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中医大家对疾病的病机认知几乎都跟痰、瘀血有关,比如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提出痰饮是导致眩晕的主要病因之一;朱丹溪更是强调“治百病痰为先”;王清任更是将治痰的思想用在具体方剂上,创“血府逐瘀汤”用来治疗各种顽固性头部疾病。
高血压是老年群体比较容易患上的老年病,体质、情绪、饮食习惯、年龄、遗传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血压升高。如果机体心气不足,那么血液将不能畅通全身,气生血无源、行血无力、摄血失司,心血不充则不能濡养全身,引发心悸、气短、虚汗等;
既然发病机理,症状都了解了,应该如何治疗呢?
其实我认为,治疗原则应该秉承着豁痰降浊、活血化瘀的思想,方子开为:红花、桃仁、川芎、当归、瓜蒌、薤白、生地黄、半夏、水蛭、丹参、山楂、檀香、藿香、砂仁、陈皮、麦芽、郁金。
来理解一下这个方子的搭配原理:川芎、丹参、薤白活血化瘀;红花、桃仁除了活血化瘀之外还有止痛的功效;当归既能养血也能活血;水蛭破血消瘀;生地黄可清除瘀血产生的高热;陈皮、瓜蒌、半夏能够化痰降浊;藿香可调中焦。最后诸药合用即可祛湿化痰、治眩晕、头痛。
中医从症状论治,只要把症状消除,那么症状背后的疾病也就会自然消除。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郁金、川芎、薤白、瓜蒌、半夏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缺血、抗动脉硬化的作用。而水蛭素是抗血栓、抗凝、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元素。
来看一个医案
陈某,男,56岁,去年4月第一次过来面诊。其自述有高血压病史13年,同时伴有高血脂、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平时不断的头晕、心悸、胸闷等,尤其是在活动之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为其测量血压,高压mmHg,低压mmHg,观其舌质,舌淡苔白腻,脉象弦滑。刻诊之后,陈某属于中医领域的眩晕症状,痰瘀阻窍证。
治疗思路是活血化瘀、豁痰降浊。
于是方子如上,红花、桃仁、川芎、当归、瓜蒌、薤白、生地黄、半夏、水蛭、丹参、山楂、檀香、藿香、砂仁、陈皮、麦芽、郁金。因患者经常出汗,胸闷、心悸、睡眠质量交叉,舌苔白腻,所以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白芍、酸枣仁。服用7剂之后,血压降至mmHg/80mmHg,出汗、恶心的症状以减轻很多。于是效不更方,原方继续服用10剂,并逐步减轻西药降压药物的服用。
这个医案就是中医从症论治的最好体现,虽然患者是高血压,但是他的病因是痰瘀阻窍所致,症状表现为眩晕、头痛、心悸等,所以中医在治疗上祛湿化痰、健运脾胃,症状即可消失。
注意:文中所述方剂为医案中所涉及,仅作为医学科普使用,不作为具体用药指导,如您也有类似症状可具体描述,我会在空余时间为你一一辩证,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