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鸿钧老祖将诛仙剑传给通 [复制链接]

1#

许仲琳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诛仙剑号称封神之战中的天下第一大杀器,需要东西方四圣联手才能破解,圣人之下的各种大罗金仙乃至准圣,连基本的门槛都摸不到,再有本事,有多好的宝贝也是枉然。剑阵不破,进去就是个死,跟肉胎凡身之人没任何区别。这也可见,诛仙四剑和诛仙剑阵名不虚传,名副其实。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作为鸿钧老祖玄门三圣,为什么鸿钧会把诛仙剑交到截教通天教主手里,而不是阐教元始天尊呢?要知道,在整个封神大战这样的天道浩劫中,元始天尊可是手握封神榜的封神计划的幕后直接操控人,玉虚宫的阐教也是完全的正面形象,似乎更符合天道运行的需要;而通天教主和截教,则是完全的对立面,是神仙大佬们一致针对的对象,欲除之而后快。

这样看来,通天教主不但获罪于众多仙圣,似乎也属于逆天行事,是违背天道的,是封神计划最大的对手和障碍。如果鸿钧老祖起初把诛仙剑送给元始天尊,事情不是就好办多了吗?甚至连西方教都不用请了。这是多好的事儿啊!难道鸿钧老祖也有犯糊涂的时候,错把诛仙剑给了通天教主?

其实不然。长公子扶小苏认为,鸿钧老祖把诛仙剑赐给通天,这是他最小的徒弟,这正是他全盘考虑后的慎重决定,绝不可能是随意为之。这当然是鸿钧对通天的宠爱,溺爱。但是,这远不足以说明问题的根本所在。

本公子深思熟虑,在翻阅了整整天的相关神话故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鸿钧老祖而言,通天教主才是他老人家的正宗嫡传,而且,通天教主跟他有某种意义上的血缘关系,比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更亲近。更进一步说,诛仙四剑不仅关系到截教和通天教主的生死存亡,更关乎鸿钧老祖的天道愿望。这就涉及到鸿钧老祖跟所谓“天道”的一纸契约。这才是鸿钧把诛仙剑交给通天教主,而不是元始天尊的终极奥妙所在。

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天道圣人鸿钧的“天道盟约”与诛仙四剑。

第一、血缘关系与正宗嫡传: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真正意义上的衣钵传人。

(一)鸿钧老祖。

“高卧九重云,蒲团了道真。”

这句话看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这不过是鸿钧老祖成圣之后的一种修饰语。

这句话的本意,指的是,鸿钧老祖原本是一条蚯蚓修炼而成的天道圣人。所谓“九重云”与“蒲团”,说的是,鸿钧老祖曾经在天玄地黄之外的一团先天灵气中悬浮的一块神秘地带修炼,身子盘曲成一个蒲团的形状,经过一番精心苦练,才成就了天道圣人这样的修为和境界。

神人仙佛的本事也是修炼出来的,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们也经历了无数个无量量劫的磨练,躲过了无数个天道浩劫,才有所成就,成为所谓的天选者,天道圣人,就是悟道的意思。鸿钧老祖也是如此。

作为上古洪荒世界的一只硕大无比的蚯蚓,鸿钧老祖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修炼道场,他在一块神秘的悬空体中,挖掘出了一个巨大的溶洞,跟王阳明一样,所谓“龙场悟道”,他就是在这个溶洞里悟道成真的。

每隔七七四十九个无量劫,鸿钧老祖就需要从溶洞中爬出来,到地表呼吸吐纳,换气,也吸收各种灵气精华。

这其中,就有个神奇的家伙帮了鸿钧老祖不少大忙,这个人,就是后来的通天教主。

(二)通天教主。

鸿钧老祖所在溶洞,是一种朱砂岩穿凿而成,质地坚硬,如同金玉。所以,鸿钧老祖每次出来,都要花费很大的功夫,非常麻烦。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中,他就找了个好帮手,就是通天教主。

