

带人去别人家的林场学习,回来反复实验,栽了死、死了栽……整个人像着了魔一样。经过不懈努力,张连印逐步摸索出了在沙化土地上种树的门道。5年4月,新栽种树苗的成活率上升到了85%以上。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批多棵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了,看着冒出新芽的树苗,张连印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可是还没等张连印高兴多久,失败再次来临了。

这年冬天刚刚过去,张连印像往常一样登上山坡去看种下的树苗,结果却发现大片的树苗东倒西歪,奔下去仔细看发现很多树苗的树皮都没有了。

原来是当地的羊倌牛馆放羊放牛,因为牛羊太多了,没顾住,一下子冲进了长势喜人的树苗林,因为苗太小了,被牛羊啃得残缺不全,死掉大半。

付出了那么多得财力、劳力、精力,一下子都被毁坏了。当时村里人都让张连印找这些放牛羊的人家索要赔偿。可张连印知道,因为当地的土里长不出什么粮食,很多人家一年到头就是指望着这些牛羊过日子,生活的很不容易。

于是,他召集了这些羊倌牛馆一起开会,讲述种树的不易与重要性,平时空了就去牛羊倌家串门唠家常,中秋给他们送月饼,下雨了给他们送雨衣、送胶鞋……张连印细心的关怀感动了村里的牛羊倌们,之后,啃苗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就这样又过了半年后,昔日的荒山秃岭上终于有了成片的绿色:“那个树长得绿油油、胖嘟嘟,成就感一下子油然而生。”张连印特别骄傲地跟老伴说:“你看,这都是咱们栽活的树。”

7年7月,张家杨村被验收为山西省生态园林示范村。

慢慢的绿色越来越多,村民们明显感觉到风沙一年比一年少了,天空也有了蓝的色调。到年,张连印已经种植了多亩树,离他给自己定的目标越来越近。

5、癌症袭来

山头绿的越来越多,张连印的种树事业算是起步了,可能是这几年太累了,病魔悄悄地找上了门。

年,66岁的张连印被确诊了肺癌,面对病情他只说了一句话:“科学治疗,冷静面对。”医院很快就安排了手术。虽然他不怕病魔,但也担心意外。术前,他默默地把这些年种树欠下亲朋的钱一一还清,甚至去照相馆拍好了遗照。

这次手术,他的右部肺叶被切除,然后开始了漫长化疗。呕吐、晕眩、剧痛,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化疗带来的副作用一直折磨着这位老人。

在所有人都觉得张连印的植树脚步该停止了的时候,医院里躺不下去了。因为年的春天快来了,又到了植树的时节,他一直都惦记着自己没有种完的树。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治疗,张连印的病情逐渐又了好转,于是他决定出院,回张家杨村,继续种树。子女们知道父亲的想法后,都劝他多修养一段时间,可他说:“又到植树的时候了,我必须的回去,我不回去的话,大家都会认为我的这个身体不行了,树也植不下去了,家里人该没信心了。”

军人不服输的“倔脾气”上来了,谁都劝不住,就这样张连印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正月就拉着妻子出院回乡了,又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张家场。

回到植树的基地,张连印立马装上树苗和铁锹,坐着他的“专车”上山了——这辆不到5万元买来的面包车,6年间跑了近20万公里,“拉工人、拉工具、拉树苗,出沟入岭。就这样他白天扛着铁锹上山挖坑植树,晚上回到屋里躺在土炕上输液治疗。

年5月,张连印最初给自己定的种树亩的目标终于完成了,当初立下的军令状也实现了。

6、病情恶化,癌症转移

可命运仿佛要考验这位不服输的老人,随着绿荫不断扩大,他体内的癌细胞也在疯狂生长。年,他的肺癌出现骨转移。一般癌症出现转移就说明是到了癌症晚期,可是张连印却保持着超于常人的乐观和坚强,甚至还在这个时候考了科目三,拿到了驾照。

当时他儿媳妇说:“爸,这都骨转移了,你还考那个干嘛。”

张连印却说:“它转移它的,我该干嘛干嘛,跟我有啥关系。”

