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宫廷用药到黑榜常客,百年老字号的金 [复制链接]

1#

东阿胶、西片仔、南白药、北同仁,被称为中药四大股,但提起中药,人们一般最先想到的就是同仁堂。同仁堂至今已经年历史,曾为八代皇帝服务年,是传承百年的宫廷用药。

老字号对于企业而言,是金字招牌!然而,如今同仁堂的金字招牌正在渐渐褪色。同仁堂5年被药监局点名通报23次,“中国质量奖”被撤回,产品深陷质量风波。同仁堂还被爆出高管贪污受贿等丑闻,去年,相隔短短10天,两任高管落马,震惊全国。

“中药药茅”的称号,先是云南白药,再是片仔癀,从没落到同仁堂头上。不仅如此,同仁堂与片仔癀、云南白药的市值差距还越拉越大。截止今日收盘,同仁堂市值为亿元,约为云南白药市值的一半,约为片仔癀市值的1/3。

从百年老字号到“黑榜”常客,同仁堂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为八代皇帝服务年,同仁堂凭什么?

同仁堂的金字招牌之所以能三百年不倒,靠的是对药品的严格把控。

同仁堂的创始人乐显扬,把养生济世当做事业追求,他曾说:“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味不正,故不能应症耳。”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药方是可以信赖和遵循的,但如若制药工艺不过关,药品原料不合格,就不能充分地显示相应的疗效。

同仁堂的很多中药收集制备起来,非常复杂,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如同仁堂的虎骨酒要放在缸里存两年,“再造丸”要密封好存一年,然后才能进行销售,存放的目的是减少药的燥气,以提高疗效。

同仁堂的古训为:“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足以见得同仁堂对药品质量的高标准、高要求。以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为例,从鉴药选材到炮制加工,同仁堂都遵循“上等、纯洁、地道”六字标准,这六个字既是宫廷用药的标准,也是同仁堂制药的标准。

电视剧《大宅门》是以同仁堂为原型的一部电视剧,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百年老字号百草厅当家人白景琦的儿子白敬业,看到一款药供不应求,于是偷工减料,加快制药。白景琦知道后,十分生气,召集行会内的所有同行出席,当众烧毁价值7万两白银的不合格药。

在白敬业眼里,他是为了省钱省料省工,结果好心被当成驴肝肺。但是在白景琦眼中,这是“一档子见不得人的事”。

曾有同仁堂老员工口述称,同仁堂有一批固定的药材合作伙伴,很多中药材都是同仁堂先挑,挑完后才卖给其他药厂。同时,因同仁堂要求严格、且影响力大,没有药材商敢卖次品给同仁堂,以至于很多药厂跟在同仁堂后面去进货,可省去辨别药材真伪优劣的时间。

在用人方面,同仁堂强调“一角活”,即每个员工一辈子只做一样活,在自己的领域不断深耕。同仁堂因此培养出很多专业人才,得以兼顾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产品是一个公司的生命线,没有优秀的产品,公司肯定走不了多远。而好产品是最好的营销,这个道理百年不变,同仁堂也是如此。

雷军曾在很多场合提到,在小米手机创业的过程中,他真正学习的只有三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捞和美国的Costco。其中,学习最多的是同仁堂。

雷军说,如果想要做成百年企业,则必须真材实料,而要想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条,则必须把真材实料变成信仰。

同仁堂对药品的严格把控,对药品生产的高标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让同仁堂生产的中药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也让同仁堂成为百年老字号。

宁亏万不赚国难财的老字号,如今深陷信任危机

年,国内甲肝病毒肆虐,30万国人感染了甲肝病毒。

为了抗击甲肝,同仁堂争分夺秒赶制板蓝根,9天生产出万袋板蓝根。

本来可以趁此机会大捞一笔,但同仁堂坚决不涨价,导致每卖出一包板蓝根亏损7厘钱,总共亏损17万元。那时,17万可谓是一笔巨款。

年,同仁堂的一款名叫“偏瘫复原丸”的产品突然销量大增,拉药的车在车间门口排起长队。

时任同仁堂制药厂副厂长金霭英却觉得不对劲,调查后发现是一些经销商在媒体上大肆炒作“偏瘫复原丸”的疗效,宣称:“偏瘫复原丸”能治疗一切偏瘫,一吃就好,永不复发。

于是,同仁堂立刻召开新闻发布会,亲自揭露虚假广告,还发布声明,呼吁对症使用“偏瘫复原丸”。

之后,“偏瘫复原丸”销量回归正常,金霭英反而舒坦了,她说:“虚假广告会毁了同仁堂,销量下降了,我的心也踏实了。”