鸿钧老祖胎息,吐纳,作为一个巨大的蚯蚓,他尾踩昆仑,头出东海,在无数个吐纳的气泡中,无意形成了一只似鱼非鱼的怪兽,这只怪兽能穿凿隧道,打通各种坚硬的熔岩,他,就是那只神奇的穿山甲,后来的通天教主。这也是通天教主名号的由来,他可以穿凿时空,挖通天地怎么个意思。

从这个意义上说,通天教主就如同鸿钧老祖亲生一样,无性而生,也是气运使然。这只穿山甲,通天教主,就等于是他的儿子一般,有某种意义上的血缘关系,鸿钧跟通天,实际上,形同父子。

通天教主帮了鸿钧很大忙,又跟鸿钧一起修炼,得到了老祖的亲自指点,终于,也修成大道,成为先天圣人。

可以说,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一手栽培的结果,他对鸿钧的玄门之道也领悟得最透彻,是为正宗嫡传。

(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鸿钧老祖的师徒缘分。

在洪荒时代的天魔大战与天道浩劫中,鸿钧老祖靠着他的坚硬无比的溶洞做依托,成功躲避过了各种天灾人祸,修为暴增,成为当时一等一的神圣,可谓人人皆知,如雷贯耳。

此时,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也都小有所成,各有成就。

在一次威力难以估算的天道浩劫中,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虽然侥幸在万千神魔的争斗中躲过了灾难,也是伤痕累累,危如累卵。紧接着,下一轮的考验就要来临。怎么办呢?

他们就想到了鸿钧老祖,这个妇孺皆知的天道圣人。

鸿钧老祖来者不拒,收留了这一对难兄难弟。一个是这哥俩资质确实不错,是可塑之才,一个是鸿钧老祖的慈悲之心,再加上,未来神仙界很可能会面临一次大的筛选,争斗难免,多个帮手更稳妥,更能在将来的神仙界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一起拜入鸿钧门下,在鸿钧的溶洞中躲过了难以算计的神仙劫难,自身修为,加上老祖的指点,也修成了先天圣人,混元大罗金仙。

如此,玄门三圣,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实际是带艺拜师,半道出家,投身鸿钧,成为鸿钧老祖的弟子的;而通天教主则不同,鸿钧老祖不但对通天教主有造化之功,更是言传身教,把他视作是自己的唯一正宗嫡传。

鸿钧老祖把诛仙剑这样的宝贝送给通天教主,而不是元始天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二、一道传三友,阐截二教分:鸿钧对通天教主寄予厚望和对太上、元始的虚与委蛇。

老师对哪个学生更好,不是表面上的口头表扬,而是要看到底给予谁更多的冀望,更好的实际安排。我们来具体分析,对比下,鸿钧是怎么安排太上、元始和通天这三位毕业生工作的。

(一)通天教主与截教。

截教教主,碧游宫掌教人,这个神仙山头,通天一人一派,与太上、元始的阐教分庭抗礼,鼎足而立。

这是什么意思呢?鸿钧老祖拿出来一块蛋糕,从中间,一分为二,给了通天一半,另一半,拿去叫太上和元始俩人分,怎么个意思。鸿钧偏爱通天无疑,证据确凿。

再来看下碧游宫的整体布局,更是不得了。

四大关门弟子,陪侍七仙,傍听生,一大堆,基本都达到了准圣的标准,个个都是当时神仙界的精英,足以令人侧目,仰视。

九曜星官,二十八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魔家四将。这个组合摆出来,鸿钧的意思就再清楚不过的了。碧游宫这个框架模式,就是后来昊天天庭的组织架构雏形,基本上可以直接对接。

原来,鸿钧老祖把通天教主视作是他的正宗嫡传,对他给予了极高的期望。鸿钧老祖希望,能够通过通天教主和截教,建立一套完整的神仙界管理模式,那么,鸿钧就是真正的说一不二的至高神圣。这是鸿钧老祖的一个大布局,他自己的真实想法。