这次病情的恶化,医生提出了两个治疗方案,一个是保守治疗,另一个是动手术,摘掉肋骨。张连印的第一反应就是,摘掉肋骨肯定不行,摘掉肋骨就干不了活,植不了树了,这样的人生活着也没什么意义了,自己承诺的事好多还没做。于是他选择了保守治疗,只要能动就决不当逃兵。

在医院保守治疗了一个月,他就再次回到了张家杨村,只是这一次与病魔作斗争更难了,他需要每个月都回到公里外的石家庄取药。但他从来没用过干休所的车,也不麻烦子女,都是自己坐火车去,坐火车回,单程就需要转5次车,更换不同的交通工具。

虽然子女都生活在石家庄,可更多的时候,他连家门都不进,他嫌耽误时间,他要抢出更多时间来种树。

有一次,女儿知道他要回来取药,想着一起吃顿团圆饭,可却怎么也等不到人,后来打电话才知道,父亲为了赶时间,取了药就坐了一晚上硬卧回去了。

当时在部队已经是正团级职务的儿子张晓斌看着父亲这么多年的辛苦种树,尤其是生病的这些年。父亲的坚持深深的触动了他。他决定选择自主创业,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种树,陪在父亲身边尽孝,陪着父亲干完他想干得事,陪他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当时别人都劝张晓斌考虑一下“机会成本”:副师职后备三年,无论继续留任还是转到地方,都可以保证有一个好前程,回家种树,过去所有的努力都白搭了。

“无论当官还是务农,只要是为国家为人民做事,就能体现自身价值。”张连印坚决站在儿子这边。

就这样,年4月,张晓斌也来到了张家场。上阵父子兵,与父亲一同担起种树的重任,并把这份责任延续下去……

7、植树创新,创造效益

很快又有新的难题挡在了父子俩面前:生态效益好了,但经济效益始终不尽人意。

“苗木销路不好,工地用钱跟不上,自己的钱花光了,借的钱、贷的款没还完,守着那么大一片林场,却感觉有了上顿就没了下顿。”这就是当时父子俩面临的困境。

于是他们申请注册了大同庆丰农林有限公司,争取项目,带领张家场村周边农民共同参与治沙造林,走上市场化治沙新路子。

年,凭借低成本,高技术,他们拿下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

年,在县乡党委帮助下,他将自己盖的杂物仓库、大小车库全部腾出来改造成展厅、教室,筹建清风林教育基地。

年,他们承包了村里亩半荒地作为试验田,尝试套种中药材,还引进了俄罗斯深秋红大果沙棘品种,因地制宜种蔬菜水果、杂粮,搞养殖。

这些年里,张连印还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帮助26户建档的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为了鼓励更多人植树造林,他免费送树苗,主动送技术,仅仅三年就送出了30余万株树苗。

年,短短5年时间里,完成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的10亩植树任务,回乡18年来共植树1.8万亩,万株。全县林木覆盖率从3年以来增长了6.43%,他的个人贡献率就达到了1.5%。

荒滩变林场,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在无声无息中变成金山银山,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链条。

张连印的乐观和坚强似乎得到了命运的眷顾,离癌症确诊已经10年过去了,张连印的肺癌已经钙化,身体逐渐健康起来了。

年的8月16日,他和妻子结婚50周年纪念日。金婚这天,张连印送给妻子一份独有的浪漫:一起种下了棵沙地柏。

年10月,张连印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岁月虽然染白了张连印的头发,但他心中的信念却一直在熊熊燃烧,鼓舞着更多人投入到了植树造林,防风治沙的行列中。

张连印说:“这些年,虽然有过艰辛,但困难总是暂时的,总是能够克服的。现在,每当我看到漫山遍野的树和山地防护林的成果,心里就特别高兴!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就是对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的最好回报。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继续当好生态建设的宣传员、绿化荒山的战斗员、森林树木的护卫员……”

张连印的所作所为令人感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学习。

1
查看完整版本: 纪实退休将军四处借钱,只为自己的百万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