年,非典爆发,原材料药材采购价格成倍疯涨,同仁堂坚持不加价、不停售。同仁堂61家门店卖出万服饮片和多万瓶代煎液,占北京市抗非典药物的1/3,亏了余万元。

不发国难财,不赚不该赚的钱,重义轻利的同仁堂,让国人肃然起敬,同仁堂也因此名声大振,成为消费者心中良心企业的代表。

然而,近年来,同仁堂却频频被爆出存在生产质量问题,在自砸招牌的路上越走越远。

年和年,同仁堂旗下公司生产的血燕两次被查出亚硝酸盐超标,其中年查出的超标多倍,不合格率达到了%;

年1月,同仁堂清火片被查出不合格;

年1月,同仁堂总统牌破壁蜂花粉片被爆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甘露醇,长期服用或致肾衰;同年5月,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爆汞超标5倍;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被爆朱砂超标;“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水银含量超标。

数据显示,同仁堂从年以来,累计被药监部门点名通报23次。这其中,同仁堂“过期蜂蜜门”事件影响最大,处罚最重。

年12月,同仁堂子公司同仁堂蜂业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在代工厂盐城金蜂进行生产时,被媒体曝光存在“回收过期蜂蜜、涉嫌更改生产日期”的行为。

大兴区食药局经调查认定,同仁堂蜂业年10月起生产的涉事蜂蜜中,有瓶流入市场,没收违法所得11.17万元,没收蜂蜜3瓶。同时吊销同仁堂蜂业食品经营许可证,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同仁堂还被盐城金蜂所在地盐城市滨海县市场监管局处以罚款.83万元。市场监管总局撤销北京同仁堂中国质量奖称号,收回证书和奖杯。

对此,同仁堂发布道歉声明,并表示责成同仁堂蜂业立即对涉事产品依法召回,对相关经销商按照合同承担责任,并对事件相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过期蜂蜜门”事件不仅让同仁堂领了千万罚单,深陷信任危机。该事件发生后,同仁堂的营收和利润双双下降。在二级市场,同仁堂似乎也不受投资者待见,股价一路下跌,市值不断缩水,市值蒸发近多亿元。

信任危机就像一个人的健康肌体上肆虐的一颗“毒瘤”,每时每刻都在啃噬着企业的生命、生存和发展。企业如果发生信任危机,且没有进行完善处理的话,那对于企业来说,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信任崩塌后,想要再次重建,非常困难。

百年老字号,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

目前,同仁堂拥有药品、保健食品等六大类产品2余种,36个生产基地,9个药材种植基地,条现代化生产线。在自有渠道布局上,截至年12月31日,同仁堂已设立零售药店家,其中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

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同仁堂股价连续6年不涨,市值始终在“原地踏步”。曾经有一位投资者对同仁堂股价做出了这样的走势预判:要么上天堂,要么煮青蛙。如今看来,同仁堂正在“温水”里煎熬,等待“收汁”。

梳理发现,同仁堂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产品竞争力有限。

长盛不衰的中药公司,通常离不开一味“神药”,比如,千元一粒的片仔癀。对于同仁堂而言,在中药配方上不占优势。

目前,国家保密配方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个等级为国家绝密级的配方,保密期限为永久,目前只有两个,分别是云南白药和漳州片仔癀;

第二个等级为国家级保密配方,也叫中药保密品种,保密期限为长期,当前有5个,分别为:安宫牛黄丸、华佗再造丸、六神丸、麝香保心丸以及龟龄集;

第三个是中药保护品种,一级的保护期限为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不等,二级的保护期限为七年。