而诛仙四剑则是定四方气运的不世神器,送给通天教主,意义重大。

(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与阐教。

一块蛋糕,一分为二。小师弟通天拿走了一半,剩下另一半,太上和元始哥俩来分,共同掌管阐教。

“先天而老后天生。”作为鸿钧玄门三圣之首的首席大弟子太上老君,一看老师这个分法,就明白个七七八八,鸿钧的心思,主要在通天教主和截教一方,对于阐教,不过是虚晃一枪,安抚的分量比较大。点到为止。

所以,太上老君在创立阐教后,就激流勇退,退居二线,把阐教教尊的位置让给了元始天尊,清心寡欲,只有一个徒弟玄都大法师。太上老君此举,真是大智慧。难怪他会成为后来《西游记》中的道祖。

元始天尊就有点一根筋了。也许是他没看清老师的用意,也许是心有不甘,揣着明白当糊涂。尽管如此,他也没敢跟通天教主一样,大肆发展阐教。

至于宝贝,分宝岩上,鸿钧给太上老君太极图,给元始天尊盘古幡,给通天教主诛仙剑。

看起来,好像太极图和盘古幡更好,威力更大,实际上,从操作上讲,则远不如诛仙四剑更实用。

太极图和盘古幡威力巨大,具有防御和攻击双重效果,甚至可以毁天灭地。实际上,这也成了鸡肋。理由很简单,毁天灭地这样的威力,是不能随便发挥的,不要说鸿钧老祖不允许,就是其他神圣也不答应,比如女娲,比如火云洞三圣皇,比如瑶池金母和昊天上帝,就是西方教二圣接引、准提,和散仙陆压道人,也不会答应。

换言之,太极图和盘古幡,在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手里,基本就是个摆设,光好看,不能尽其用。封神之战中,太上老君不过拿太极图化作金桥,做引路用罢了,元始天尊拿盘古幡,也不过是交给金仙们抵挡截教攻击。

诛仙四剑和诛仙剑阵,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印证了那句老话——圣人之下皆蝼蚁,“大罗金仙血染衣”,圣人之下,无解。就是先天圣人,混元大罗金仙,也得凑够四人,才能破解。这其中,还得熟悉诛仙剑奥妙的鸿钧玄门内部人的引导。

通天拿此大杀器,要不是内部出问题,元始天尊去邀请外人,通天教主和截教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这也是成就鸿钧老祖一统仙界心愿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保证。

第三、封神之战与天道盟约:鸿钧的逆天心愿和终极代价——归隐江湖,死保通天。

(一)封神之战与神仙打架。

种种迹象表明,所谓的封神大战计划,就是昊天要借神仙“年一遇的红尘杀劫”,来完成建立天庭秩序,建立一整套管理三界班组的使命,昊天背后,站的正是女娲和火云洞三圣皇,天地人皇。

这个局面显然跟鸿钧老祖的意愿是背道而驰的。一个是,昊天封神,拿走的主要是截教和阐教的门人弟子,等于是直接挖他自己的墙角;另一个,更重要的是,鸿钧老祖自己也早就有心建立一套三界管理秩序。

封神之战,表面上是各种大罗金仙打架,实际上,则是鸿钧系与女娲系的冲突,天道圣人之争。只不过,天道圣人不方便直接大打出手,面子很重要,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打归打,闹归闹,三界不能毁在他们手里,这也是一种默契,一种底线。

(二)鸿钧老祖的预测失误与亡羊补牢。

1、错判。

我们说,天道圣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天道”,但是,他自己并不是“天道”本身,两者之间不能简单划等号。鸿钧老祖也不例外。

在他要依托截教建立一套三界秩序的设想下,鸿钧要确保截教,特别是通天教主的绝对安全。

“秦亡于胡。”跟祖龙秦始皇的遭遇一样,很不幸,鸿钧老祖也遇到了同样的尴尬套路。秦要亡于胡亥,二世而亡,不是北边的匈奴胡人。鸿钧推断的只言片语是这样几个字——通天亡于袁。

