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她曾是女斗士,现在仍是造梦者新周刊 [复制链接]

1#

永远别对生活冷感

我以前不懂草间弥生为什么那么火。

从纽约、华盛顿、东京到上海,不管草间弥生在哪里办展览,总是有着长长的队伍。ArtNewspaper评选草间弥生为“全球最受欢迎当代艺术家”,看起来一点都不假。

她的波点有些过分可爱,而且对密集恐惧症患者不太友好。要是站在她的画面前看得久了,会有轻微眩晕的感觉,好像一不小心闯进未知的异世界领地。

可我后来发现,这,就是草间弥生的神奇之处吧。

一开始那些波点是静止的,纹丝不动,只是平面的、毫无意义的纹路。后来这些波点开始变形,有大有小,有远有近,似乎能够晃动起来,旋转起来,有了知觉和生命。

你不知不觉被卷进了异世界空间,里面满是圆滚滚的撞色波点、无数个微小的人眼、类似玻璃碎裂的块状裂痕,还有在缓慢分裂生长的细胞体,各种各样人的侧面在眼前晃悠,或笑或哭。

▲这一次在上海复兴艺术中心草间弥生的展览拍到的画,下面这一幅同样也出现在展览中

▲在阳光底下祈祷和平,草间弥生,

这,就是草间弥生创造的古怪王国。

而她,就像古怪王国里的怪诞又偏执的女巫。

在她所居住的精神病院的附近,也许会有这样的传说:一个艳红色蘑菇头的古怪奶奶,每日都穿着波点的衣服,在精神病院附近游荡。她神情总是严肃又冷峻,个子矮小,可走路却像一只呆萌的企鹅,会把路过的小孩都抓去吃糖果。

谁一看见她的蘑菇头,就立刻会明白过来:哦,是草间弥生!她的创作风格、衣着打扮高度统一,是“绝对草间弥生”风格。

可对于草间弥生来说,这个古怪的异世界在被她画出来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自打10岁起,她就是异世界的常客。

草间弥生出生在长野县松本市,外祖父是颇有名望的种苗批发商人。她的童年和太宰治有点类似:殷实之家吃喝不愁,却没从家人那得到过多少爱。

父亲长期在外面厮混,而母亲,丈夫出轨、绝望愤怒的妻子,将所有气撒在小小的草间身上。

母亲让她跟踪父亲,去监察他又跟哪个可恶的女人乱搞,让小草间每晚在寒风中流着鼻水,一边发抖一边走入红灯区,再回来汇报父亲和情人私会的场面。不过更多时候,她根本跟不上大人的步速。

一个不太懂得爱的小女孩,以一种哀伤的方式,过早地闯入男女纠葛的成人世界。有一天,小女孩的哀伤和愤怒,转化为她脑海里的形状。

草间弥生看到了好多好多的圆点点,“我看见桌子上铺着一条红花桌布,然后环顾四周,发现屋顶、窗户以及柱子上都是同样颜色的花。整个房间、整个身体都淹没在这些花色之中,自我完全消失,”还有她母亲无望的脸上,同样也长出了好多圆点点,她把母亲的样子素描下来。

这极度痛苦所致的幻觉,竟给了草间弥生无穷的灵感,成为她作品里的标志性图案。她用圆点构建现实无法实现的和平、平衡,消解内心的焦虑、不安。

南瓜也是她很爱的生物,她觉得南瓜外形极其可爱,大腹便便,长相不做任何修饰,精神却是坚硬的。她画了好多南瓜,因为南瓜能够让她心安。

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样深受精神疾病影响的梵高。他们都因为疾病,得到超乎寻常的天赋。因为体内栖息着不稳定和异常,才常常被妄想附身,画出常人看不见的宇宙。

▲《山,年A(第30号)》,超级喜欢这幅!纸上水粉、蜡笔、油画、蜡,年

▲Leaves,我个人更加喜欢年轻时草间弥生绘画的质感

梵高到疾病深处,画了各种各样的旋涡,星空的旋涡、房屋的旋涡、云杉的旋涡,而草间弥生喜欢用波点、纹路填满宇宙。

有评论家评论她:这些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赞歌,寄宿着生命无垢的精神的光辉,给人平稳又积极的印象。