虽然“绝密配方”和“保密配方”仅差了一个字,但这其中却是差距甚大。绝密配方是不公开的,片仔癀在市场上根本没有竞争对手。而保密配方却是可以公开的,同仁堂不得不和其他药企相竞争。如安宫牛黄丸这味药,片仔癀、白云山等药企均有布局,六味地黄丸更是有多家中药企业生产销售,竞争激烈。

一个成功的公司必定有着自己独特的护城河,一个有效的护城河能够带来稳定的用户,可以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今看来,同仁堂的护城河并不牢固,对同仁堂来说,只有不断在医药领域加大科研投入,做大做优产品,才能用技术和产品建立起牢固的护城河,让百年老字号的根基更稳,更强。

2、痴迷跨界,盲目多元化。

面对营收与利润双双增长乏力,同仁堂开始探索中药之外的增长之路。

1年,同仁堂和香港华美集团合资设立麦尔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试水药妆;5年,与香港同兴集团合资成立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进军日化药妆。

按理说,百年老字号的金字招牌应该是同仁堂的优势,不过可惜的是,同仁堂过于着急,成立了一堆合资公司,推出各种品牌的药妆,不同产品各自为战,非常混乱。

年,同仁堂药妆退出药房,又开始探索医美业务;年,同仁堂再次跨界,推出同仁堂凉茶和玛咖乌龙茶两款草本饮品。

去年,同仁堂推出“知嘛健康”,瞄准了当代年轻人的亚健康痛点,刚推出时,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走红。如今,在大众点评平台搜索显示,“知嘛健康”在北京仅开出9家店,其中3家为新店,另还有2家门店显示“尚未开业”。

之后,同仁堂入局茶饮店、餐饮业,但都没有泛起多大的水花。

药妆火了搞药妆,凉茶火了卖凉茶,咖啡火了做咖啡。啥火卖啥,盲目多元化的同仁堂,对于品牌真正的核心价值在哪里,最契合的突破点在哪里,始终没有参透。

数据显示,近20年,北京同仁堂共开发新产品个;其中药品个,保健食品92个,食品个,化妆品个,后三项合计占新开发产品的74.07%。显然,同仁堂痴迷跨界,摊子铺得很大,钱花了很多,但结果却不如人意。最重要的是,同仁堂在医药方面的投入远远不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仁堂其实一直在“吃老本”。

“如果跨界过大,且丢了中药这个根本,未来不会太乐观。”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表示,同仁堂更应聚焦中药主业,“中药大品种是有利可图的,同仁堂具备这个条件和能力,关键是把大品种做优。”

3、内部管理混乱。

去年,同仁堂集团总经理高振坤落马,10天后,同仁堂股份原总经理刘向光又被查。

去年10月下旬,同仁堂集团召开了一场特殊的大会,余人观看了警示教育片《自食其“药”》。片子的主角,正是同仁堂集团原总经理高振坤。在其任期内,同仁堂出现多起产品质量问题。

除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外,内部腐败问题也不少,据中纪委网站披露,制作安宫牛黄丸等招牌成药时,豹骨、麝香、羚羊角、牛黄等成分不可或缺,高振坤牢牢控制细料采购权,牟利0万余元。

同仁堂三百多年积累的口碑,被混乱管理毁在一夕间,高层监守自盗,对于同仁堂的声誉和品质带来极大威胁。

有媒体这样评价同仁堂:同仁堂的真正瓶颈,不在于资源,而是管理。

结语:

品牌专家余明阳先生说:“中国曾有00个老字号,只有0个还活着,个活的还算不错,但只有10个能够称得上活的很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当年名振四方的百年老字号早已盛况不再,甚至有些已经消失不见了,留存至今的老字号更显弥足珍贵。

同仁堂经过多年的发展,铸就了属于自己的金字招牌,如今,同仁堂屡屡受挫,正一步步走向衰落。

有人这样评价同仁堂:核心资产硬不过片仔癀,改革创新不如云南白药,连单品也斗不过东阿阿胶。

其实,综合来看,同仁堂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同仁堂只有从内到外,进行革新,才能冲出困局,重获新生。

参考资料:

市值观察:同仁堂:大势已去

一点财经:岁的同仁堂“病”了吗?

新浪财经:同仁堂怎么了?高管被查,市值5年跌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