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冬季疾病的发作与人体自身阳气不足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
当夏天时,尤其是三伏天,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同时升发,气血充沛,在此时借助药物或经络治疗,能最大限度地祛除寒疾,减轻临床症状,令人体阳气充足,到冬季时则不易被寒邪所伤。
冬病夏治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而是适用于体质虚寒的人。这类人群的常见表现:手脚冰凉、畏寒喜暖、身体虚弱、抵抗力差、不抗寒冷、乏力易困、入冬病情易加重或反复等。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反复发作会导致肺脾不足,日久及肾,出现肺气不足、脾阳不振、肾阳亏虚、水液代谢失常,可形成水湿、痰饮,此为阴邪,更伤阳气,使肺、脾、肾功能失调,与三脏相关的卫气受损,出现卫气不足不能抗邪于外。
冬季人体阳气更弱,导致疾病加重,病情反复。因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以抓住夏治的机会。
中医如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是根据临床症状对疾病命名的,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症状,中医将其归于咳嗽、喘证范畴。
根据病因分为虚实两个方面,如风寒犯肺采用三拗汤、止嗽散、小青龙汤;风热犯肺采用桑菊饮加味;风燥犯肺采用桑杏汤加味;痰湿蕴肺采用二陈汤;痰热内蕴采用清气化痰丸、苇茎汤;肺气亏虚采用玉屏风散、沙参麦冬汤、黄芪汤、补肺汤;脾气亏虚采用六君子丸、苓桂术甘汤;肾气亏虚采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金水六君煎。
最后分享大家一个临床案例
患者王洋(化名,下同)在冬天早上开窗户通风,不久感到身上发冷,当天下午1:20就开始鼻塞、流涕、咳嗽、喘憋,体温8.5℃了。考虑到自己的病史,医院。
医生给予抗感染、化痰、平喘治疗。但是不见好转。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较多干、湿啰音及哮鸣音,腹软,腹部无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
化验结果如下:
胸水彩超:右侧胸腔积液(少量,仰卧位液深4.0cm)。胸部CT:慢性支气管炎伴右肺炎症,右下肺膨胀不良,右侧胸腔积液,胆囊结石。血气分析:pH7.5,PaCO.0mmHg,PaO.0mmHg,Na+10mmol/L,K+4.6mmol/L,血糖(GLU)7.6mmol/L,碱剩余(BE)5.50mmol/L。血常规:WBC15.0×/L,Hb91g/L,PLT×/L,淋巴细胞0.,中性粒细胞0.8,RBC.08×/L。生化全项+降钙素原检测:ALT5.2U/L,AST20.0U/L,ALB29.0g/L,血尿素氮(BUN)5.1mmol/L,肌酐(Cr)74.2μmol/L,hs-CRP97.80mg/L,Na+1.mmol/L,K+5.28mmol/L。
为防止发生肠梗阻,医生给他做了灌肠,并将抗生素调整为美罗培南、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
治疗期间,患者反复发热,体温最高8.8℃,咳嗽咳痰,痰白黏,不易咳出,喘憋。浑身没有力气。
我告诉患者:“该病牵扯多种细菌感染,而且存在广泛的耐药性,现在可选择的药物不多。根据您现在的症状,感染控制比较差,建议加用中草药治疗,怎么样?”
王洋说:“中草药太难喝了,我实在是不想喝,如果没有别的办法,那我只能忍着喝下去试试看。”
我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舌红、苔白略腻,脉浮滑数,考虑为痰热壅肺,治疗以清肺降气、化痰止嗽为主,方选苇茎汤合桑杏汤加减。
用药后,患者很高兴:“来医生,我现在好多了!吃完药,周日的时候体温就不高了,咳嗽、咳痰也比原来顺畅多了,现在感觉很舒服。”来医生应到:“病情好转了就行,再接着用一段时间的药。”
经过1周的治疗后,他症状平稳,出院治疗。
#冬病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