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地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味元老级草药,从诗经中款款走出中 [复制链接]

1#

芣苢(fúyǐ)即车前草。《诗经》是西周时的文学作品,为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收录多种药用动、植物名称,如此算来车前草在当今浩瀚的多种中药中,属于元老级草药。

车前之名《纲目》有载:陆玑云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牛遗之名。幽州人谓之牛舌草。因蛤蟆喜藏伏于下,故江东称蛤蟆衣。“牛舌草”称谓非常形象,在我的家乡叫它“牛舌头”,大都是因为车前草的叶子伸展开来像老黄牛的舌头。

车前草是一种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道旁溪边处处可见的小草,以全草入药,根茎叶花果无一不是药!它长的太接地气了,太常见了,过于普通,我一直认为不过就是棵喂牛的草罢了,小时候放牛没少让牛啃食,算是成全它叫“牛舌头”这个名字吧。

蛤蟆也够聪明,看车前草叶子和自个背上皮肤一样绿乎乎,便拿它做了保护衣,钻到叶子地下,在岸上悠哉悠哉的吸天地之灵气、观天边之云卷云舒,好不惬意。绿叶子很多,蛤蟆干啥相中车前草了呢?我认为是蛤蟆身高有限又够“胖”,车前草这个叶子呢贴地而生,叶面比较宽(2.5~8cm),身长也不错(6~13cm),相对适合蛤蟆这矮胖子穿着。

《本草图经》对车前草的描述甚美:“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累年者长及尺余。中抽数茎,作长穗如鼠尾。”形容叶子像我们吃饭用的汤匙,柄长,头长溜溜的圆。确实如此类似:车前草叶基生,具长柄,叶片展平后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

车前草的花茎细长,上部成穗状花序,颇像老鼠细溜溜毛茸茸的长尾巴。不过老鼠只有一根尾巴,车前草有数条花序。老鼠尾巴自己摇,而车前草的花穗想摇要靠风。

关于车前草有一个故事:

西汉马武将军带领部队戍边征战,被困荒无人烟的山沟,农历六月酷热异常,士兵和马匹患上了尿血症,小便时刺痛难忍,点点滴滴尿不出来,勉强尿出来又像血一样红,战马也是嘶鸣挣扎,丧失了战斗力,处境十分危险。军医诊断需要清热利水的药治疗,但苦于无药,大家都束手无策、焦急不堪。

一天马夫张勇发现他喂养的几匹马不尿血了,精神也大大好转,便留心观察,发现这几匹马常啃食长在马车前面一种牛耳型的野草,他就采了这种野草煎服,自己的尿血症竟然也很快好了。

军医于是将牛耳草入药,很快士兵和马匹都治好了。因为马儿是在马车前面吃的这种草,所以就叫车前草了,又叫车轮菜。现在,车前草已经是一味清热解毒利尿的常用药了。

▋车前草

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怎么个全草法呢?它植株较小,夏天采挖的时候连根拔起,除泥晒干。

既然是全草,就要对它的根、茎、叶、花、果逐一展开观察:

▋车前

根丛生,须状。

叶基生,具长柄;

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长6~13cm,宽2.5~8cm;表面灰绿色或污绿色,具明显弧形脉5~7条。

穗状花序数条,花茎长。

蒴果盖裂,萼宿存。

气微香,味微苦。

A.全草B.穗状花序上的蒴果放大图C.叶放大图

▋平车前

主根直而长。

叶片较狭,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2~3cm。

这两者很好区别,大家可以看图,一个根须状,一个根直长;一个叶子宽一个叶子窄。

A.全草B.穗状花序上的蒴果放大图C.叶放大图

▋车前子

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神农本草经》收录车前,以车前子入药,列于上品,言其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古老先民尚未认识到车前草全草都可以入药。

车前子椭圆形、不规则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略扁,长约2mm,宽约1mm,很小。表面黄棕色至黑褐色,有细皱纹,一面有灰白色凹点状种脐(俗称“开眼”,建议用放大镜观察)。质硬。气微,味淡。

▋车前草VS车前子

车前草与车前子皆味甘性寒,入肝、肾、肺、小肠经,都能清热利尿通淋,祛痰,治疗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而车前草还可凉血解毒,能治疗吐血衄血、痈肿疮毒;车前子可明目,治疗肝热目赤肿痛,肝肾亏虚之目暗昏花(配补肝肾药如熟地黄、菟丝子等)。我觉得车前子的性状特点“开眼”很形象,通过它我记住了车前子的明目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车前子利尿作用显著,能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稀释痰液,故有祛痰作用。对各种杆菌和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车前子提取液有预防肾结石形成的作用。

▋车前子包煎

宋代《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中就有“以绢囊盛”的记载,明代的《本草纲目》也有“以绢袋盛”的注明。车前子微小,布包可防止随汤飘流,便于过滤服用;其含黏液质,类似葶苈子,遇到谁就会黏上谁,布包以避免影响其他药物成分的煎出。

车前子煎煮时会膨胀增大,布包入煎,包扎要宽松,不漏为度,包内留存空间,建议装量是布包的1/2左右,以免影响有效成份的溶出。

《诗经》里渐行渐近一群采芣苢的少女,和着歌声阵阵: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

天朗气清,微风阵阵,原野上处处散发着青青草的味道,少女们欢快的和歌而采,一幅多么充满诗意的画面。感动于我们的祖先,即使生活贫苦,仍将日子过得诗一般美好。

文/王丽英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