”袁“,北海袁福通,北海北俱芦洲,妖魔丛生,是当时最大的妖魔山头,鸿钧老祖自然就首先想到了北海,和北海的妖王袁福通。

然后是通天教主所在的东海碧游宫大肆扩张,北扩,跟北海妖王争抢门徒和地盘。而且,还有更具体的行动。通天教主叫金灵圣母安排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闻仲下山,去辅佐殷商,抵御北海袁福通,以致消灭之。

2、真相。

此”元“非彼”袁“。

当元始天尊率领玉虚宫阐教接受昊天和女娲系的封神计划指令后,鸿钧老祖若有所思,恍然大悟。原来,通天的致命宿敌不是北海和妖王袁福通,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鸿钧二弟子元始天尊。

此时此刻,鸿钧老祖似乎也嗅到了不妙的味道。仙界秩序,如何管理,从天道的角度说,可能女娲和火云洞三圣皇一系更占优势,更符合无始无终,变而不变的固有客观”天道“。

鸿钧系虽然修为极高,声望隆厚,可是,跟女娲系比,在实际的”有为“和治世方面,就明显落了下风。

有巢、燧人、女娲、伏羲、神农、轩辕,以及所谓的三皇五帝,这个山头,开过天地,补过天,造过人,功德无量,名号足够跟鸿钧系媲美。更重要的是,女娲和火云洞三圣皇一系,他们成了实际的治世者,从盘古大神,有巢氏起,到夏商,都是如此。纣王也被称作是最后一位人皇,可见不虚。

总之一句话,女娲系更有丰富的治世经验,也赢得了更多人心,这可能也更符合天道秩序的需要。天道的天平倾向了女娲系,也就是昊天一边。

失败,可能是注定的,截教和通天教主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3、亡羊补牢与天道盟约。

封神大战,元始天尊选择站队女娲和昊天一系,有心与通天教主和截教一较高低,做个了断。同时邀请西方教加盟,加上陆压散仙的不请自来。这个时候,通天教主败局已定,诛仙阵见证了那个悲情时刻。

覆水难收,鸿钧老祖似乎已经看到了结局——如此下去,通天教主和整个碧游宫截教将会输得一败涂地。鸿钧老祖已经顾不得许多了,他最后的底牌,就是死保通天教主的命,安全渡劫。

这个代价,就是天道盟约。鸿钧老祖与天道本身签署了一份协议,就叫做天道盟约。

内容就是,不管双方成败如何,都不能伤及玄门三圣的性命。如果通天教主和截教真的彻底输了,其他不说,通天教主必须保留下来,相应的代价,就是,鸿钧老祖带走通天教主,他老人家永远不在过问三界事宜。

4、通天教主与诛仙四剑。

果不其然,结果正如鸿钧所料,元始天尊和阐教大获全胜,通天教主和截教彻底败亡。

鸿钧老祖遵守了之前签订的天道盟约,带走了通天教主,保住了他的性命和修为,可谓是全身而退。

天意如此,就是鸿钧道人这样的天道圣人都无可奈何,可见,这也是冥冥中的定数。

鸿钧老祖给三位弟子喂食了可以叫圣人都身消道损的殒命丹,到此为止,谁也不要再提及,就当没发生过一样。看起来似乎是通天失去了自由,实际上则是对他的一种变相保护。

而诛仙四剑,终归还是重新回到了通天教主手里。

通天教主原本就是一只穿山甲所化,出自鸿钧老祖之手,他既是鸿钧的弟子,又是他一手”生养“出来的”儿子“。双重加持之下,通天教主被鸿钧老祖给予厚望,希望通过截教和通天教主,来完成一个组建三界秩序的计划,跟女娲系一争雌雄,所以把最得意的宝贝诛仙剑送给了通天。人算不如天算,天道圣人鸿钧老祖也不免俗,四圣围殴诛仙阵,通天教主败北。女娲系胜出,鸿钧认栽。不过,鸿钧老祖与天道订立了天道盟约,最终保住了通天教主的命,也算成功渡劫。这个代价足够昂贵——从此,鸿钧道人永久归隐九霄云外的紫霄宫,不在过问神仙界任何事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