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亦正亦邪 [复制链接]

1#

大侄子:

随着对基金研究的深入,我愈发觉得:

基金公司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旗下基金经理的风格与水准。

于是我便萌生了写基金公司系列分析的想法。

今天是第二篇,咱们聊中欧基金。

(零)定位

●●●大●●

年,是中欧改制的第六年,也是中欧连续六年捧得基金界的“奥斯卡”——十大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奖的年份。在全中国上百家公募基金公司当中,也只有它与兴全能做到。不过,光鲜的履历在能够证明中欧是一家非常具有实力的基金公司的同时,也能掩盖其风格上的“缺陷”。

(壹)实力

●●●大●●

年中欧完成了员工持股混合股权改制,即核心管理团队拥有公司股权。其意义在于:公司资源向研究团队倾斜,将基金经理自身的利益与投资者相绑定,强制其用心管理。就像是被高人打通了任督二脉。此举改革,吸引到了价投大牛“曹名长”、成长大牛“王培”、固收大牛“刁羽”等一众大佬的加盟。让其收益率在近5内年,均跑赢了同类平均水平。均跑赢了同类平均水平???这算是有实力吗,别逗我了。肯定有不少朋友会有这样的想法。嘿嘿,这就是中欧最有意思的地方了。上图中,我们能发现,中欧混合型基金经理的数量与基金数量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为了更直观的体会,我选取了广发与博时作为比较:大家应该发现了,中欧旗下混合型基金经理,手下管理的基金产品非常的多。我常说,我不选某些基金经理的理由是:手下产品太多了,怕他管不过来。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情况。产品一多,基金经理的精力就会被分散,进而拉低基金公司所有混合基的综合收益率。不过,咱们反过来想,中欧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做到跑赢同类平均水平。肯定是旗下有着超高收益产品,来拉高平均水平。而能做出超高收益的基金产品,即是中欧实力的一种证明。那为什么中欧能够做到这些呢?从根源上来说,是风格。并且这种风格与其改革有莫大联系。

(贰)风格

●●●大●●

在上篇分析交银的文章里,我曾说:分析基金公司最重要的是,洞察其做事的风格。交银稳重、踏实的做事风格培育出了交银三剑客。而中欧“个人利益至上”的做事风格培育出了葛兰、郭睿等明星基金经理。个人利益至上,在这里是褒义词。之所以会这样形容中欧,是因为:14年中欧进行了改革,改革目地是为了吸引优秀的人才入住,提高公司的实力。让改革成功有效的原因是,中欧给得待遇最好,给的钱最多。让这些基金经理觉得,在中欧能获得更多利益才留下的。那么要怎么样提高这些基金经理的待遇呢?核心团队拥有公司股权以及鼓励基金经理多发行基金。咱们知道即便是再优秀的一只基,其募集量也是有上限的,即赚钱的管理费也是有上限的。但是多发基金没有,发得越多,赚取的管理费就越多。所以,点开中欧基金经理履历,我们能看到的是:中欧王健:中欧许文星:

中欧曹名长:

中欧袁维德:Andsoon...一位基金经理手下N多产品。确实,这种个人利益至上的风格,在我眼中这是一件非常不讨喜的事,像是在收割韭菜小白。不过,我也说了,个人利益至上在我这是褒义词。因为这种风格,更容易帮市场培育出优秀的基金经理。典型如:医药女神葛兰。在葛兰的履历中,我们同样能看出,她操盘过N只基金。职业生涯前期,她的表现并不好。直到她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定位—医药基,自此名声大噪,成为眼下最热门的明星基金经理。换个角度来看,每一次发行基金对于基金经理而言,都是寻找自己能力圈的机会,试错的机会。直到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同样,对于已知能力圈的基金经理来说,多发基金,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拓展方式。如果能做得好,以后的路就能走宽了,如果做得不好,下次再试。典型如:消费大咖郭睿郭经理在消费领域的造诣非同寻常,其所操盘的消费基,皆位于市场前列。不过,他同样去尝试了除消费以外的全新投资方向。虽然他尝试失败了,但也说明了他在往自己能力圈之外踏步。没准,以后真能成为跨领域的投资大牛。所以,正是中欧这种“利益至上的风格”,为国内基金市场培养出了不少人才。

(叁)意义

●●●大●●

像中欧这类风格的基金公司,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可以说是梦寐以求之地。一家公司肯为自己的员工,提供多次试错机会,肯让员工多赚钱。我想换作是我,一定也会死心塌地留着这吧。不过,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上考虑,这种利益至上的风格有好有坏。其好处在于:中欧已替我们培养出了,某领域投资的大牛经理,以后选想要投资这类领域选他就好了。其坏处在于:没准咱们哪次买的基金,就是某位已在某领域成名的基金经理的试错盘。没准咱们哪次买的基金,没过多久就换人了。因此,对于中欧旗下基金的选择,我更愿意选择已成名的老产品,而不是新产品。想了很久给中欧的配词,最后我选了“亦正亦邪”这四个字。即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

(肆)投票

●●●大●●

上周,家人们通过后台留言投票,选出了中欧。考虑到有些家人们不爱留言的情况,这次我做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