可是在草间弥生变成可亲可爱的蘑菇头老婆婆以前,女斗士,才是更适用于她的形容。

草间弥生那么火,和她的装置艺术脱不了关系。无限镜屋实在太适合自拍时代——人们在ins上,将无限镜屋里无限孤独的自己po上网。

但如果你看看草间弥生早年设计的镜屋,会发现,镜屋最早装的是满屋男性阳具模型。就是在那时,草间弥生被称作女性主义艺术家。

▲年,首次展出镜子装置作品“无限镜屋——生殖之地”。F个人解读,这是对男性权威与恐惧的直视。

她的作品里,从来不乏禁忌和激进的一面,早年的作品和“平和”扯不上边。“那些增殖的眼、人的侧脸、原生动物、又或女性器官,从来不乏不留情面的严肃性和攻击性。”为她的书写过序言的尾崎信一郎说。

她的母亲,从来看不起画画这项营生,草间弥生决心去美国艺术界闯荡时,烧掉了几百幅画示威,表示与母亲断绝关系。她的小说《中央公园的毛地黄》写过日本女孩在纽约艺术界闯荡的故事,孤独潦倒,身无分文。而现实中的她还得迎击各种恶意:一个日本女人,来美国搞艺术?她还因此拍过一组作品来谈“漂流的日本女人”。

▲她的一系列投影片〝WalkingPiece〞,谈论日本女性身在纽约的心境与批判。

人们说她是前卫女王,不是假的。她一生都在战斗。

和母亲战斗,和日本陈旧的艺术教育体系战斗,漂到美国,与贫穷战斗,和不理解抽象艺术的评论家战斗,60年代,领着一群嬉皮士在裸体上画满波点游街,成了纽约客性解放的精神领袖。

她最负盛名又出格的装置作品叫《积聚:千舟连翩》(图就不放了有兴趣可以搜搜),整个空间布满男性阳具,墙上也是满满的变色阳具图腾,这是波普艺术的重要时刻——安迪·沃霍尔看了之后,回去之后制作了粉红公牛头壁纸。

▲安迪·沃霍尔看了之后,回去之后制作了粉红公牛头壁纸

当时的日本人并不懂她,她“过于激进”的言行被日本媒体报道,母亲写信来,骂她丢尽了家族的脸。

日本艺术界也不承认她,直至20世纪末,才承认她的艺术价值。在不受待见的时刻,她凭一己之力,一个日本女人,独自在纽约,撼动白人男性主导的艺术界。

如果你问我,怎么才能看懂草间弥生?

我会说,放空去感受。懂不懂倒是其次的,艺术创作出来不一定要让人看懂。

超巨型的网状喷绘、波点图是草间弥生的经典代表作。当时《纽约时报》评论是这么说的,草间弥生的网状喷绘作品“拥有惊人的力量”,“并且让人感到迷惑”。

▲50年代末60年代草间弥生画过一系列波点、网状图案,均十分巨型,右下角是代表作之一《黄色无限网》,年创作

她认为这些点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捕捉网(Infinitynets)。她把她的所有观众,都卷到她的古怪王国当中。

当时的艺术界,正由抽象主义向当代艺术的发展,整个潮水方向是由复杂到简单。艺术在刨除技巧,寻找艺术最本质的东西,《黄色无限网》或许就是这样的存在。这幅画的本质,或者就是力量感。

▲差不多同期的抽象表现主义经典,年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的画《第17A》,拍卖到2亿美元

▲《第五号游戏(宇宙)》,,草间弥生喜欢研究宇宙

可后来草间弥生又一次走了反路,她在探寻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通路。有评论家说她是“逆向发展”,大家都在变得抽象,她又重新变回具象了。

▲《信浓路》,草间弥生,年作品

将近90岁高龄的草间弥生,正在与衰老与死亡对峙。她的创作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富有挑衅意味了,看起来非常童真。可如果沿着她生命的道路一路看下来,我能理解她晚期绘画风格的成因。

她已经越过了死亡的忧郁,这话是她诗歌里面说的。她画过她自杀的场景,画过对死亡的想象,最后,她仍在画色彩斑斓的古怪宇宙。

对草间弥生来说,绘画是一种冲动,它能克服生老病死,实现永恒。而外部世界,日本这个岛国的人们,在经历地震、金融危机、经济萧条、原子能威胁,她的画却能拥有稳定的祥和,自造了一个安逸潇洒的艺术孤岛——那是现代人类最渴望的东西。

她曾经是女斗士,而现在,仍是造梦者。

[AboutMissF]

和你一起收集生活灵感

我是F小姐,专栏作家

在这儿,跟你分享好物、艺术和生活之美

业余观察繁华世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